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为酿酒,大义献秘方——五粮液祖师爷邓子均的非凡人生

生活资讯汇 2023-12-30 01:02:55

五粮液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中国酒王、白酒名片,上至80岁的大爷,下到5岁的娃娃,就没有一个人是不知道五粮液的。那你可知道,以前的五粮液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杂粮酒,甚至还差点失传。那么,又是谁让它从不起眼的杂粮酒变成家喻户晓的五粮液呢?这一切都要从五粮液背后的男人--邓子均说起。

邓子均自幼家境贫寒,15岁便没了爹娘,只能干点零工勉强度日。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天崩开局,是不是就打算摆烂听天由命了。但是邓子均偏偏不信命,他独自一人来到宜宾县城,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经营。邓子均脑袋灵光,干活又勤快,经过多年努力,也有了一笔可观的积蓄。1908年,邓子均拿着这笔积蓄,开办了“吉昌酒坊”,从此开启了他的酿酒之路。

邓子均为人老实、待人真诚,酒坊在他的经营下生意颇为兴隆。但是邓子均的“吉昌酒坊”只能酿制烧酒,不能生产曲酒。要知道,酒业都是以曲酒为尊,曲酒又是以窖池为本。而同城的“温德丰”酒坊就拥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老窖池,于是邓子均就将“温德丰”酒坊购买了回来,并改名为“利川永酒厂”。为了生产出更好的曲酒,邓子均就拜了宜宾总烤酒师赵铭盛为师。他对赵铭盛老先生极为敬重、关心备至。赵老深受感动,将传承数代的“陈氏秘方”交给了邓子均。邓子均继承了秘方之后,他边学边干,常常将酿出来的酒带去酒楼请人品尝,并且根据别人的意见改进。经过多年的摸索,邓子均敲定了小麦、大米、糯米、高粱、玉米五种粮食作为酿酒原料,并结合气候变化调整各种粮食配比,酿制出了口感更为丰富、香气更加浓郁的杂粮酒。改良后的杂粮酒一经上市就获得好评无数,相比单粮酿制的酒,五粮酿制的杂粮酒酒体细腻柔和,酒气馥郁绵香,入喉净爽、各味协调、恰到好处,不管是市井百姓还是商贾名流都对此酒赞不绝口。

后来,宜宾团练局局长也听说杂粮酒的名气,便邀请邓子均带上杂粮酒来参加自己的宴席。宴会上,众多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欢聚一堂,开怀畅聊,甚是热闹。当杂粮酒一开,顿时满屋喷香、酒香四溢。邓子均将酒给在场宾客一一满上,众人喝完之后纷纷惊叹不已,询问此酒的名字。邓子均说道:“此酒名为杂粮酒。”此时,晚清诗人杨惠泉却皱眉说:“此酒色泽清透、香气浓郁,是世间少有的美酒,为何名字却这般俗气。我看,改名叫五粮液如何?”邓子均听完惊喜不已,拍手称赞。从此,威震酒林数百年的五粮液正式“出道”。

之后,邓子均便带着五粮液开始了他的商业征途,美酒沿着岷江而上,售至乐山、雅安等地,顺着长江而下,销往重庆、武汉等大城市。但邓子均是有大志向的人,并没有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麻痹双眼,他决心将五粮液推向更高的舞台。1915年,成立不久的中华民国决定派团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邓子均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于是他带上用土陶坛装的五粮液,远渡重洋。当时,来自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的五百多人团体只顾着洋气的白兰地、德国啤酒、香槟、伏特加,压根不把土陶坛里的五粮液放在眼里。此时,邓子均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招,他将一罐五粮液悄悄放在人多的地方,拥挤的人群“不慎”将酒坛踢碎在地。瞬间,大厅酒香四溢。就这样,五粮液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获得了巴拿马博览会的金奖。

但好景不长,1943年,抗日战争日趋激烈,日本开始轰炸宜宾,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为了宜宾的百姓,邓子均开仓放粮,赈灾救民。没有了粮食,五粮液的经营只能被迫中断。1948年,国民经济接近崩溃,酒消费停滞不前,“利川永”也停止了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国营二十四酒厂(五粮液酒厂前身)成立,集中包括“利川永”及宜宾多家酒坊统一经营,欲恢复五粮液的生产。一位“利川永”原来的工人拍着胸脯跟领导保证,说自己一定可以生产出来五粮液。随后厂里投入了八万斤粮食,然而到了发酵期,开窖蒸酒了,才发现里面出现的液体,水不是水酒不是酒。工人见事态严重了,赶紧将自己并没有掌握邓子均酿酒技术的实情说出。当时的宜宾地委对五粮液的恢复生产非常重视,宜宾地委专员李鹏得知此事之后,亲自出马,多次到邓子均家里和邓子均喝茶谈心。最终,邓子均被李鹏的诚意所打动,不仅献出了五粮液的酿制秘方,还亲自担任五粮液酒厂的总技师,亲临一线指导酿酒工作。

在邓子均的带领下,五粮液重新启航。1956年,五粮液荣获中国食品工业部名酒尝评第一名;1963年,五粮液被评为八大名酒之一,获得中国名酒称号。如今,五粮液早已成为中国白酒名片,频频亮相G20峰会、APEC、博鳌亚洲论坛、世博会等国际舞台,向全世界输出着“大国浓香”的价值理念。

邓子均为酿酒事业奉献一生,替五粮液的发展走稳了第一步棋。五粮液也始终坚守邓老精神,遵循古老的酿制工艺,传承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也正是五粮液和邓老的双向奔赴,才成就了如今“中国酒王”的金字招牌,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白酒、中国文化、中国底蕴。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