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毛主席视察杭州,对罗瑞卿说到:杭州市委书记好大的官威呐!

越山过去 2024-03-06 08:35:41

1981年1月25日,北京正义路一号特别法庭挤满了前来旁听的人。

当天上午9点,江青等10名主犯被公开审理。

开庭后,审判长宣读了长达1.6万字的判决书。

宣读完毕之后,审判长有意放慢了说话速度,并提高了语调,大声的说到:“判处被告人江青死刑......”

在台上,那个宣读判决书的审判长,就是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江华。

江华本名叫做虞上聪,江华这个名字,还是毛主席给他起的。

1925年,江华被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录取。1926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

1927年马日事变之后,江华担任湘南特委和湖南省委的政治交通员,专门传送党的重要文件。

1928年5月,江华被调往井冈山茶陵县担任县委书记。

毛主席听说有个年轻人是从安源过来的,便要亲自见一见。

见面之后,毛主席向江华询问了当地的情况,江华实话实说,还提出了革命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让毛主席很是欣慰。

和江华谈完之后,毛主席对江华说,让他上任之前,先去部队转转看看,于是江华又在红军的几个团里去待了几天。

不久,他到茶陵县开展党组织重建工作,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快便建立了两个苏维埃基层政权。

1928年,井冈山八月失败之后,江华率领茶陵县游击队回到宁冈砻市,结果没几天便病倒了。

江华得的病正是疟疾,也就是俗称的打摆子。这种病生病时患者忽冷忽热的,冷起来如坠冰窟,热起来像是置身火炉中。

无奈之下,大家只能将他抬到一户群众家休养治病。

有次开会的时候,朱老总左看右看也没有发现江华,便问道:“怎么没有见到江华呀,江华怎么没有来呀?”

这时,与会的茶陵县工作人员才告诉朱老总:“江华病了,在老乡家养病治疗呢。”

朱老总得知后,立马安排刘汝明把江华送到井冈山大井的红光医院进行治疗。

几天后,江华正躺在床上养病,百无聊赖之际,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这时,虚掩着的门突然打开,他定睛一看,发现来者竟然是毛主席。

江华一惊,就要起身相迎,毛主席连忙示意他坐下,说到:“你现在是病号,要好好养病,争取早日重返战斗岗位。”

二人嘘寒问暖了一阵,临走之际,毛主席对江华说到:“你出院了以后,就不要回县委了,到前委来工作吧。”

两个月后,江华从医院出院,来到茨坪向毛主席报到,毛主席将他任命为红四军前委秘书,由自己直接领导。

在毛主席舍身边工作,让江华学到了许多。他也亲眼看到了毛主席简朴的生活。

江华曾经回忆,毛主席在井冈山上有两个住处,一个是茨坪,一个是挑寮。

当时,茨坪的前委指挥处设置在一间店铺里,毛主席就在这间狭窄的店铺中工作,而他的床,就是售货的柜台拼起来的。

有一天晚上,江华半夜醒来,突然发现毛主席披了一件打着补丁的袄子,正伏在柜台上写文章。

昏黄的灯火下,毛主席抽着一支自己卷的劣质烟,写得异常的认真。

后来江华才知道,此时,毛主席写的这篇文章,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中央红军进入了湖南境内。此时,部队离江华的老家只有百余里地。

自从1926年出来干革命之后,江华这9年时间里,一次也没有回过家乡。

如今,家乡就在咫尺之地,思乡心切的他也想回去看看父母亲人,但他暗自对自己说道:“我是出来干革命的,革命不成功,我无颜回去面对家乡父老!”

多年以后,有人问江华:“您革命生涯中,最艰苦地时候是哪一段时间呢?”

江华曾毫不犹豫的回答:“长征!长征是最为艰苦的,不仅是讲生活方面的,和各种条件上的艰苦,更重要的苦,是没有根据地的艰苦!”

江华擅长做根据地任务,这在他前半生的革命生涯里已经有多次的呈现了。

1938年8月,在延安工作的江华被调往山东,接手建立敌后根据地的任务。

临别前夕,他向毛主席道别。

那天,毛主席心情尤为沉重,他抽了几支烟,破天荒的问江华:“已经决定好了吗,一定要上前线吗,留在延安行不行?”

江华笑了笑,说道:“已经决定好了,还是去前线更适合我。”

走之前,江华向毛主席提出了两个要求,一个是将毛主席的望远镜带走,另一个则是希望毛主席能给他改个名字。

毛主席听到这两个要求后终于笑了,他说道:“原来你还在打我望远镜的主意啊,但是这个望远镜不能给你,我还要留在陕北打游击呢。”

回答完第一个要求后,毛主席抽了一口烟,又继续说道:“至于改名嘛,倒是可以。你是江华县人,不如就叫江华吧!用家乡名作人名,要永远不忘家乡,不忘家乡人民。”

此后,江华的名字响彻了山东前线。

1949年8月,江华被派往杭州市担任委书记兼市长等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每年都会前往杭州视察。

1953年,毛主席来杭州好几天了,也没见江华出来汇报工作。

此时还是罗瑞卿大将给江华打了电话:“江华,你怎么回事!毛主席来杭州好几天了,也没见你这个重要领导前来汇报工作!”

江华一头雾水的答道:“没人通知我毛主席来杭州了呀!”

电话那头的罗瑞卿道:“你这架子还挺大,快点来刘庄,毛主席找你打麻将呢!”

江华气喘吁吁地来到刘庄,毛主席见多日不见的江华终于现身,不由得打起趣来:“白居易是‘山寺月中寻桂子’,我则是‘杭州城里觅江华’。江华,你好大的官架子哟!”

听了主席的玩笑,江华委屈道:“主席,您这是主观主义,冤枉好人!您来了几天了,他们却还瞒着我不让我知道。”

后来才知,原来有些同志故意隐瞒了毛主席来杭州的消息,如果不是毛主席点名要见江华,或许二人这次见面就要错过了。

1958年年初中央在南宁召开工作会议,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委书记参加了此次会议,江华也在其中。

1958年年初,中央在南宁召开工作会议,江华也前往参加,在这里,他再次遇见了毛主席。

有一天与会之后,江华亲自找到毛主席,提出了三条意见。

江华说:“主席,您每年都会亲自来到浙江视察工作,为了保证行程的安全和工作与休息时间,我们浙江省委制定了三条规则,您看看是否合适。”

毛主席放下文件:“说来听听。”

随后,江华将三条意见说了出来:“第一、为保密,西湖边上的刘庄准备夜间也开路灯,改变毛主席在时开路灯、走后一片漆黑的反差;

第二、毛主席叫省委领导谁去,谁才去,如果不叫,谁也不能去。汇报工作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打扰到毛主席;

第三、凡是中央领导和其他省市领导人到杭州,一律按照毛主席的吩咐,不迎不送,既为了工作方便,也为了保密。”

毛主席听后,连声称赞了起来:“好啊,不错不错,特别是第三条,每次迎来送往浪费时间,也浪费资源,我看不止浙江省委要执行,你们这条建议我觉得要推广到全国,打击形式主义的歪风邪气!”

此后,毛主席每到浙江,当地都会按照这三条规定来执行。但江华也会用一些小妙招来“避开”规定。

有一次,毛主席照例到浙江区视察,回程之时,火车站无人相送。

但就在这时候,江华穿着一身运动服路过火车站,并向毛主席打了招呼。

毛主席看着气喘吁吁地江华,不由得笑道:“好你个江华,不是说不送吗,你怎么亲自违反规定!”

江华笑着对毛主席说到:“报告主席,我是跑步路过,恰好看到您了,所以上来给您打个招呼,我这不算违反规定啊!”

说罢,二人对视一眼,相互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这样相见的场面也不多了。

1966年特殊时期,江华被批斗了8年,期间,他的妻子也去世了。

直到1974年,他才与毛主席相见。

那天,两位老人手拉着手,毛主席看着满头白发的江华,说到:“江华呀,咱俩当初见面的时候,你也才20出头。如今一转眼,你也是70岁的人了。”

两位老人目光悠远,仿佛回忆起了在井冈山上的那段时光。

谈了许久之后,毛主席对江华说:“你到法院去吧,那里需要你。”

在毛主席的举荐下,江华成为了当时我们国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特殊时期结束后,江华不惧压力,毅然审判了四人帮,为当时的社会问题做出了极大地贡献。

1985年,江华回到家乡参加“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庆典”。

庆典结束后,江华回到老家旧居。

一进门,6盏明晃晃的电灯泡将整个屋子照得亮堂堂的。江华见状,顿时有些生气。

他不悦地道:“这是谁安的电灯?”

见众人有些不敢说话,江华收了收声,轻声道:“同志们,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是,全村100户,500多口人,为什么就我家有一台柴油机,6盏电灯泡呢?难道因为我江华当了官,就要比别人特殊,就要享受的比别人更多吗!”

说着,他从行李中拿出4盏马灯,摆在众人面前,说道:“我这次回来,已经带了4盏马灯了,电灯就撤了吧。鹧鸪塘是生养我的地方,我们共产党人不能搞特殊,不能搞脱离群众的事。”

江华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众人深受教育,大家也对他的人品感到由衷地钦佩。

1999年12月24日,江华在杭州病逝,享年93岁。

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他的骨灰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安置在了井冈山,那是当初他为革命奋斗的起始点;而另一部分,则被安置到了他母亲的墓旁。

这个为革命奋斗终生的游子,终于在此刻,回归到了母亲的怀抱中去了。

8 阅读:5815

越山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