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时,老秦人干啥去了?

吴聊的历史 2024-02-04 21:59:59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老秦人的战歌《秦风·无衣》,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从这首战歌里就能感受到,当年横扫六合的老秦人是何等风采,老秦人在始皇帝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出场率非常之高,但是在后面秦国灭亡之时却言之寥寥,仿佛已经消散了一般。

有一种观点是认为当时老秦人都在戍边,比如当时赵佗在百越坐拥五十万秦军,而这些戍边的老秦人精锐未曾参战。

这种观点其实很难站住脚。其一不管是哪本史书都没有记载当初那五十万人都是军卒,倒是有不少记录表明,征发的这些人都是有不良记录的平民。其二这些人的统帅任嚣,以军三代的身份累加战功,在接手这个任务前也才堪堪升到郡尉,这种级别和身份怎么可能够资格率领五十万老秦人大军。

所以与其说是五十万秦军攻伐百越,不如说是那种想要出头的中层将领,带着五十万需要戴罪立功的秦人,离开已经没有军功可挣的中原去岭南开荒挣点苦功劳。因此这批人不管是战斗力还是归属感其实都不高,那在秦灭之时无动于衷也合情合理。

还有一种观点是“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这种内部矛盾在统一战争时期可以向外转移,但和平时期就没有军功可抵苛法了,军功爵制与严苛秦律的平衡崩溃,从而引起老秦人的反戈。

这种观点要更加符合逻辑,但是依然是从军队的角度出发。不过我认为武力或许能消灭如巨鹿之战的老秦士卒,如约法三章的关中秦人,但能真正让老秦人这种精神消散的,是老秦人自己思想的转变。

老秦人属于一种带着自豪色彩的自称,比如现在“老北京”这种称呼。这种带有地域色彩的小团体鄙视链虽然不利于大团结,却是老秦人能真正凝聚起来的核心。

而始皇帝在实施郡县制后,将硕果仅存的老秦人分散到了各地镇守。类比现在的情况,如果将那些老北京人分散到全国的各个县市,那结局会是全国都变成北京人,还是这些老北京融入到当地呢?

始皇帝着眼大局统一了度量衡,从此只需要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他的土地,而不是七把尺子。同样的,始皇帝看到的也不只有老秦人,而是希望从此天下人都叫做秦人。

可惜文化的融合无法一蹴而就,等到天下真正融为一体时,所有人都叫做汉人。

另外始皇帝曾经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这对咸阳为数不多的老秦人更是致命打击。当时十二万户也就是接近六十万人,这相当于把整个河北省的人全部迁入北京市,这咸阳还是老秦人的咸阳吗?

而原本勤劳吃苦的老秦人看到自己父兄拼死打败的六国贵族,天天在自己眼前晃悠就算了,结果还发现这些手下败将,日子还过得比老秦人不知道滋润了多少,这足以击溃老秦人一直为之奋斗的信仰和骄傲。当关中每个老秦人都被这些豪富的六国之人包围时,这些老秦人怎么可能还像以前那样“岂曰无衣”。

老秦人的现役队伍最终因分散各地而被击破,而关中的大本营也因六国之人的涌入而迅速变质,从根上断了老秦人的来源。

当关中的秦人失去那种共赴国难的精神,没有那种誓不休战的决心,老秦人便已先一步秦国而亡。

1 阅读:177

吴聊的历史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不同的角度再看看历史上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