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国产重型军用越野车发展史,从引进到自主创新,书写中国重卡的崛起之路

运输人在路上 2024-02-24 12:12:00

通过我们之前对红岩历史的系列文章,大家应该对上汽红岩品牌的成长历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通过几篇文章深入探讨上汽红岩早期几款车型的诞生过程,以及它们所经历的种种困难。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下被誉为“护国神车”的红岩CQ261重型军用越野车的传奇故事。

从“缺重少轻”到技术引进

在1960年代,中国的汽车行业面临着“缺重少轻”的局面,即重型车辆稀缺,轻型车辆数量不足。而轿车领域则几乎是空白。尽管在民用领域对重型卡车的需求尚未特别强烈,但在军事领域,重型卡车的需求却异常迫切。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关系紧密,苏联曾向中国提供了一定的军事援助,包括100毫米高射炮等重型装备。然而,随着1960年代中苏关系的紧张,中国无法再从苏联获取相关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重型军用越野车的发展。

幸运的是,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为我国从法国引进重型汽车和军用汽车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建交后,中国迅速派出代表团访问法国,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引进重型拉炮车。在贝利埃公司的GCH样车引进后,中国工程师立即开始了样车的测绘工作。他们对GCH越野车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评估了该车是否满足我国军队对重型越野牵引车的需求。在测绘的过程中,工程师们还对该车进行了性能和任务试验,以确保其适应我国国情。

红岩CQ260下线,国产重型军用越野车历史正式起步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1966年6月15日,我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红岩CQ260在川汽(现上汽红岩前身)成功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自主生产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然而,在随后的试验中,红岩CQ260并未完全满足部队的战术使用要求。因此,中汽公司决定对该车进行全面改进,以提高其可靠性和适应性。经过改进后,汽车型号最终确定为红岩CQ261。

虽然引进的贝利埃GCH样车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出一定的水土不服,但红岩CQ261经过改进后却展现出了更高的可靠性,更加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并且维修起来也更加方便。1972年,川汽正式开始生产红岩CQ261车型。到了1985年,红岩CQ261成为部队的正式装备和重型牵引车主力车型,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誉为“红岩神炮”。

大家看得还过瘾吗,未来的日子中,小编会为大家继续讲述红岩重卡其他车型的历史故事,敬请期待。大家对于红岩车型又有多少了解呢?一起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下吧!

0 阅读:13

运输人在路上

简介:汗水洒在公路上,笑容绽放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