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能够听到许多帝王经常自称为朕,久而久之,一些喜欢开玩笑的人也会偶尔拿这个字代称自己。
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字其实是普通人的代称,直到秦始皇继位才将这个字作为帝王独有的称呼。
秦王扫六合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始皇一直被人们误解成为一个暴虐残忍的形象。
人们谈及到他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他调动天下徭役修建长城,以及他手段残酷使得民不聊生等话题。
可是当我们正视历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秦始皇,便能够发现秦始皇的功绩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伟大。
东周衰颓后,彼时各个诸侯国经过百年的发展,都隐隐想要超过周天子的桎梏,成为独立的国家。
最能暴露这些诸侯国的野心的,便是他们“称王”这一举动,要知道,王这一代称只能用于形容周天子。
可是当诸侯国实力愈发强盛,他们的“僭越之心”也就愈发旺盛。
齐、魏二国的君主在徐州相王,自此之后各个诸侯国都群起而效仿,可见若是再如此发展下去,周朝便会逐渐分裂为数个独立的国家。
打破这一局面的便是当时还只是秦王的嬴政。
从小便作为燕国的质子,在亲政后又被吕不韦把持朝中势力,多年来的压抑与周旋或许让嬴政认识到了权力在手的重要性。
再加上秦国历代先王攒下的坚实基业,这一切都铸成了嬴政挥向六国的那把利刃,最后形成了我们如今所熟识的秦王扫六合的故事。
秦始皇的一统六国,并不仅仅是一位强者的野心,还更像是一种天下分久必合的历史轨迹,它打破了诸侯国渐行渐远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为中华民族保持几千年来的团结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秦始皇灭六国的行为,抛弃残忍的战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它在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而这还仅仅是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开始。
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王“改成“皇帝”。
在此之前,有所记载的夏商周三朝君主都自称为王,可是当秦始皇自己成为这全天下唯一的“王”时,他却认为自己的功绩远远超过历朝历代的君主,所以他自称为“皇帝”。
皇帝的称呼要追溯到更久以前,甚至是一些传说之中,在部落时期,人们经历了炎黄之争、蚩尤之战,经历了大禹治水,也经历了数代首领的禅让,而在那一段时期中,对百姓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君主们,人们便将其尊称为三皇五帝。
秦始皇自称为皇帝,便是认为自己的功绩可以历史上的黄帝、炎帝、燧皇等人比肩甚至超过,所以他将“皇”、“帝”二字结合起来,用于彰显自己的地位与权力。
而他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所以后世的人也尊称他为秦始皇。
正如前文所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他统一六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称霸天下的欲望,他更想让这份基业千百年的流转下去。
所以他开启了“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改币制”等全国内的改革,目的就是为了统一度量衡,不仅在国体上做到统一,更要在文化、经济、民生等多个方面做到同步与一致,让这个他所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国家能够稳定地发展下去。
而在军事上,他最受人诟病的便是徭役民众修建万里长城,可是也正因这座万里长城,中华民族才能抵御了虎视眈眈的匈奴,保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发展。
“朕”可以说,秦始皇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暴虐不近人情,但他作为一个君主而言,所立下的功绩也是鲜有人能匹敌的。
而这样的君主,他心中的抱负定会在某些方面有所体现,他将皇帝的自称从“寡人”“孤”改成了“朕”,便是出于此原因。
在此之前,君主的自称皆是“寡人”和“孤”,出自于孤家寡人一词,形容君主处在高位,无人匹敌十分孤独。
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居然自称为“朕”,要知道,在当时“朕”这个字一般都用于普通民众的自称,所以乍一看秦始皇这个行为就十分让人不能理解。
但是当我们把这个字拆开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这其中其实蕴含着秦始皇真正的抱负。
在先秦时期,“朕”这个字和现今的简体写法并不相同,并不是由“月”加上“关”,而是“舟”加“灷”,所以拆开来看,这个字便可以视作为“舟上之火”。
火种一直都有着及特殊的含义,它象征着光明也象征着希望,而秦始皇自喻为“舟上之火”,便是将国家形容为舟,而自己则是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火种。
可见,秦始皇设立此自称便也包含着他想要带领国家前进、富足的愿望。
而朕这个称呼,在秦二世而亡之后也得到了沿承,从汉朝到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君主们一直都在用“朕”称呼自己,只是自此之后,民间便不能再用“朕”当自称,否则便是僭越君主,会受到惩罚。
这个称呼最早出现于商朝,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用的自称,后来被秦始皇申请了专利[doge]
到最后你也没说明白为啥先秦时期朕代表自己
之前到底是寡人还是孤?
朕字在屈原时代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用的,屈原是王室贵族,才有资格用朕。
寡人没有死,赶紧打钱!
来人啊!都给朕退下!
屈原比嬴政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