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由严格管控转变为精准防控,有人欢喜有人愁。受够了居家隔离和亲人不能相见的人们,还有那些因为无事可做无力支付房租的人们,更别提那些深受没有核酸检测导致孕妇和老人无法入院治疗的人们,他们都是欢天喜地的。而那些家有老人和婴幼儿的人们,心里则隐隐地有一丝担忧。
近来,总会在网络上看到个别人在抱怨,抱怨疫情防控不应该放开这么早。有人列举了医院人满为患,很多人怕被感染待在家里不敢出门,整条街上冷冷清清,还不如以前热闹了。有人说担忧感染的人数剧增,而且并非是专家当时所说的和感冒差不多,仍然有人因为感染新冠而死亡的。
更加激进的观点则是直接要求恢复管控,理由如下:他们认为重症并未杜绝,而且有增加的趋势,不能再让更多的人因为感染新冠而离开。而且,即使受尽折磨挺过这一波高峰期,谁能保证下次不会再被感染呢?有个别人因为没有药物储备,导致感染后无法应对,从而引发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讲这种话的人都是很善良的,但却没有考虑到社会的实际情况。不可否认,疫情三年中国的严格防控政策功不可没,保护了众多民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起初这三年,我们可以看到国外零零星星的数据,因为病毒的毒性极强,所以发达国家死了很多人。但是,中国的民众一直还是很稳定,也很安全。
两害相权取其轻!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除了专家所判断的病毒毒性变弱以外,再执行严格的封控策略,于国于民都是弊大于利。因为严格防控措施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何效果也会有较大差别。比如在病毒初期,它能起到良好的控制和社会效果,但是今天就未必。
病毒在不断变异,我们的思维和应对策略也要相应地作出调整。如果墨守成规,不仅不符合科学防控的思路,也会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遭受重挫。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我们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三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民众的生命和健康不受病毒摧残。
可是,这三年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是清楚的。隔离无疑也是痛苦的,而被封闭几月不能出门,又有几人能够承受呢?适时而变,才是真英雄。现在的新病毒传播速度和之前的有着天壤之别,再以严格管控的方式去应对,不仅不科学,也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会让经济的复苏陷入无限期的痛苦等待中。
退一步说,现在的政策不是放开,而是精准防控,这个政策要执行得很好,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来探索和磨合。在这种情形下,大家仍然需要管控好自己和家人。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我们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像疫情爆发之初的慌乱无序了。
应对方法科学,个人防护到位,理论上问题不会太大。此时,个人的认知就尤为重要了。刚哥以为,在这个所有人都难以避免被感染的预期下,仍然要积极应对,而不是任其自然发展。身体是自己的,尽管很多人对个别专家颇有微词,但是专家的话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尽管有人指张文宏讲话不谨慎,但是可以鼓舞士气的。
确实感染了,不要乱服药,对症治疗才是上策。比如连花清瘟应对的是寒症还是热症,中西药能不能同时服用,这些基本的知识还是要储备的。身边有一些朋友感染了,诉苦说非常难受,但也有人很快就扛了过去。所以说,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反映和结束的时间也不同。
看病住院难,买退烧感冒药难,N95口罩一罩难求,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困难。不过,大家也可以想办法来自助。我一位朋友跑了十几里买不到小柴胡,最后他就想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去药店按照经典配方自己抓药,疗效不差而且还不用任人宰割。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只要你想解决问题,总是会有方法的。
疫情的严格管控还是精准防控,这都不是那个人可以随便说了算的。国家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应当是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论证,权衡利弊之后才下定决心的。要解除原来的政策也要经过法定的程序,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新冠肺炎虽然划归于乙类病毒,但是之前一直是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的。所以,立废都非易事。
“变则通,不变则壅; 变则生,不变则亡。”现在再提恢复管控,既不符合现实,也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严格管控的策略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必然要退出这个大舞台。
疫情防控的变化必然会引发阵痛,但是不扛过令人瑟瑟发抖的寒冬,怎么会有春暖花开的盛景呢?面对不可避免的阵痛,唯有坦然承受。对此,您怎么看呢?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所有作品,均为原创,禁止以任何形式复制、抄袭、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