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周扒皮”的高玉宝:被周家后人戳着脊梁骨骂,究竟谁对谁错

杨司马说历史 2024-07-18 09:14:26

在旧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土地所有制和阶级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的核心矛盾之一。

当时,地主阶级掌握着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广大农民则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辛勤劳作却只能获得微薄的收入,大部分劳动成果都被地主以地租、高利贷等形式剥削而去。

据不完全统计,地主阶级占有约 70 - 80%的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却只拥有少量土地,甚至无地可耕,只能在地主的压迫下艰难求生。

1927年,高玉宝出生在辽宁孙家屯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那时国家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高玉宝家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读书上学对他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高玉宝对知识极度渴望,经常偷偷趴在学校窗外听课,后来,一位善良的老师见他求学之心坚定,让他免费进入学堂学习。

可惜,这种学习时光没有持续太久,高玉宝的父亲遭人陷害,背上巨额债务。

年仅九岁的高玉宝只能离开学校,到村里的地主家当长工,帮父亲还债。在地主家,高玉宝辛勤劳作,却还是常常食不果腹,还时常无故遭地主打骂。

而地主家的孩子与他年纪相仿,却过着衣食无忧、能接受良好教育的生活,对比之下,令人唏嘘。

尽管生活艰难,高玉宝没有自暴自弃,他利用工作的空闲时间偷偷学习,渐渐认识了两百多个字,还跟老木匠学会了木工手艺。

1947年,胸怀理想的高玉宝加入了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奋战,期间多次立下大功, 在部队里,高玉宝担任通信员,负责传递作战情报。

因为工作对文化知识有要求,他开始努力自学提升文化水平。在平津战役中,由于识字有限,高玉宝不小心把三份重要情报弄混,受到了领导严厉批评。

此后,高玉宝决心学好文化知识,一有时间就努力学习,碰到不认识的字就向战友请教,战友们也都热心帮忙。

有一次,高玉宝在学习时碰到一个不认识的字,正巧一位战士骑马经过,他赶忙拦下请教,后来才知道这位战士是辽东军区的副司令员吴克华。

有一次,高玉宝和战友聊天时,回忆起童年时光,讲述了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的经历。

战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其中一位战友提议他把这些经历写成小说,高玉宝觉得这个建议很棒,从此踏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那时,高玉宝每每回忆起在地主家目睹的种种剥削压迫场景,心中的愤慨便油然而生,成为了他创作的动力源泉。

那些曾经亲身经历的不公平待遇和痛苦记忆,如同电影画面般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于是,高玉宝开始利用作战间隙进行创作。

由于高玉宝识字不多,刚开始创作时,大部分内容都要用符号或者图画代替。一天晚上,他回忆起给地主当长工的日子,决定创作一篇叫《半夜鸡叫》的故事来揭露地主的丑恶嘴脸。

因为“半夜鸡叫”四个字他都不会写,就用半拉窝窝头和星星表示“半夜”,画一只大公鸡表示“鸡”,画一张张大的嘴巴表示“叫”。

高玉宝就这样边写边画,花了一天一夜完成了小说的第一章,此后,他利用行军打仗的间隙坚持创作,一年半以后完成了这部 25 万字的小说。

高玉宝在作战途中坚持创作的事迹很快引起关注,甚至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解放军总政治部专门安排高玉宝带着手稿前往北京。

高玉宝满怀激动地前往,受到了政治部首长罗荣桓的接见。罗荣桓看到高玉宝手稿上的图案,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创作热情,随后找来作家荒草,让他依据高玉宝的口述对手稿进行修改。

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小说很快完成定稿。在确定书名时,大家意见不一,最后由罗荣桓拍板,将小说定名为《高玉宝》。

1955年,小说正式出版发行,立刻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普通读者被书中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所打动,纷纷表示对地主阶级剥削的愤慨和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文学评论家们也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它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佳作;教育界也开始探讨将其纳入教材或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和社会现实。

苏联著名作家费德林称赞这部作品是充满真实性的佳作,高玉宝也因这本小说声名远扬,获得了前往中国人民大学深造的机会,毕业后晋升为师级干部。

不过,小说出版后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小说中“周扒皮”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大家根据书中线索,发现高玉宝老家孙家屯有个叫周富春的地主,曾是高玉宝的雇主,于是很多人怀疑周富春就是“周扒皮”的原型。

这使得周富春及其后人长期处于他人的指责和议论中。

2009年,周富春的曾外孙孟令骞发表了一篇《半夜鸡不叫》的文章,让这件事情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孟令骞从小就因这件事被同伴嘲笑,为了了解事情真相,他反复研读《半夜鸡叫》,还向家人询问相关情况。

他的母亲回忆,周富春临终前都对此事难以释怀,还留下遗言说自家没有剥削过长工,也不认识高玉宝。

孟令骞还拜访了几位曾经在周家做过长工的老人,这些老人都表示周富春对待长工很宽厚,没有刻薄对待的情况。

所以孟令骞认定周家是被冤枉的,为给周家洗刷冤屈,他专门拜访了高玉宝。

高玉宝解释,村里有四个地主都有类似的剥削行为,在创作小说时,把这些行为集中体现在了“周扒皮”身上。

并且高玉宝承认,当时自己识字少,不懂小说创作,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也公开为周家人澄清过。

但“周扒皮”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人们的观念很难改变。

像这样基于现实创作引发争议的文学作品并非个例,比如某些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蓝本创作的小说、传记等,也常常因为对原型的塑造和解读问题引发广泛讨论。

在这些案例中,如何在文学创作的艺术性与尊重历史事实、保护相关人物权益之间找到平衡,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对于这件事,一方面,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高玉宝的创作是为了反映旧中国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另一方面,将现实人物写进小说,如果给对方及其后人带来不好的影响,确实存在不妥之处。

1 阅读:1697
评论列表
  • 2024-07-18 18:07

    真实的谎言

  • 2024-07-18 22:35

    胡编乱造无底线[呲牙笑]

  • 猫眼 37
    2024-07-19 08:39

    为了宣传,无所不用其极!

  • 2024-07-19 19:15

    宣传需要

  • 2024-07-18 22:12

    以前认为高玉宝这个人物只是文学作品里的形象人物。想不到现实生活中还真有高玉宝这么个人。[大笑]

    用户10xxx47 回复:
    一个真实存在的被利用的工具而已。
  • 2024-07-19 09:28

    小说不是豆腐帐,符合时代要求就行了。记实就不叫小说了。

  • 2024-07-19 18:31

    有人顾我打工赚钱吃饭,我会一辈子感激这个地主老板

  • 古叶 11
    2024-07-19 02:20

    我就想知道那三份十分重要的情报弄混之后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死了多少无辜的人??

  • 2024-07-19 19:16

    流氓加无赖,满纸假话,不知廉耻!

  • 2024-07-18 18:50

    非要把一个文学作品虚构的人物当先人,这不是脑子有问题么

    深街酒肆 回复:
    虽说是虚构的,但在那个年代确实是影响到人家了
  • 2024-07-19 04:41

    没有叫多什么心

  • 2024-07-19 23:09

    留言都是骂你的,别干不得人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