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看“两会”丨“新”风翻涌起大势,“科技创新”成为两会高频词

吉林日报 2024-01-24 10:30:31

2023年,我省经济建设圆满收官,成绩亮眼。汽车、新材料、装备制造、卫星及应用……一系列支柱优势产业运行支撑有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展现出稳定强劲的发展势头。

图为吉电能谷铅碳电池项目生产车间 李广友/摄

产业结构之“优”,新兴动能之“劲”,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势赋能。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擘画宏伟蓝图,“科技创新”是关键词之一。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要求,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围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作出重点部署安排。

2024年,如何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产业创新再上新台阶?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热议。

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一问:从科技成果到现实生产力,离不开体制机制铺路架桥。如何强化体制机制保障,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政府、高校院所、企业多方共同努力。要进一步畅通企业与高校院所沟通渠道,引导高校院所科研方向与企业生产需求精准接轨;企业在链接高校智力资源的同时,要精准把握和利用科技成果转化新政策,通过积极引入先进的科技成果,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2024年,我们将努力把企业建设成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结合‘智转数改’要求,我们计划将两个厂房打造成‘无灯工厂’,尽快实现24小时无人化生产。”

“我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保障体系比较完备,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也比较显著。例如,新修订的《吉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方案;多渠道的资金保障,以及激励科研人员携带科研成果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政策举措,都在推动我省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我将重点关注我省新能源全产业链高效能发展问题,持续聚焦吉林特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以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服务政府决策,为加快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献计献策。”

加速培育企业创新动能

二问:如何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营造日日趋新的浓厚氛围?

“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应充分发挥灵敏的市场‘嗅觉’,在科技创新层面掌握主动权,大力研发可自主掌控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产品,以适应新的应用场景和产业发展需要。从政府角度来看,我省应通过加强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加大投入,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快向企业聚集。2024年,我们将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升级,提升产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同时,启动智慧工厂探索和建设。”

“应持续完善对接渠道,助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与企业及产业技术发展需求更高效地适配;科技型企业要提高本土人才储备意识和人才培养长远规划,为企业创新发展积累‘财富’;充分发挥孵化器服务能力,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费用,提高创新效率。当下,我省科技创新发展势头足、氛围好,我们将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利用多方面的政策和资源,乘势而上,再创佳绩。”

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

三问: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留才引才方面,怎样打造更好政策、提供更优服务,让众多“千里马”在优越的人才环境中奔腾成势?

“要聚焦地域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按需引才;结合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需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引才政策,多渠道多方式引进更多实用型人才;要精细培育,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最大限度发挥和释放人才效力;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服务意识,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成长环境。2024年,我将立足岗位,专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氢能发动机、新能源电机等项目核心零部件的试制,并依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成果创新活动,全力支承一汽All in新能源战略。”

“留才引才,政策是核心,服务是前提,跟踪管理与关怀是保障。下一步,我省还要持续在提升人才服务效能方面下大力气,进一步营造人才立业、创业在吉林的良好氛围。此外,争取更多机会让我省人才政策‘被看见’,例如,可以通过组织承办国家级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积极展示我省人才政策和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从高校层面来说,应该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布局,开展骨干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形式多样的研修培训、赴国内外进修考察、开展技术技能大赛等形式,培育各级各类人才,使我省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话题链接:

吉林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高端人才连续两年实现净增长

目前,长光卫星累计研制并成功发射162颗卫星,“吉林一号”在轨运行卫星达到108颗,建成世界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2023年全省创新能力排名较上年度提升6位,提升幅度全国第一,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成绩。全省确认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515户,同比增幅全国第一。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柔性引进院士14名。2023年“吉人回乡”人数21.7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留吉人数13.3万人,留吉率超过60%,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2024吉林省两会专题报道#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