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的实质,就是利用卫星提供互联网信号,实现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这项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围绕地球运行的卫星,向下铺设网络连接。
近年来,波音、空客、亚马逊、谷歌、SpaceX纷纷投资低轨卫星通信,提出相应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方案。比如,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拥有的Jio Platforms公司,最近与欧洲卫星宽带服务商SES签约成立合资企业,计划共同探索卫星互联网的业务可能性;此外还有印度电信巨头巴蒂电信(Bharti Airtel)的OneWeb,以及埃隆·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等也在筹划将成千上万颗卫星送入轨道。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最新报告,卫星宽带将在2040年占据全球太空经济总量的50%,如果一切顺利,这个数字有可能攀升至70%。
在这一连串令人目眩的大动作下,让我们快速了解关于卫星互联网的一切。
卫星互联网是如何运作的?
近地轨道卫星会以每小时550公里(340英里)的速度绕地球运行,这些卫星相互之间组成网络,并与地面终端通信,以传递互联网数据。
这些终端大概有披萨盒子那么大,其中包含不同的无线电波天线。为了接入卫星互联网,用户需要把终端安装在无遮挡的室外环境下——例如屋顶。
具体而言,互联网服务商先把互联网信号发送至太空中的卫星,再通过二次发射,将信号返回至用户端的卫星接收天线,天线又接入用户的调制解调器,再进一步把信号还原成计算机能够使用的网络数据。而由计算机一侧发出的信号,再经过相同的路径,前往互联网服务商,通过重复往来实现数据交互。
卫星互联网的“装备”
如果用户真的开始转向使用卫星互联网,那互联网服务商就得批量更换特定设备。
之前的大多数卫星互联网,需要配备体积较大的设备,而现在的互联网连接服务越来越强调轻量化、紧凑化。以往的供应商甚至会使用「碟状天线」提高信号接收能力,但现在的主流卫星互联网服务已经转向调制解调器、无线路由器加网线的常规组合。
其中,调制解调器负责将卫星信号转换为系统网络适配器能够读取的信号形式。但不只是卫星互联网,常规互联网在接入计算机时,同样需要这么一道转换。所以,卫星互联网专用路由器在使用感受上,其实跟常规路由器区别不大。接下来,路由器再通过Wi-Fi或者以太网线缆将调制解调器发出的网络信号,分发至家中的各个角落。
卫星互联网的“细节”
卫星互联网的网速:以往的卫星互联网速度极慢,之前提供的下载速度约为750 Kbps,而技术发展与新卫星的升级让网速表现有了质的飞跃。如今,某些卫星互联网服务商已经能够支持100 Mbps的传输速度,已经跟大部分固网及DSL网络服务的性能处于同一水平。
卫星互联网延迟更高:数据发出与数据接收之间的间隔被称为「延迟」。在使用卫星互联网时,延迟就代表着数据从我方系统传输至卫星天线、发射至服务商卫星、抵达互联网服务商、结果数据再原路返回我方所经历的时长。长期以来,延迟一直是困扰卫星互联网可行性的拦路虎,原因是经历的传输步骤过多,至少完全无法与光纤互联网相提并论。光纤互联网提供的延迟一般在20-50毫秒之间,而卫星互联网的延迟可能高达600毫秒。这是因为卫星一般游弋在地球上空22000英里的位置,所以数据在卫星互联网中的传输距离也被拉得很长。高延迟会影响多种应用环境,比如在网络游戏应用中,第一人称射(FPS)游戏这类强调超高速响应的场景,在使用卫星互联网时堪称“灾难级”体验;但网页浏览、查收邮件及共享照片等其他线上活动倒是对延迟不怎么敏感。
卫星互联网容易受天气影响:恶劣的天气条件会导致卫星信号传输暂时中断,但这一般不是大问题。由风暴引发的网络中断常被称为「雨衰」,只要风暴散去服务就能恢复正常。在大雪时,我们也可以清除卫星天线周围的积雪来恢复通信。不过也有特殊情况,如果雷暴劈倒的大树砸断了线缆,那网络传输恐怕就得瘫痪好几天。
卫星互联网不便宜:卫星互联网的成本远远高于常规光纤互联网。但多年的发展已经把它的月度成本逐渐拉低,有时候反而成了更实惠的选择。毕竟面对要么没得用、要么用卫星互联网的状况,用户们肯定更愿意选择后者。
卫星互联网VS传统互联网:传统互联网往往要求用户在特定区域内布设固定网络,例如掀开地板埋下几米长的线缆,再分别延伸至各个房间。搞定之后,地板或者墙体下头将是迷宫般的电线和线路,属实令人头痛。这种要求还限制了服务的覆盖范围。对于地形较为险峻或者传输线路较差的偏远地区,固网服务几乎不可能实现连通。卫星互联网的优势之一就在这里,它一般不受地形限制,天上有卫星、地上有用户即可。
卫星互联网最新动态
卫星互联网最新动态之一就是,乌克兰副总理费多罗夫(Mykhailo Fedorov)在Twitter上向马斯克发出私人呼叫,希望对方能在俄罗斯入侵期间为乌克兰提供Starlink。
而在写给费多罗夫的回复中,马斯克表示“终端已经在途运送。”
Starlink(星链),是由马斯克创立的SpaceX公司负责维护的卫星互联网服务。截至2022年2月,地球轨道上共运行有2091颗Starlink卫星,其共同组成名为“卫星互联网星座”的网络体系,能够为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提供网络连接覆盖。
目前,Starlink已经在为29个国家提供互联网服务(乌克兰正是这第29个国家)。虽然理论上这些卫星已经可以为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提供网络服务覆盖,但在实际操作上还受到各类许可和协议的限制。
而且,Starlink卫星在天文学家和宇航员中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它们不仅会产生光污染,并干扰天文学研究,更可能在寿命将尽时产生失控碎片而增加太空风险。
也有人担心过量发射卫星会增加碰撞几率,导致所谓的“凯斯勒效应”或者“碰撞级联效应”,也就是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碎片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断相互碰撞,导致近地轨道不再适合卫星的平稳运行。
2022年2月上旬,又有49颗新的Starlink卫星被射入太空,但由于遭遇地磁风暴,一周多之后有40颗卫星以坠毁的方式落回地球。
[编者按]:海外来电是科技行者旗下编译团队,聚焦海外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