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关家垴战役中,我八路军进攻严重受阻,部队伤亡较大,这让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时任八路军386旅旅长陈赓非常着急,尤其是在看到前线战士一批批的倒下后,陈赓对是否还要继续攻打关家垴产生了疑虑。
在此情况下,陈赓立即拨通了八路军总部的电话,向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彭总,关家垴地形对我十分不利,是否可以考虑把敌人放出来,另外选择有利地形进行伏击?
结果,彭总果断回绝:不行,一旦放走了日军,就很难再打着他了,必须在此处将其全部歼灭。
众所周知,由于我军武器装备落后,所以在实际作战中,我军则会主动避开打阵地战、攻坚战,然后以游击战的形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也是最符合我军实际情况的一种战法。
这里所说到的“关家垴”,是位于山西武乡县蟠龙镇一处群山环抱的山岗,其山顶是一块方圆几百米的平地,北面是悬崖峭壁,东西两面则是陡坡,只有南坡地势稍缓,此处非常合适排兵布阵,是一处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
而想要拿下关家垴,就只能从南坡强攻。但这对于武器装备落后的八路军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在关家垴战斗打响后,我军就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作为前线的指挥员,陈赓再也不想让战士流血牺牲了。于是,他顶住压力,坚决向彭总陈述了自己的意见:“这样打下去,代价太大了……”
但彭总拿下关家垴的态度也非常坚决:“就是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
可现在打光了、拼光了,后面又怎么办呢?陈赓更为不解的提出了疑问。
“拼光了以后再补充,不能打硬仗的部队,以后也没有前途”,彭老总的话依旧是不容置疑。
陈赓仍不理解:“这样的打法,我不赞同。”
彭老总怒吼道:“有意见可以保留,但现在必须执行命令!”
在彭老总的严令下,攻打关家垴的战斗不得不继续进行。
但部队的伤亡还是太大了,作为陈赓的直接领导、时任129师师长刘伯承,也向彭总提出了意见:“我的彭老总啊,这样打下去,我们赔不起啊!”
彭总态度坚决:“我的老兄,敌人的援兵正在逼近,一旦放虎下山,他们立刻就会得到援兵的接应。”
眼见彭总态度坚决,丝毫没有撤军的意思,刘伯承当时就有些生气了,说道:“你这是赌气,蛮干,这一仗,我不同意再打。”
怎料,刘伯承的这句话不仅没有动摇彭总攻打关家垴的决心,反而激起了他的犟脾气:
“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不消灭冈崎大队我决不答应!”
事实上,作为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官,彭老总也深知攻打关家垴的艰巨性,此刻他心中也是焦急万分。
但他一直以来都想消灭一两路日军,打一个漂亮的大歼灭战,而此刻就是典型的“天赐良机”,他又怎能轻言放弃呢?
当然,这也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彭总的另外一个考虑。
在长期的反“扫荡”斗争中,彭总发现了敌人的一个规律,那就是进行“扫荡”的一路日军往往由一个加强营组成,并附以一部分的伪军。
彭总认为,如果我八路军能随时,乃至是在不利的条件下歼灭一路日军的话,那么其日后就不得不集中更多的兵力组成一路人马。
这样一来,敌人的“扫荡”次数和所波及的范围也就变小了,这就能为我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创造更多的机动时间。
所以正因如此,彭总就特别重视一次性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机会。而盘踞在关家垴的“冈崎大队”,正是他的首选目标。
但后来彭老总也在其自述中明确说到,他的这一想法是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因部队太疲劳,使战斗力减弱了,使第一二九师的伤亡多了一些。”
关家垴一役,我八路军以劣质装备对抗装备精良的日军,最后共歼灭冈崎大队400多人,大队长冈崎歉受也被我军击毙。
然而,我八路军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共计伤亡600多人。
但这一伤亡数字是具有很大争议的!
据陆军第40师斗争简史中记载:关家垴战役,决死一纵队伤亡达1570多人,阵亡589人。据多方估计,八路军的伤亡数字远大于战报中的“600余人”,真实伤亡情况应该在3000人左右。
关家垴战役,我军一万余人对500余名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了长达2昼夜的围攻,如果仅伤亡600余人的话,那可能就没有彭总与刘伯承、陈赓的那些对话了。
支持彭总!
一个是战术,一个是战略!
彭总的战略眼光更高
这就好比是抗美援朝,如果当时我们不出手,朝鲜肯定被美国拿下,从此以后美国佬将永久住军我国边境,随时可以对我国境内进行打击,那么我国的边境将永无宁日!
就像你附近有个恶汉,没事总欺负你,你打不过他,要是你不跟他拼一次命,他是不是更加变本加厉的欺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