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破用普通寿眉假冒的“白牡丹饼”?6处漏洞,有图有真相

小陈茶事 2024-05-17 15:09:5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牡丹,是白茶圈的人气产品。

论价格,远没有白毫银针贵,价位更亲民大众。

论品相,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采摘标准下,用料细嫩,芽叶娇俏,看着模样十分讨喜。

论风味,更是兼得白毫银针的鲜爽,并带寿眉的醇厚,拥有兼美优势。

于是买白茶时,一旦陷入选择困难症,多数茶客的想法是先买点白牡丹回家尝一尝。

买散茶如此,买饼茶亦然。

随着这些年的白茶市场不断发展,很多人喝惯了寿眉压成的各式茶饼后,将目光投向了白牡丹饼。

比起寿眉饼,将白牡丹压饼后,汤水的柔润、冰沁、鲜润口感,几乎是过喉难忘。

每年新茶上市季,明明当年白牡丹新茶刚出来没多久,已有不少饼茶爱好者开始关心。

今年的白牡丹什么时候压饼?今年还会压《冰肌》(准牡丹王饼)吗?新茶一般什么时候压饼?

凡此种种,可见一斑。

然而,白牡丹饼虽好,但前提是买到尖货与正品。

要是买到他人随便用普通寿眉冒充的“白牡丹饼”,那就太亏了。

下面且以近期的鉴茶日记素材为例,手把手教大家见招拆招,分出真假。

《2》

一、看整体颜色。

拿到一饼茶后,先看整体颜色。

寿眉饼的外观色系,几乎都是叶片的颜色。

春寿眉饼,叶片以绿为主,整饼茶看着就是绿色系占了七、八成。

秋寿眉饼,叶片底色也是绿的,间或伴有部分土黄、砖红等色彩,整饼茶看着色系较丰富。

但白牡丹不一样。

白牡丹的原料比寿眉嫩,芽白叶绿,芽头与叶片的占比接近对半分/五五分。

用肉眼观察起来,白牡丹的嫩叶,是颇为清新的绿色系。

而芽头因为密集覆盖着茶毫,整体颜色偏银白、亮白等白色系。

所以,真正的白牡丹饼在初步看干茶时,绿白色系才是常态。

整体看着芽头少,超过八成都是绿色叶片的茶饼,算不上真正的白牡丹。

二、看用料匀称度。

买饼茶,有别于买散茶。

蓬松、松散、原貌天然的散茶,随手捧起一把干茶,能清晰直观看出整体用料。

饼茶经过压制定型后,在没有撬开前提下,只能看到饼面用料信息。

不过,对于初步观察而言,已绰绰有余。

拿到一饼白牡丹后,不建议盯着局部。

单独看到零星几片嫩叶与饱满茶芽,不能证明什么。

方方面面、里里外外,用料一致,才更可贵。

同款白茶饼身上,叶片大小、茶芽粗细等外观参数,不该幅度变化过大。

若有,说明不是同一批原料。

如果在压饼加工时,将7分寿眉、3分白牡丹,搅拌掺匀后一起压饼。

这种混制在一起的茶,不算真正的白牡丹饼!

三、看芽头饱满度。

采茶时,虽说白牡丹和寿眉都是连芽带叶片一起采下。

但白牡丹的芽头,有别于寿眉。

最直观的对比,在于白牡丹的芽头整体存在感更强。

寿眉的茶芽,容易受到宽展叶张遮挡,视觉观感存在性不强。

外加上,寿眉的叶片相对宽大,而茶芽相对略瘦,两相映衬,多数人的视线注意力会被叶片吸引。

但白牡丹的芽头不一样,它更肥壮、更紧实、连芽头表面的白毫也更加浓密。

芽头旁的嫩叶,没法盖过银毫密布的茶芽。

当你盯在白牡丹表面的芽头时,牢记一点,看着太瘦、太弱、太细的芽头,不可能是高等级白牡丹!

四、看叶片老嫩程度。

白牡丹的叶片质感,好似新生婴儿的皮肤,特别娇嫩。

由于原料采得嫩,在白牡丹的叶片上,还没来得及长出粗壮的植物纤维脉络网。

所以,轻抚白牡丹的叶片时,能直观感受出嫩叶莹薄,纤细娇小。

当你发现,整饼茶的叶片,纤维感明显,质感偏粗糙时,说明背后存在问题。

仅是个别零星的粗老叶张,还可以解释成,这款白牡丹在最初压饼之前,原料没有拣剔到位,导致老叶掺杂。

如果整体上看,老叶多,嫩叶少。

毫无疑问,这样的“白牡丹饼”,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

明明是用普通寿眉为主料进行压饼,却打着白牡丹的旗号,卖上高价。

五、看叶片宽窄度。

茶树新梢芽叶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

初时,嫩芽萌动。

随着芽头不断发育积累,达到肥壮紧实程度后,将其采下能制成白毫银针。

高山白毫银针的芽头,内部外观构造存在这样的奇景——竹笋状结构,共有5-7层白毫防身。

等到这颗新芽不断生长,达到“开芯”程度后,从芽头旁抽出嫩叶。

彼时,芽头瘦下一分,连芽带叶一起采下便是牡丹王。

再往后,芽叶不断舒展,采摘的则是一级白牡丹、普通等级的白牡丹。

芽头,渐渐瘦下去。

另一边,叶片越是慢慢变大、变圆。

对比白牡丹与春寿眉的叶片边缘,能看出明显区别。

一个是瓜子脸,一个是银盘脸。

白牡丹的叶片,是窄的,高等级的白牡丹嫩叶接近柳树叶。

而寿眉的叶片大小尺寸,比白牡丹大一截不说,连叶片形态也更舒展圆润!

六、看茶梗细节。

白牡丹的茶梗,存在感极少。

即便有,也是短短的、嫩嫩的一截。

采白牡丹的时候,仍旧是早春。

彼时的茶树正在抓紧最佳春光,快速抽芽、长叶。

紧挨芽头的第一片叶子,刚长出来没多久,立马开始抽出第二片新叶。

由于叶片与叶片之间距离较近(叶间距),所以,白牡丹的茶梗不会采太长。

而到了寿眉身上,情况则不同。

且不说,寿眉平均比起白牡丹,多了1-2片叶子。

连接的叶片数量多了,茶梗理应也更长。

同时,寿眉采摘期的茶树新梢发育速度,也略微放慢。

所以,寿眉的茶梗比起白牡丹更长、更粗。

内在的纤维感,比起白牡丹更明显。

连带着茶梗表面的茎皮颜色,也有区别。

白牡丹的茶梗更嫩,表皮颜色相对更绿。

通过诸多外观细节,不难分辨。

《3》

通过看外观,能得出的仅是表面信息。

区分两款茶的风味区别,还得靠喝。

但从买茶分辨,区分真假白牡丹饼而言,看外观的叶片、芽头、茶梗等,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通过细细比对芽、叶、梗信息,能得出直观区分。

虽说,用春寿眉压成的茶饼,也别具风味。

草药香、花香、甜润带鲜的柔润汤感滋味,也很不错。

但前提是,品质好,外加货真价实。

一饼真正的好白茶,要求堂堂正正。

用料名副其实,是最低底线。

标着白牡丹饼的名义,就要用对应的白牡丹原料。

不然,连外观用料都能弄虚作假,哪怕将它当成一饼寿眉去喝。

这种人为掺杂,虚假乱编的白茶饼。

在原料、工艺方面自然也信不过,何谈美好品质?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