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要被杀全家德国皇帝要滚蛋在一战的面包危机面前王冠好似纸糊的

千年论战 2024-04-02 17:30:40

 在一战爆发前,欧洲各国王室都有神圣的头衔,他们以上帝的名义统治各自的国家,比如大家熟悉的英国王室就是英国圣公会的首脑,威廉二世自称是上帝的仆人,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很长时间内都被当做是东正教的救世主(自费救助了很多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受害者,这是沙皇的传统)。这些光环虽然耀眼,但还是不敌面包危机,在一战后期,尼古拉二世、威廉二世等人都因为面包问题下台。

沙俄的工业底子最薄,它是一战中最早受到面包问题冲击的国家,沙俄有这个结果就是征兵太多太频繁。在1912年沙俄有军队138万人,1914年世界大战前沙俄有正规军104个师,沙俄国内受过训练的预备役人员还有560万人;一战一开打,沙俄就在两年半的时间内把1500万人送上了战场,平均每个月沙俄都要把50万左右人马送去填战壕。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内阁送人上战场“效率”惊人,打败仗的速度也很吓人,仅仅是沙俄近卫军都有三分之二的士兵伤亡。

沙皇打了一连串败仗,皇后还是俄国民众讨厌的德国女人,很快沙皇和皇后是叛徒,皇后和妖僧的段子就流传开来(白军的众多大佬包括高尔察克都是这种段子的爱好者,高尔察克收藏过皇后的小黄文),尼古拉二世的神圣光环因此破碎了一大半,沙俄国内的面包危机更让民众组织起来反抗政府。开战后,由于每年都有数百万青壮年被投入战场,沙俄农村的耕作和粮食运输出了大问题。

在战前的1913年沙俄粮食产量是小麦2800吨,黑麦2,570万吨,大麦1,310万吨,燕麦1,820万吨,土豆3,590万吨(土豆在俄国等地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沙俄战前谷物产量一年是8500万吨位。世界大战期间,沙俄粮食统计完全作废,我们只知道战后1920年粮食统计时,俄国境内的小麦产量降低到了870万吨,黑麦产量是940万吨,燕麦700万吨,大麦变成了470万吨(这里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乌克兰、波兰等粮仓都在1920年的统计范围内,1913年它们的粮食产量是计算在沙俄之内的)。

沙俄除了粮食产量大跌,还有大量粮食运送不到彼得堡等大城市。在战前沙俄每年农闲时期都有上百万人搞马车运输,在丰收的夏季沙俄甚至有300多万人赶着马车运送粮食等农副产品(沙俄国内有3300万的马匹储备),战争中这些兼职的马车夫都上了战场,大城市内的面包价格飞涨。

战争爆发后的第一年莫斯科工厂男工的收入和战前相比上涨了19%,可面包等食品价格上涨53。3%;1915到1916年莫斯科工业区工人工资增长1。9倍,面包等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了五到六倍。房价高,很多人还能忍受,面包价格高,沙俄的百姓们一天都忍受不了。在这种局面上,沙俄遍地都是为了面包游行的人们,终于在1917年汇聚成了二月革命风暴,巴甫洛夫斯科耶近卫团、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近卫团(这个团的团长就是尼古拉本人)、谢苗诺夫团等沙俄近卫军等近卫军率先倒戈。沙皇想镇压,包括黑色百人团在内的铁杆保皇派都认为他“脑子有恙”要换人。在革命风暴中,尼古拉二世的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临时坐上了沙皇宝座,可他也解决不了面包问题,也只能黯然下台。

沙皇的问题不是个例,哈布斯堡家族和霍亨索伦王朝也因为面包问题下台。1914年德国小麦产量是434万吨,我黑麦产量是1,042万吨,大麦313万吨,燕麦903万吨,德国人普遍都能吃上干净又卫生的面包;到了1918年德国的小麦产量变成了252万吨,黑麦产量700万吨,大麦1,68万5,000吨,燕麦371万吨,德国谷物产量几乎腰斩,德国面包中到处都是用芜菁和纤维素这样的“科技与狠活”。

奥匈帝国也是德国的难兄难弟,奥地利的各种谷物产量也是腰斩过半。但同是帝国组成部分匈牙利的谷物产量倒是没降低,匈牙利1914年的小麦产量是268万吨,1918年革命前夕小麦产量还是258万吨,这是因为匈牙利保留了很大的自治权力,匈牙利人上战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奥地利人。这气坏了天天啃着“科技面包”的奥地利人,奥匈帝国也崩盘了。

协约国方面,除了沙俄外,主要参战国还都能勉强维持。法国1913年的小麦产量是869万吨,1917年的小麦产量是 614万吨,谷物产量变化不大。英国甚至迎来了谷物增收,1914年英国小麦产量是173万吨,1918年变成了246万吨,英国人在战争时期最大的问题是它有一半的食物是通过殖民地进口的,需要冒着德国潜艇的威胁运输。德国人一度希望隔绝英国的食物进口,但没想到自己后方先崩盘了。

民以食为天,在面包面前,任何王冠都是纸糊的,除非君主们真的能召唤上帝,他们召唤不了,于是沙皇全家就见了上帝……

1 阅读:17

千年论战

简介:谈古论今,说千年战争,预测战争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