成语:点睛之笔、渐入佳境;源自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典故

施吾姬 2024-04-12 12:05:33

东晋大画家,被后世称之为画祖的顾恺之,字长康,故各种典籍上称之为顾长康,我们往往只知道其绘画上的成就,但却不知其号称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后期有吴道子号称画圣,但吴道子时已是唐代,顾恺之比吴道子早了几百年。且顾恺之不仅画绝,其文学上的成就也不容忽视。

据记载,顾恺之极为擅长画人像,且做到了“以形写神”,当时给不少名人,如谢安等都画过肖像画,名气很大。

当时还有个趣儿事,传闻顾恺之每次画完人像之后,往往存放好几年,但都不画上眼睛,别人纳闷儿,他却有自己的说法,那便是“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大意是四肢美丑,本来就无关紧要。真正能传神的,恰恰是这里,即人的双眼。”(阿堵据说是无锡方言,这个的意思)而就因这个典故,方才形成了成语“点睛之笔”。

此外,绘画只是其成就最大的而已,其文采同样出众,流传至今的诗作中有一首《四季诗》“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短短的二十个字,却包含了春夏秋冬四季、山水云月、江河湖海、奇峰孤树,满满的画面感,仿若一幅山水画在眼前徐徐展开。当然,与其绘画上的惊世骇俗的成就相比,稍有逊色而已。所以,世人才又称其为文绝。

而痴绝则是“藏拙或不合流俗”的意思。用顾恺之自己的评价来说,就是“痴傻与狡猾并举,正好中和”。实际上,这不过是顾恺之的大智慧,隐藏锋芒,避祸于乱世的手段而已。苏轼有诗云:“才疎正类孔文举,痴绝还同顾长康。”这里的顾长康即为顾恺之,孔文举为年少时让梨的那个孔融。而从顾恺之吃甘蔗的操作来看,就是痴绝的表现之一。

顾恺之能与谢安成为好友,且在年龄相差20多的情况下,成为谢安的忘年交,甚至得到谢安“苍生以来未之有”的评价,可见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实至名归。

顾恺之沉醉于艺术、文学,淡于名利地位,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在东晋后期,风雨飘摇、叛乱、篡权不断的官场中,却一直屹立不倒,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这不得不令人赞叹及感慨。

据记载,顾恺之吃甘蔗时,与常人不同,我们一般人吃甘蔗,一般都从最甜的那一节开始,不甜的地方,如根梢儿等都扔掉,但顾恺之的操作,则与我们不同,在世人眼中甚至有些怪异,他是从甘蔗的末梢吃起,别人问为什么这么操作,顾恺之却说,从末梢吃起,会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而这件事被世人传开了,后被记录在典籍中,从此,中国字典上就因这个典故,又多了个成语“渐入佳境”。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