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有两位太后,同样是垂帘听政,结局却截然不同!

情怀历史如风 2024-08-01 23:56:34

垂帘听政,意为皇后或太后临朝管理朝廷事务。在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临朝听政的太后,比如战国时期的宣太后、清朝时期的慈禧太后等。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北魏,历史上也有两位太后垂帘听政。但是,这两位太后的结局和历史评价却截然不同。

一、冯太后

冯太后(442年-490年10月17日),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冯太后是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

冯氏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冯氏被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正月,十六岁的冯氏被文成帝册立为皇后。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冯氏可谓是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后,冯氏更被尊为皇太后。当时鲜卑贵族乙浑篡夺大权,诛杀朝臣,这引起了北魏上下的不满。在此背景下,冯太后密定大策,诛除乙浑,开始临朝听政。随后下令各郡设太学,置博士、助教,根据各郡大小,招收学生;又趁南朝宋内乱,派兵攻占青、齐二州。

皇兴元年(467年),皇子拓跋宏出生,冯太后还政于献文帝。不过,冯太后与献文帝的矛盾日渐激化,至承明元年(476年)献文帝暴崩后,拓跋宏即位,冯氏被尊为太皇太后。因为拓跋宏这位皇帝比较年幼,冯太后再度临朝听政。自太和元年(477年)起,开始变革吏治,颁行俸禄制度,推行三长制,发布均田令,推行租调制,以巩固北魏的根基,增加朝廷收入。

到了太和十四年(490年),冯氏在平城病逝,享年四十九岁,谥号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史称“文成文明皇后”。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冯氏为人聪明果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重罚驾驭群臣为其所用。在北魏历史上,她两度临朝称制,被认为是北魏太和改制的实际主持者。其支持的变革为孝文帝汉化改革及北魏迁都洛阳以后的繁荣富庶打下基础。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冯太后在历史上的评价是非常正面的。

二、胡太后

宣武灵皇后胡氏(?—528年5月17日),一般被称为灵太后、胡太后,安定郡临泾县(今甘肃镇原县)人。胡太后是是宣武帝元恪嫔妃,孝明帝元诩生母,司徒胡国珍之女。

胡氏嫁给宣武帝元恪,受封充华。永平三年三月十四日(510年4月8日),胡氏在宣光殿生下元诩。孝明帝元诩即位后,尊为皇太妃。同年八月初六(515年8月30日),胡氏被尊为皇太后,是为灵太后,群臣奏请由她来临朝称制,辅佐幼主。九月初五(515年9月28日),灵太后正式宣布开始亲理朝政。

根据《魏书》等史料的记载,胡太后精于权谋,特别是在除掉皇太后高英和权臣高肇后,她成功掌握了北魏大权,时人将其与孝明帝并称为“二圣”。不过,胡太后的能力和水平完全比不上先辈冯太后。她重用妹夫元乂、侍中刘腾,酿成“宣光政变”,被囚禁于北宫。

后来,胡太后联合高阳王元雍夺权,再度把持朝政。孝明帝离奇去世后,胡太后拥立皇女元姑娘即位。迫于宗室和舆论压力,废黜元姑娘,拥立临洮王元宝晖的儿子元钊即位,史称幼主。

到了武泰元年四月,大将军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胡太后遭到杀害,葬于双灵寺。孝武帝即位后,以皇后之礼安葬,谥号为灵。不过,胡太后不仅自己不得善终,而且在她的折腾下,北魏的灭亡进程也被加快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