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
距离河北、北京暴雨已经过去了六七天,随着大多数灾区的雨水与洪峰开始退去,灾情的中心开始转移到河北省涿州市一带。
根据今天上午新华融媒体传来的最新消息,在涿州一线展开抗洪抢险的应急管理部门指出,涿州地区的水位开始下降,但是部分地区的水位依然有五六米深。毫无疑问,这可能是1998年大洪水以来,北京地区、河北地区遭遇到的最为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给京津冀多地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人民财产损失。
应急救援中的亮眼装备
尽管如此,在此次台风“杜苏芮”来袭之际,各地在台风、洪涝应急救援上,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手段,依然相当亮眼。
首先还是航空工业在无人机方面的运用,根据中国青年报网站报道,7月30日,面对刚刚过境的台风“杜苏芮”,中国航空工业从四川自贡机场派出了一架应急救援型翼龙-2H无人机。该型无人机于凌晨起飞,飞行1400千米后抵达福建邵武、建瓯等地,并在下午4时返航,任务持续时间11个小时,飞行总距离超过3000千米。
在任务期间,这架翼龙-2H型无人机对任务区域内的地面情况进行了侦察,拍摄了道路损毁情况,河流流量情况,检查了部分受灾区域的房屋受损情况等。同时,还顺带拍摄了航路上的高积云和浓积云等,成功执行了航路避让和天气观测等任务,为救灾指挥部整体掌握福建地区的受灾情况、合理安排救灾力量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任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而在北京、河北地区的抢险救灾工作中,一些军用装备,或者军民两用装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北京门头沟、房山等地洪涝灾害期间,就有人拍到了北方工业又把他们的全地形车开到了大路上,在齐腰深的水中如履平地,成功接运了大量遇险人员离开危险区域。
此外,北京一些医疗机构居然还装备了先进的全地形越野救护车。该型救护车疑似是奔驰的乌尼莫克越野车,车体高大、相当坚固,具备一定的涉水性能,底盘高度和战场上使用的防雷车差不多,越野能力相当出色,之前大伊万还从没听说过居然还有这种东西;
而一些人民群众也发挥创造力,比如在北京地区,就有人使用了自己的小型旋翼无人机,或者农用无人机,飞到天上观察水情,及时向外公布哪里有遇险人员,哪里需要紧急救助。大伊万甚至还听说有人使用大型旋翼无人机,底下吊挂上食品和药品等,进行点对点的穿梭运输。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锤,但是这种对于无人机的使用,体现出了无人机这种先进装备在洪涝灾害营救中所具备的巨大潜力。
当然,咱们的军民融合力量最直接的体现,还是航天科技五院研发的高分系列光学卫星。8月1日,高分三号卫星对涿州地区的洪水水情进行了拍摄,光学成像数据直接下传到地面救灾指挥部。同一时段,还有由绵阳卫星产业园“卫星工厂”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涪城一号”民用星也对涿州地区的洪峰进行了拍摄。相比光学成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可以在夜间对涿州市区进行雷达成像,成功判明了涿州市区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等信息,为救灾提供依据。
军事行动与抢险救灾
对于此次河北地区的洪涝灾害,大伊万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军民融合、部分先进军用技术在抢险救灾中的巨大作用,其实在咱看来,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军事行动,其行动内核、行动逻辑、行动过程都是相通的:
比如二者在态势感知能力上,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部队作战,首先要确保的都是态势感知能力。部队作战需要利用天基、空基、陆基等多种主动/被动侦察手段,对敌方位置实施侦察,标定其战役战术重要节点等;抢险救灾的问题是一样的,抗洪抢险、地震救援,作业地幅大,情况复杂,必须明确哪里是救援的重点。
又比如二者在部队的调动和物资运输上,其实无论是军事行动,还是抢险救灾,机动和物流运输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作战中,部队需要通过综合手段,迅速机动到相应的战役发起点,或者机动到有利的战术位置上;抢险救灾行动也是一样,对抢险队伍的机动同样提出了高要求。
比如最典型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空降兵勇士空降震中的行动,就是一次典型的救灾过程中的机动;再比如此次河北洪涝中,出动部队大量转移群众,将受灾群众从危险地带转移到安全区域的行动,同样可以被视为广义上的机动。这对于救灾兵力的使用,整体运筹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作业难度同样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役中对部队的机动要求。
至于物流运输那就更不用提了,抢险救灾相当大一部分运力,都要用于运输救援物资。比如在此次河北洪灾中,北京地区某陆航部队又出动了米-17型运输直升机,承担物资运输任务,至于地面上使用军用卡车运输的物资就更不用提了。相比军事行动,抢险救灾的物流运输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点对点运输、差异化运输特别多。毕竟你要把物资发放到每家每户的手中,而不是发到某一个营或者连手中,每家每户所需要的物资又都不一样,这都给抢险救灾中的物流运输和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精细化需求,甚至要比作战行动更加复杂。
最后,无论是军事行动还是抢险救灾,一套完备的指挥体系都是很需要的。毕竟,侦察行动类似于军事行动,部队机动类似于军事行动,物流管理和物资运输也类似于军事行动,这意味着抢险救灾本身就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其指挥体系和指挥逻辑应该是类似军事指挥,应当确保军令统一。
军民融合的巨大作用
也正因为抢险救灾本身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征,大伊万认为,从长远来看,一些军民融合技术,包括军事行动的逻辑,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抢险救灾本身,极大地提高抢险救灾的效率。
咱们先从指挥体系开始说起,从此次河北地区的洪涝灾害情况看,各地都派出了大量的救援队伍。从网上公开的信息看,这救援队伍一多,指挥体系很快就出现了打架的情况,以至于出现了一些救援队伍到达后、在现场无所事事的情况。
这种情况怎么说呢,大伊万想到的是古代战争主兵和客兵协同作战的场景,非常容易出现指挥问题。而试想,如果未来在抢险救灾中,能按照指挥集团军的方式来指挥这么多救灾单位,所有部队到来之后统一规定一个报到地点,进行合理的兵力的装备管理,为所有单位规定相应的通讯频率等。那么,对于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的使用能力和统筹能力,显然会高上好几个台阶去。
又比如在态势感知能力上,此次河北洪灾,高分卫星、无人机等军用装备或军民两用装备,已经有了很成熟的运用。如果接下来还是能够按照部队指挥的模式,将比如光学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大型战场监视无人机、小型民用无人机等,所有的态势感知系统图像全部进行综合,形成统一的态势感知图景。那么毫无疑问,未来的救援指挥部对于受灾区域的整体灾情,会有极其直观的感受,这远比使用语音报告要来的直接和迅速,极大地提高作业效率。
而最关键的还是在机动和物资运输环节上,我们前面提到,抢险救灾的机动和物资运输有这么几个和军事行动不同的特点,比如点对点运输相当多,差异化运输更多。这就决定了以往的传统物流和机动模式,在抢险救灾中其实是不够精细的,比如使用直升机运输,只能运到物资集散地,从物资集散地到受灾群众家中,还需要大家手提肩扛,或者就只能使用直升机往下丢。转运受灾群众也是一样,要么先把大家集中起来再统一运走,要么就只能使用冲锋舟橡皮艇等装备,挨家挨户的实施救援,救援效率比较低,所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试想,如果我们能够大量装备军用,或者农用无人机,比如一次性出动500架大型旋翼无人机。那么,甚至可以从后方的物流仓库,直接对一线的受灾群众进行点对点运输,最起码也可以做到比如直升机和卡车把物资运到前方集散地,从集散地直接使用无人机送到老百姓手中。这毫无疑问比手提肩扛,或者直升机空投要方便的多,而且还可以直接做到精细化投放。
如果咱们再开开脑洞,使用大型、运载量高达100千克的旋翼无人机,那没准都能直接把人从灾区给带出来了,而且可以点对点直接带出来,不用冲锋舟一家一户的救人,这效率也就更高了。
总而言之,从此次河北洪灾的情况看,我们可以看到,军民融合技术在此次抢险救灾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未来,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军民融合技术,必将在抢险救灾和应急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才是无人机的正确打开方式——世界和平,我们才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