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大江南北的非遗小吃,皮竟是灵魂?

杭州日报 2024-03-25 10:25:45

在被誉为“世界矾都”的苍南矾山,有一道享誉大江南北的特色小吃——肉燕,因形似飞燕而得名。它最早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清代的《清稗类钞·饮食类》曾记载:“肉燕者,闽人特殊之肴也。”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温州矾矿采炼的鼎盛时期,矿工们平日里生活辛劳,回家之后就喜欢把肉燕煮来吃,因为皮都是用肉做的,吃起来更有饱腹感。

肉燕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2017年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由于其制作手法特殊,还被列入温州非遗项目,成为到了苍南不得不品尝的一道风味。

在苍南当地,肉燕和谐音“压乱”的鸭蛋一起煮,合称“太平燕”,喻意太平和谐,加醋、胡椒粉、葱花,使得汤底酸辣鲜美,十分开胃,成了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必备的特色美食。吃过苍南矾山肉燕,一定会颠覆自己的一切“馄饨观”。

这次我们推荐的是非遗传承人——林其局制作的苍南矾山肉燕,林师傅今年39岁,从事肉燕制作已经有20多年了,因为技艺精湛,他于2019年获评“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肉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

▲林其局在槌打肉燕皮。

林其局说:“肉燕的精华在于肉燕皮,也是区别于小馄饨关键因素所在。” 不同于福建肉燕,苍南肉燕燕皮中加入红薯粉、藕粉,吃起来口感更Q弹。

制作的三个“讲究”

01

用料讲究

坚持用当天上市的新鲜猪肉,而且为了保留Q弹劲道的口感,只选猪后腿精肉,还要去掉肉筋骨和肥肉,一块肉一般剔出近1/3筋膜,损耗率极高。

02

技巧讲究

槌打燕皮肉泥是个独门绝技,得用2斤多重的“燕槌”,手工反复均匀捶打8000次,中间不能休息。

看起来简单,实则门道很多,不能靠蛮力,要平衡受力点,还要保证槌打让肉的温度维持在18℃左右,全凭手感控制。

03

擀皮讲究

将槌打好的肉泥进行揉捏,不时撒上红薯粉、藕粉(肉和粉比例很重要:粉少了,燕皮张力不够;粉多了,燕皮又易破),再用擀面杖一遍遍地擀压,直至肉糜和红薯粉、藕粉完美融合。

经过拍、压、擀、碾、折、拂、扫、切等工序,最终制成薄如宣纸状的透明肉燕皮。

好的燕皮,皮透明,嫩滑脆口,柔软而有弹性,咀嚼时“嘎吱嘎吱”响,就像是脆嫩的海蜇里,塞满了带汁的汤包;差的燕皮,吃起来无弹性,像木耳一样。

怎么吃?

每当下班瘫倒的深夜、需要美食补充,或者恢复元气的清晨,在冰箱里囤一些肉燕,随时随地治愈自己。

吃法一:把肉燕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捞出肉燕沥干,放入加好调味品的汤中,即可食用。

吃法二:可以蒸5-6分钟,熟后蘸醋吃。

苍南矾山肉燕:

在矾山当地,一碗猪肉肉燕10朵,店里就要卖到10元,1朵肉燕要1元。现在包邮到家,6盒(约30朵/盒,150g),优享价只要99元,1朵肉燕仅要0.55元。

贴心送秘制胡椒粉和炸葱花,供调味提鲜使用,还原当地美味,纯手工制作。-18℃以下冷冻贮藏,保质期9个月。

何小洁:会吃会买会享受的年轻宝妈,办公室的佛系美少女。

按照包装袋上的方法,沸水中放入肉燕煮上5分钟,捞出沥干。

自带两小包调料 ,可以根据自身口味增减,用热水化开,沥干的肉燕盛入其中,居然满满一大碗。

肉皮爽滑,肉馅劲道,味道还调得恰到好处,鲜鲜的 ,太好吃啦!单独盛了几只,用醋蘸着吃也很不错。

文/陈文龙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