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临终前那句话,沈醉徐远举能理解,但郑耀先没听到:我这个影子也是假的,没暴露的那个才是真的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04-07 12:11:38

郑耀先一开始“误以为”江万朝是“影子”,后来才发现自己“错了”,他很遗憾地告诉马小五:“我没长三头六臂,没这么能,是我错了,我犯了致命的错误,江万朝是个冒牌的,韩冰才是真的!”

马小五当时的反应有点哭笑不得,一会儿认为郑耀先是开玩笑,一会儿又认为郑耀先是被关傻了。

其实不止马小五觉得郑耀先的推理有些不靠谱,读者诸君肯定也会发出质疑:仅凭一张宫门倒邮票就认定韩冰是影子,这是不是有些太草率了?

韩冰像江万朝一样,也承认了自己是影子,但是我们都知道,江万朝这个“影子”是假的,同样道理,韩冰就一定是真的吗?

韩冰是影子,江万朝也是影子,我们熟悉的五个反特人员(陈国华、袁农、马小五、江万朝、韩冰)居然有三个是特务,这已经令人难以接受了,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我们看了军统三剑客(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的回忆录,就会发现“影子特务”可能还不仅仅只有江万朝和韩冰两个人:狡猾的戴笠把郑耀先骗了,被他称为“兄弟”的“影子”,可能是男的,也可能是女的,更可能是一个小组而不是一个人,“影子小组”的规矩,就是谁先暴露,谁就承认自己是真影子,所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这副“太虚幻境对联”用在情报战线,实在是太贴切不过了,正如韩冰跟郑耀先见最后一面前自言自语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一行,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得不到是真的。”

这句话细思极恐,跟郑耀先爱恨纠缠三十多年的韩冰极有可能在最后时刻暗示大家:“我的这影子也是假的,没有暴露的那个才是真的!”

郑耀先虽然没听到他进门前韩冰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但郑耀先也承认“你我都是一叶障目”,韩冰说他俩都是“有眼无珠”——两个间谍排行榜上数一数二顶级特工,每一句话里都暗藏玄机,所以这就给了我们怀疑的空间:莫非韩冰这个影子也是假的?江万朝和韩冰先后服毒自尽,是不是要保护还没被发现的影子小组成员?

韩冰和郑耀先已经水乳交融血脉相连,按理说郑耀先应该理解韩冰这句暗示,但是他已经陷入无法承受的悲痛之中,一时间已经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钱部长后来一句话给“影子案件”画上了句号:“这辈子,有好多秘密都解不开了……不解了,就这样吧,人死为大,即使弄清了又有什么意义?还是让活着的人,别再留有遗憾了……”

可能有读者会感到奇怪:我们看《风筝》电视剧,怎么没看到韩冰和钱部长那些话?

其实这也不必奇怪,因为《风筝》有原著,也有“送审版”,播出的已经删掉了至少五集,所以很多事情对不上茬。

“送审版”一般人找不到,笔者找到了,再结合沈醉等人的回忆录,我们就会发现事情更加复杂:在戴笠和毛人凤操控的军统(保密局),女特务是不可能承担“影子”那样重要的潜伏任务的,她的上面,必然有一个或几个隐藏更深的特务,那张宫门倒邮票,只不过是障眼法而已,就像戴笠交给郑耀先的派克金笔一样,是临时联络的信物,这样的信物肯定不止一件。

戴笠给了郑耀先一支派克金笔,同样的派克金笔,他还给了宫庶一支,如果江心当时没有暴露,她身上肯定也会有一支——这是特工这一行的惯例:鸡蛋绝不会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影子也不可能只有一人。

江万朝和韩冰暴露后毫不犹豫地自尽,说明他们在接受潜伏任务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严令:只要被发现,就必须在承认自己是影子之后封住自己的嘴!

江万朝宁肯自尽也不肯招认同伙,韩冰比江万朝隐藏得更深,似乎潜伏级别也比江万朝更高,她服毒是要保护谁,可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了。

有人认为袁农很可疑,但是袁农早已悬梁,已经失去了保护的价值,所以再深究袁农是不是影子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正像《风筝》原著所说的那样:“韩冰等人均已故去,在他们身上留下的诸多疑点,也只能成为历史之谜,不可能,也没必要再去挖掘。”

我们不去挖掘,在战犯管理所重做同学的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将军级特务,却写了不少回忆录,他们在回忆录中证实,1959年11月27日渣滓洞看守所那场大屠杀没有幸存者:“用美国卡宾枪、汤姆生机关枪扫射,屠杀完毕,为毁尸灭迹,周养浩又命行动总队副队长钟铸人用大量汽油将渣滓洞焚毁,包括那里存放的武器、弹药和物资,也全部焚毁了。”

沈醉和徐远举、周养浩在战犯管理所互相揭发,也揭开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闻:沈醉说大屠杀是周养浩徐远举亲自负责,徐远举又说下命令的是老蒋和张群,执行者是周养浩。

不管如何推诿,这三个将军级特务都证实,在渣滓洞那场大火中,没有级别很高的幸存者(有些没有被确定身份的难友,因为不被特务关注,所以有幸脱险),真正的高级别幸存者,是通过另外的途径脱险的,比如单独拉出去假枪毙。

假枪毙真释放的人不止一个,沈醉等人的回忆录中还提到了名字,因为与本文无关,这里就不提了,读者诸君也知道那里面肯定不包括袁农,因为袁农跟韩冰说得很清楚:“1949年11月27日,特务以办移交为名,将渣滓洞看守所的犯人,全部集中在楼下的八个牢房里,他们关上牢门,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然后又把牢门打开一一补枪,特务们浇上汽油,纵火焚烧。我被中枪牺牲的同志压在下面,侥幸躲过补枪。我从尸体堆里爬出来,然后,从断墙突围。”

我们看沈醉等人的回忆录,就会发现袁农说了假话,他根本就没有经历11·27大屠杀,在细节上犯了错误:像袁农那样重要的人物,都是重点关注的对象,是由保密局司法处副处长徐钟奇核定后,交由徐远举和周养浩、陆景清分别执行的,这件事在徐远举的交代材料《军统大特务徐远举自供状》中记载得很清楚。

按照惯例,被俘人员脱险后都要受到严格审查并调到非机密单位,而袁农毫发无伤从渣滓洞出来,还能继续在山城公安局担任要职,这是很不合情理的,至于是谁做出这样的安排,也因为袁农的悬梁而无从知晓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袁农可疑,江万朝和袁农是影子,但不是全部影子,这三人先后自尽,肯定另有隐情,韩冰临终前那句话,肯定也是大有深意,至于还有多少影子漏网,那可能连郑耀先也不知道了。

其实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都知道,电视剧里演的“木马计划”、“渗透计划”、“黄雀计划”都确有其事,黄雀和影子不止一伙,更不止一个,所以韩冰才会自言自语暗示:除了我和江万朝,还有影子没被抓到,而没抓到的,才是真影子!

韩冰那句话郑耀先没有听到,如果他听到了,肯定不会让韩冰喝下那杯毒酒,因为韩冰一死,所有的线索就都断了。

郑耀先“成全”韩冰不合规矩,陈国华马小五允许郑耀先单独与韩冰密谈,当然也不合规矩,如果再早几年,就会有人怀疑郑耀先有灭口之嫌。

当然,说郑耀先也是影子之一是没有依据且不合常理的,但是有一点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联想:如果影子和黄雀没有被一网打尽,他们隐藏下来之后,又会以怎样的面目出现?

0 阅读:69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