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感叹郭嘉不在的影响是对自己赤壁之战前轻敌大意的后悔

史海撷英 2024-04-06 18:22:45

赤壁之战战败后,曹操叹息:“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看来,在曹操看来,如果郭嘉还在,他必不会输掉赤壁之战!果真如此吗?

郭嘉不可替代的特点:举世无双的洞察力

曹营人才济济,智士极多。荀彧、郭嘉、荀攸、程昱、贾诩、刘晔等人,皆有惊人的谋略能力,且各有自己不可替代的鲜明特点。

荀彧强于战略,荀攸明于军计,而郭嘉则长于洞见。郭嘉总是能从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中找到关键点,从而提出最优解!

曹操征吕布,连胜,但下邳不能克,曹操担心后方张绣、刘表威胁其许昌,想要退兵。郭嘉力劝:“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今布每战辄破,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曹操采纳其言,坚决打下去,擒吕布,得徐州。

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刘备在徐州叛乱,曹军进退不得。郭嘉洞见:“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曹操采纳其言,破刘备而还。

郭嘉

曹操与袁绍战官渡,传闻孙策将自后方袭许昌。郭嘉洞见:“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曹操要远离许昌,北攻河北,众人担心刘表、刘备在后方的威胁。郭嘉入木三分的洞见:“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曹操征邺,遭到袁家兄弟的坚决抵抗,但曹军依然连胜。众将都主张趁胜进取时,郭嘉洞见:“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曹操击破袁家兄弟,袁家二兄弟投奔辽东公孙康。郭嘉洞见:逼急了,公孙康又会和袁家兄弟搞到一起,缓一缓,公孙康必然把袁家兄弟头颅送来!

可以说,郭嘉总能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洞见规律,并准确预测事情的走势,从而为曹操找到最优解!

赤壁之战的主要败因,正是对局势缺乏全面清晰的洞察

赤壁之战后,曹操之所以又哭起郭嘉来,正是因为:赤壁之战,曹操就败在对事情的全面洞见上!

曹操

1、误叛江东的抵抗意志,对孙权坚决抵抗的可能判断不全

曹操此次南下荆州前,其作战主导思想,就是立足于荀彧提出的“华夏已平,南土知困”。即通过武力威慑,迫使“南土”降服。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确实迫使刘琮降服,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然而,荀彧这一指导思想,指的主要是降服意志本就不坚定的刘琮集团,并没有设想立刻展开对江东的征服。

但是,在降服刘琮,击败刘备,夺取江陵后,曹操及身边许多将领都认为“此实为震荡扬州之良会,廓定南方之大机”,企图通过武力威慑,迫使江东降服,并认为即便孙权不降,也能顺势灭之!以至于开战前,曹操就以轻蔑的口吻,约孙权“会猎于吴”,企图凭一纸恫吓就迫使江东降服。

事实上,即便当时头脑比较冷静的贾诩,虽然反对仓促征吴,但也认为在荆州安定后,“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还是认为可以威服江东!

曹操

显然,曹操集团的这些想法,都是在低估孙权、周瑜、鲁肃等人的抵抗意志前提下做出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的孙权“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曹操集团当时为孙权“外托服从之名”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忽略了孙权“内怀犹豫之计”的一面,因此以为可以靠威慑解决孙权!因此从战役一开始,曹军就仓促行动!

2、对孙刘联合的可能性估计不足

曹操集团在分析局势时,多数人都乐观地认为:刘备投奔孙权,孙权必然会杀了刘备以取悦曹操,唯有程昱认为孙权必然会借助刘备抗曹。

事实上,当时刘备败走夏口,与公子刘琦联合之初,其与孙权的合作尚在“谈判”阶段,还未成势。按照当初郭嘉“急之则相持,缓之则争心生”的一贯思想,曹操原本可以先安抚孙权,集中力量消灭刘备,然后再考虑下江东之事。然而,此时的曹操,轻视孙权,轻率发动东进,这是进一步促使孙刘联合!

3、仓促发兵,以短击长

在连续误判后,曹操轻率发动东征!

诸葛亮、周瑜指出曹军存在的若干致命缺点:连番作战已是强弩之末、北方人不习长江流域的水土已经流行疫病、荆州人心未附等问题,皆是仓促发兵所激化的。

显然,曹军已经完全沉溺于其表面强大的实力,忽略了自己内在的隐患!

此时的曹军,无论是对对手的判断,还是对对手之间关系的判断,或是对自己实力的判断,都迷于表面,缺乏洞见!因此,不知己亦不知彼,自然失败!

良谋尤在,恨曹公不从

即便郭嘉不在,堂堂曹营,还是有很多智谋之士的。这些智谋之士依然保持着极高的水准!

贾诩就提出:不应急于东下,而应该好好经营荆州,安抚百姓,然后“则可不劳众而使江东稽服矣”。如果采纳贾诩的建议,曹操即便不能真的使江东稽服,但也可以使荆州巩固,荆州巩固,尤其江陵在手,孙吴也就不可能“划江而治”,居江东上游的曹操就始终保持着战略主动权!

程昱也提出过对孙刘联合的洞见。程昱就指出:“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

显然,程昱的意见就是看出孙权必然坚决抵抗,并会与刘备联合,曹操仅仅靠恫吓威慑是不能成功的!

因此,如果按照程昱的意思,自然应该先集中力量彻底解决刘备,再考虑威慑孙权的问题!

贾诩

贾诩、程昱都仍然很有能力。只是,曹操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郭嘉有着自己第二个特点。

郭嘉的特点:“深知孤意”

曹操曾感叹:“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之所以如此,一则是曹操对郭嘉的绝对信任。曹操与郭嘉关系亲密,是朋友一般的关系。相比之下,程昱、贾诩与曹操的关系都比较微妙。两人都曾深居简出,不结交私友。程昱甚至曾以“知足不辱”而辞官回家。

二则是郭嘉的谋划陈述更为全面。贾诩、程昱的谋划陈述,往往集中于一点,一般不做全面展开。比如,贾诩提出缓进战略,没有切中曹操的另一个顾虑:北土未安。马腾、韩遂在北,为其后患,许都的拥汉派人士时刻蠢蠢欲动,因此曹操不敢长期在荆州经营。而程昱的分析则围绕孙权必借重刘备而展开,没有(也可能是不便、不敢)指出曹操同时对付孙刘所面临的风险和不足!

郭嘉

相比之下,在提出谋略时,能够更加全面的,只有郭嘉、荀彧。因此,有理由认为:郭嘉若在,可能可以全面分析曹操的问题,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并能够使曹操采纳!曹操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是有理由的。

曹操感叹郭嘉不在的影响,其实本质上是后悔自己在赤壁之战前的大意。

在曹操迫降刘琮,击败刘备后,确实拥有了夺取长江流域,乃至提前天下一统的历史机遇。然而,一时间的志得意满,骄傲大意,导致荆州水军覆灭、江陵丢失,曹操再次退出长江流域,渡江定江东,乃至一统天下的梦想由此而终,其历史教训是深刻的。

1 阅读:28
评论列表
  • 2024-04-07 20:14

    记吃不记打,忘记前面乌桓的时候的差点没了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