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 秒后,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
凌迟,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之一。凡是被判的罪犯,听闻刑罚就已经心如死灰,按明朝的规矩,罪犯需挨上3357刀,据说有刀工精妙的行刑人,罪犯在挨足刀数后依旧可以保持呼吸不死,但此时身上已经无一片皮肤完好,活着还不如来个痛快。
而在清朝末年,就有一人被当众凌迟,一张清晰的照片流传至今,上面的人满脸绝望的看着人群。
凌迟在古代刑罚中一直存在,直到1905年才被正式废除。此人后来也被以专家称为“清朝最后一个被凌迟的人。”
他身上都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头猪引发的血案被凌迟的这个人,叫王维勤。他是清朝年间永平府抚宁县周各庄人。他的身份和关系说来就复杂了,家族在当地颇有势力,他本人也有功名在身,在当地可谓一霸。
王维勤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时参加科考,一次中举成为当地的候补知县,清朝当时由于中央官职冗杂,官员溢出,因为这个政策,导致出现不少考中却无官可做的人,王维勤就是其一。
当时他是“候补知县”,由于日子过得无聊,王维勤便开始利用还没有实权的关系到处欺压百姓。
王家在抚宁县是数一数二的官宦人家,王维勤的哥哥是当地的会长,弟弟是抚宁县的衙役,就连他的大儿子在京城也略有小权,结识了不少人脉。
王维勤嚣张的底气便从这来,可怜抚宁县的民众,无处宣泄冤情,又碍于王家的势力根本不敢反抗,躲也躲不过去,只好日复一日的被剥削。
但有压迫就有反抗,周各庄有一个商贾李家,当家人叫李际昌,家产丰厚,虽然没有官场的人脉但为人处世也落落大方,不欺压百姓也不被人欺负。
李家和王维勤结怨是因为一次天灾。
1899年,抚宁县由于天降暴雨,不少庄稼和农屋被冲垮,其中就有李家的猪圈,一头猪趁乱跑了出来,找食吃的时候踩坏了不少庄稼。
这时候王维勤和自家兄弟听说了这件事便自作主张把猪抓来吃掉了,还没完,王维勤倒打一耙,说李际昌的猪破坏了农户的庄稼,应该给大家一些赔偿。
当地的百姓知道这是两家人在较劲都不敢当出头鸟,王维勤也不是真的想给百姓讨公道。
李际昌赔了猪又赔钱,怎么会答应如此无礼的请求,便强硬的拒绝了王维勤,不料却惹怒了对方。
见状,王维勤也毫不留情的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把李际昌抓进了牢狱,李家两个儿子在家族的安排下外出避难,李家一时间没了主心骨慌乱的不行,李际昌的大儿媳无奈来到王维勤家中,希望能网开一面放了李际昌。
没想到王维勤色字当头,看到李家大儿媳风韵犹存便上前调戏对方,这在当时可是不得了的事情,他倒是不在意,李家大儿媳哭着回到家中后便愤怒自杀。
街坊邻居都知晓其中肯定有冤,奈何王维勤势力大不敢为李家人申诉。李家人无人当家,又闹出了人命,官府竟然在这时候放了李际昌。
听闻此事之后,李际昌拍桌而起,势必要让王维勤付出代价,但一个有钱,一个有权,谁也奈何不了对方一直僵持着。
直到中间人说和,王维勤作为理亏的一方才不情不愿的答应给李家赔偿,还要在李家大儿媳下葬的时候送来石碑悼念。
可在出殡当天,王维勤竟然派人送来一块无字的石碑,李际昌碍于面子没再计较,可王家却记恨在心了,觉得李家让他们丢了面子。
不过民众心里清楚,王维勤没有由头作怪不好落人口舌,加上李家老实本分,他也没理由去找茬,便一直伺机等待着。
被寡妇举报,乡亲拍手叫好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前后,土匪过境,抚宁县也遭了匪,此时清朝各地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在一些小地方由于暴力过度,还有不少无辜平民遭受伤害。
王维勤一看,机会来了。
候补知县的位置他是坐够了,不如借匪徒的手除了李家顺便立功。
于是这天,王维勤借口在当地的青苗会看到李际昌和匪徒勾结在一起,于是便将李家上下老小全部抓了起来,当场杀害十余口人,连孩子也没放过。
此时诺大的家中只剩下一个寡妇,也是李际昌的二儿媳马氏,王维勤自以为马氏丈夫逃难去世后和李家人面和心不合,便想着留她一命卖掉。
马氏也因此留了一命,抚宁县的百姓敢怒不敢言,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马氏在亲朋和邻里的帮助下成功逃逃脱,又不断向朝廷申诉此案。
但由于王维勤势力庞大,屡次利用官职压下案件,直到1904年,新成立的工巡局注意到了马氏的冤案,便秉公处理捉拿了王维勤。
后来在审理后发现确有冤情,经过审议和决断,最终判处王维勤凌迟,并且当街示众行刑,以儆效尤抚慰民心。
当时正值清朝末期,而凌迟这样的极刑例子很少,尤其是要当众行刑的,那绝对是作恶多端、罪孽深重之人。
而王维勤从十几年来在抚宁县耀武扬威,利用职权欺压百姓,还闹出了灭门惨案,实在是上天难恕,抚宁县的百姓听闻后无一不拍手叫好,这样一个恶棍被处凌迟丝毫不冤。
报应不爽,王维勤也终于为自己的狂妄和贪婪付出了代价。
1904年5月,王维勤被带到了北京菜市口,民众听闻贪官要受凌迟纷纷赶来观看,现场还有一个学生,后来的水利专家李仪祉观看了行刑过程。
王维勤被带到高台后解开了胸前的衣衫,旁边好几个衙役押着,一脸绝望的王维勤看着聚集的人群,不知是对刑罚的恐惧还是过往作恶的忏悔。
人群中拿着相机的西方人扣动了快门,拍下了这罕见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