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中东油国齐涨价,引发美欧恐怖萧条,石油危机重创有多狠?

协虎战争史 2024-02-28 20:42:09

因为中东盛产石油,所以人们一提起石油,总是想起沙漠、骆驼、油田和穿金戴银的阿拉伯大叔。

其实在20世纪石油产业蓬勃发展时,阿拉伯地区不是石油的唯一主产区,南北美、伊朗、东南亚、北欧都在喷石油。

不过,中东石油比起这些地区的石油有不少优势,这里的石油埋藏浅,油质清澈,开采成本低。长时间里,西方控制着当地的石油资源,压低石油价格,攫取天文数字的利益。

因为西方的巧取豪夺,当年的阿拉伯产油国居然是赤贫,阿拉伯大叔们穿着破布,吃着糠咽菜,看着西方人挖走属于自己的财富,对石油资源的把控很弱。

一直到1973年,阿拉伯人才翻身做主。那年,阿拉伯国家为抵抗以色列和美国,抱团涨价、减产,引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后世还有几次石油危机爆发,但无论哪次危机,都不如1973年的第一次危机来得猛烈。

要知道,在二战之后的冷战初期,资本主义世界进入30年繁荣期,日本、西德崛起,英法复兴,美国则以绝对的经济实力压制苏联。

但这一切,都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结束——石油匮乏打断西方经济增长,资本主义世界的萧条蔓延,甚至影响了美苏争霸的局势。

那么在1973年以前,国际石油市场是什么局势?阿拉伯人为什么破天荒地团结了起来?这次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又有多大?

【一】早期的中东:做饭喂人,自己受饿

从大航海时代到20世纪,西方世界有三大奶牛——东南亚、西非、中东。

三大奶牛里,东南亚最重要,因为这里有石油和各种热带作物,支撑着昔日大英帝国的霸权;其次是西非,这个岌岌无名的地区实则是法国的后花园;最后,才是干旱的中东。

这三大奶牛虽在二战前供养着欧美发达国家,但在受二战影响,东南亚率先独立,之后非洲、中东也开始革命,被西方深入控制的地区越来越少。

50年代,中东地区国家也陆续开始独立运动,以1952年埃及军官革命开始,阿拉伯人谋求独立建国,摆脱英国或者傀儡君主的控制。

但阿拉伯国家有独特的政治形势——部落是国家的基本单位,宗教领袖、部落首领的威信大于政府,他们组织现代国家的难度一点不比黑非洲小。

到了60年代,阿拉伯国家政权松散,政令不出首都,有“国形”而无“国格”,所以原来的宗主国英国、法国还在当地有强存在感,此时美国也来插了一脚。

最终,受美英法的影响,在当地传统的渔业、珠宝业、农业,还有新崛起的石油业,西方跨国公司都是独一无二的霸主。

在80年代前,中东石油主要在环波斯湾地区,这里的国家都是西方的伙伴。

在西方的推动下,沙特、卡塔尔、巴林、科威特、伊拉克、伊朗,这些国家的石油都在二战后扩大开采。但因为当地人无资本、无技术、无设备,一切都要从西方引进。

以和美国关系最密切的沙特为例,1938年后,该国达曼油田、加沃油田、萨法尼亚油田都开始陆续投产,而在沙特负责石油业务的几乎没有本地人,都是美国石油公司的人。

当时,控制沙特石油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石油公司,就是今天的世界能源巨头雪佛龙公司,该公司在1944年建立“阿美石油”统治沙特的一切石油业务,公司总部在美国加州。

这个石油公司后来拉上美国德士古石油、埃克森石油、美孚石油一起入股,四大公司占了阿美石油100%的股份。

结果,从沙特土地上喷出的石油,被西方公司开采、提炼、售卖,沙特人连股份都占不上,王室只能分到一点分红。

作为真正的地主,沙特王室当然对此不满,后来一直在争取石油公司的控制权,到60年代才派代表进入阿美石油。

而沙特和阿美石油的关系,就是当时产油国们惨状的缩影。

至于石油的定价,本地人更是无权插嘴,都是西方石油巨头,即“石油七姐妹”的董事会开会决定的。他们的基本策略就是——本地油贵,保护自身利益;外地油贱,主打量大管饱。

在冷战初期,石油一桶的售价不到2美元,是煤炭的一半。这种价格促进了汽车业的发展,美国、日本、德国靠着汽车业拉动工业复兴,实现了战后大繁荣。

当然,去过西方国家的产油国政客、贵族都对这一现状不满,毕竟西方人在挥霍自己国土上的资源,过着好日子,自己作为产油国却依然贫穷落后。

于是在1960年,亚非拉地区的产油国组成“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开始参与石油定价,这是产油国对西方跨国公司发起的挑战。

但可惜的是,整整10年,这个组织并未能打破西方垄断的现状。

【二】从10亿到1000亿,沙特用了三年

OPEC成立后,西方不得不重视亚非拉产油国的意见,虽然该组织的总部还在欧洲,但像阿拉伯产油国,已经在其中有了自己的小集体。

当时,虽然OPEC成员们有参与油价制定的权力,但西方国家仍然主导话语权。

在西方的左右下,从1960年到1973年,国际油价仅仅小幅上涨,1972年末才到了3美元的门槛,1973年夏天刚刚超过每桶3美元。

要知道,在70年代,3美元的购买力还尚可,但是石油从地下开采出来,再加上存储和运输成本,3美元几乎没什么利润。

整个60年代,此时石油巨头沙特的年收入还不到10亿美金,国家处在一穷二白的状态,除了利雅得和麦加这些城市,其他地区都是大农村。

沙特知道,自己供养的欧美繁荣富足,因此多次提出要提高油价,并增加阿美石油股份,但西方国家尤其美国都表示反对。

沙特曾单方面用石油反击美国,但效果不佳。

直到1967年,一场战争改变了这个格局。

1967年6月,“六日战争”爆发,以色列闪击阿拉伯国家,6天打垮叙利亚、约旦、埃及,占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控制耶路撒冷。

这场战争让阿拉伯人颜面扫地,美国在战争里支持以色列,沙特为了支持兄弟国家,曾宣布对美国石油禁运。

这是沙特第一次对美国进行石油制裁,沙特王室奋斗多年,当时已经把在阿美石油的股权提高到了70%,国王说话算数。

当时,沙特每月减少5%的产量,希望美国能注意到自己。

但现实很残酷,美国并未感受到什么,因为沙特一家的产量不影响石油大市场。

对美国而言,它自己就是超级产油国,能顶住短期的缺乏,而旁边的伊拉克、伊朗、卡塔尔等国也还在卖油,沙特一己之力犹如蚍蜉撼树。

沙特明白,要真的让西方伤筋动骨,阿拉伯人要团结。

等“六日战争”打完,以色列拓土十几万平方公里,已经是中东大国,阿拉伯国家深以为恨。

当时的阿拉伯领袖——埃及总统纳赛尔想整合各国,团结对抗以色列,但大愿未完成,他本人却在1970年去世。

后来,埃及的萨达特继承纳赛尔的事业,并卧薪尝胆多年,终于在1973年10月和叙利亚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顺利打入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10月6日战争爆发时,当天阿拉伯产油国就集体通过决议——让石油涨价。

一周以后,因为美国再次支持以色列,阿拉伯产油国宣布对美国和站队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由利比亚带头,沙特、伊拉克、卡塔尔等国跟进。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了。

石油禁运后,国际油价瞬间上升,第一个月就翻了一番,到了1973年底,国际油价飙升到每桶12美元,是两个月前的四倍。

美国、日本、南非、西欧都大吃一惊,团结的阿拉伯人居然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各国的加油站一天调整几次价格,老百姓加不起油,公交停运、校车停运。

更关键的是大卡车停运,让物流瘫痪,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出现问题。

紧接着是物价上涨,从食物到卫生纸什么都在涨,人们不得不减少消费,随即引发二战以来最大的市场萧条。

与之相反的是,产油国们居然都过上了好日子——减产不到一年,1974年沙特政府的收入越过了1000亿美金大关,三年时间国家收入涨了100倍,这是让全球惊讶的奇迹。

【三】石油危机:最大的得利者在幕后

1974年初,迫于石油紧缺带来的经济压力,日本、西欧都表态支持阿拉伯人,反对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阿拉伯国家开始向西欧和日本恢复石油运输。

此时,美国也着急了,时任国务卿基辛格几次到中东活动,陪着笑脸和各国王室、政府领袖开会,让各国不要意气用事,要维护和美国的关系。

至于带头的沙特,美国人软磨硬泡,不惜答应让出100%的阿美石油股份,让沙特恢复供应。

但阿拉伯人要的不只是经济利益,还要解决以色列的隐患——各国要求以色列吐出占领的土地,并不再挑起战争。

最终,在美国斡旋之下,以色列政府居然表态会撤出西奈半岛,以色列人也被这次阿拉伯人的突袭吓了一跳,觉得继续占领这些土地不是什么好办法。

直到1974年3月底,从波斯湾开往美国的油船恢复起航,这场对西方的禁运活动仅仅维持了不到半年。

至此,石油危机结束了,但经济的萧条还在持续,1974年美国、日本、西德这资本主义三驾马车的GDP集体缩水,都负增长1%以上。

各国战后的经济狂飙突进被叫停,股市和期货市场哀鸿遍野,跨国公司纷纷按下本来的扩张计划,收缩资本,应对可能复发的危机。

一些纯粹的贫油国,如日本、德国等国开始寻求稳定的能源供应,数十个国家成立国有控股的石油公司,在各大洲采买石油作为储备,然而此举扩大了需求,又让油价居高不下。

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焦头烂额时,有个大国却偷偷数钱数到手抽筋,这就是国际主要产油国苏联。

1973年,苏联年产量达到4亿吨,位列世界第一。由于油价涨了三四倍,等于苏联的外汇收入增加三四倍,勃列日涅夫政府发现账上的钱多到不知道怎么花。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苏联更是下令扩大原油产量,此后10年连年增长,到1980年达到6亿吨,跟整个中东的产量差不多。

由于苏联的油向欧洲、日本运输都很近,运输成本更低,各国虽然有所谓的意识形态界限,但购买意愿都很强,连美国都买过苏联油。

靠着1973年石油危机,加上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苏联进入长达10年的上升期,海外的收入井喷,支持着苏联扩大工业生产,并支援全球共产运动。

受此影响,70年代也是国际共运的高潮,亚非拉的游击队打仗,吃的、用的都是老大哥支持的。

纵观70年代,冷战的格局也被称为“苏攻美守”,原因就是苏联靠石油发了横财。

而一次石油危机导致美苏的强弱之势改变,让美国十分后悔当初忽略了阿拉伯国家的态度。

此后的中东矛盾里,美国拉偏架的次数少了很多,阿拉伯人也得以进一步获得石油自主权。

文/商学野

编辑 | 虢洛西

参考资料:

1.《生存资源与国际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探析》,刘合波、王黎

2.《史上石油危机大起底》,孟媛

0 阅读:45

协虎战争史

简介:用通俗的语言,科普战史故事、武器装备,传播军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