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牺牲34年后,拾荒为生的父亲终于积够路费来到墓前痛哭:爹来迟了,你莫怪我

球球啊 2023-12-16 13:42:41

“儿子,爹终于来看你了!”

2018年,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自己死去儿子任泉伟的墓碑前,88岁高龄的任承水老泪纵横。

山东到云南的路途,千里之遥,他靠捡垃圾凑足路费,为了此生最后一次的见面,已经足足等待了34年。

“爹来迟了,你莫怪我!”

任承水衣衫破旧,双手布满了老茧,在不断对墓碑上儿子的照片道着歉。

当天,有不少来祭拜其他烈士的家属,纷纷湿润了眼眶。

任承水说,从山东到云南的路费,他足足攒了34年。

那该是怎样的34年,一边怀揣着对儿子的思念,一边忍受着失去他的巨大痛苦。

因为贫穷,这只要两天就能到达的路途,却成为了任承水难以逾越的障碍。

这短短一千公里,却如同天堑。

“我是坐火车来的,硬座。”任承水说道。

坐不起高铁和飞机的任承水只能选择绿皮火车,山东到云南,绿皮火车要走两天才能到达。

任承水行动迟缓,上身佝偻,身体状况并不乐观,而且,他因为常年拾荒,还有腰部的旧症,可这些在他眼里,与自己的儿子相比,都不重要。

任承水轻轻抚摸着墓碑上儿子的照片,就像抚摸儿子青涩稚嫩的脸庞。

照片上的任泉伟一直笑着,他牺牲时,年仅20岁。

1979年,我国正式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到一个月,曾经让美军无计可施的越南军队,被中国人民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垮。

战争胜利,但是在边境地区留下了非常多的问题,越南不断派兵骚扰中国边境,导致很多人失去土地,失去家园,流离失所。

在这个背景下,越南和中国不时会爆发激烈冲突。

其中,以云南省为甚。

1984年,在山东邹城茁壮成长的任泉伟,也萌生了扛上钢枪,保家卫国的想法。

自己的父亲身体不好,母亲一个人也难以支持家中所有生计。

当兵既可以圆了他成为战士的梦想,又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出路,能够用部队津贴补贴家用。

于是,那一年邹城招兵时,任泉伟毅然决然报了名。

与他一起报名的,还有很多志在军营的大好男儿,体检结束之后,任泉伟穿着绿色的军装,胸口别着纸做的红花,登上绿皮火车。

在火车上,任泉伟向前来送他的父母挥动着帽子。

“爹,娘,儿子一定要好好干!”

父母的嘱托让任泉伟眼眶一酸,强忍着没有哭出来,他攥紧了拳头,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自己保家卫国的理想,在军营干出一番成绩来。

新兵连的训练结束后,任泉伟下连队,成为了机3连的一个普通战士。

1984年,老山战役爆发。

老山是中国丢失的一块山头,长久以来,这片地域都在越南人手中。

在地理位置上来说,老山是一块极其重要的地方,紧邻边境,沟壑丛生,战略价值非常大,不容有失。

“收复老山!”

任泉伟的部队在接到命令之后,便立刻开往前线,任泉伟手握钢枪,青涩幼嫩的脸上布满了坚毅的神情,他明白,他期待已久的保家卫国的时刻终于到了。

战事的残酷远超任泉伟的认识,越南人在老山架起了大炮,想要摧毁中国军队的冲锋,尽管如此,他依旧毫不畏惧。

随着隆隆的炮声,任泉伟和战友们一次次被迫寻找掩护,然而,就在这时,一块炮弹的碎片落在掩体中,炸点落在了任泉伟的胸口。

战友们连忙冲过去查看伤势,可是任泉伟已经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在他手中,还紧紧攥着属于自己的钢枪。

任泉伟成为了老山战役中,第一位牺牲的烈士。

在第一场战役中,178位烈士牺牲了,国家给予了他们最高礼遇。

这178名伟大的烈士,都被埋葬在云南的麻栗坡烈士陵园中。

英雄长眠处,他们终于可以卸甲安息。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人民会永远记得他们。

任泉伟在老山战役牺牲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家乡。

任泉伟的父亲任承水接到了来自军队的讣告,还有一份组织颁发的烈士证明。这些东西连同任泉伟身上的遗物,被一并交到任承水手中。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已经牺牲,距离他们在火车站送走任泉伟,也不过才短短三个月时间。

“会不会是组织搞错了?”

不死心的任承水颤抖着问道,随即,便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任承水呆呆的,还没有接受自己儿子已故的事实。

任泉伟的母亲早已泪流满面,巨大的悲痛一下子催垮了她,当场晕厥过去。

任承水把妻子扶进屋中,自己坐在一旁,小心翼翼打开了儿子死前,带在身上的唯一一份遗物。

映入眼帘的,是一封被鲜血泡透的入党申请书,上面的鲜血已经退色,呈现略带略带棕色的暗黄,然而,儿子规整的笔迹仍然清晰可见。

任承水这在意识到,自己的儿子任泉伟真的死了,回不来了。

以后,自己再也不能够拉着他的手,为他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

但是,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任承水出了尽快走出悲痛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还有妻子和小儿子等待着他去照顾,还有家事,需要夫妻俩一起操持。

然而,任承水没有想到,自己的妻子会因为打击,一蹶不振。

任承水的妻子病倒了。

这一病,就再也没有好转。

任承水除了养家糊口,还要想办法为妻子筹集医药费。但那个年代医疗条件有限,卫生所的路途遥远,看病非常不便。

夫妻俩正当壮年,才四十多岁的年龄,就已经是两鬓斑白的模样。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任承水的妻子永远离开了他。

这个操劳了一生的贫苦女人,终于带着对儿子的思念,离开了这个不公平的人世间。

她只留下了一句遗言:“有时间,替我去看看儿子。”

说罢,便撒手人寰,只留下身体不好的任承水和他们的小儿子。

德国著名哲学家孟德斯鸠说过:“悲痛就是一座会掩埋别人的废墟,最可怕是,你越想呼吸,越难以在其下生存。”

此时,这个老实巴交的山东农民任承水含着泪水发誓,一定要完成妻子生前的遗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看自己儿子。

缺钱,缺钱,哪里都缺钱,干什么都缺钱。

这就是任承水生活的常态,家里一下子少了两口人,但日子还得过下去。

除了咬牙活着,没有别的办法。

任承水的身体过不好,他也想要去外地打工,可是都嫌弃他身体不好,文化程度低。

找不到工作的任承水,只好靠捡垃圾卖钱,维持整个家的生计。

每天凌晨时分,在山东省邹城县的街道上,早起的人都能看到一个步履蹒跚,身体佝偻的老人,拿着一个破破烂烂的蛇皮编织袋,边走边捡。

废弃的水瓶,别人扔掉的纸板箱,甚至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都可以收集起来卖钱。

邹城县不大,有很多人都认识任承水,偶尔有人会给他一两毛钱,奉献爱心。

“听说,他儿子是个烈士。”

人们在任承水身后议论纷纷,但是任承水却从来没有觉得抬不起头来。

“我虽然只是个捡垃圾的,但我的儿子是烈士。”

任承水怀揣着巨大的骄傲和悲痛,几十年如一日地早出晚归,拾荒度日。

小儿子逐渐长大,他上学,生活,都需要钱。

任承水为了小儿子,不得不一次次掏空口袋,把留着去看大儿子任泉伟的路费拿出,从头再攒。

口袋总是空了又满,满了又空。

小儿子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目送着他渐渐长大的任承水,终于能够把钱留给自己,去实现那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夙愿了。

2018年,任承水终于踏上了从山东开往云南的火车。

任承水为了节约手头的钱,没有打算在外面吃饭,只随身携带了一些煎饼和馒头。

外面旅馆的价格令他望而却步,任承水干脆就睡在候车大厅中,把外套脱下来当成被子盖。

所幸,我们的社会并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的,谁都不忍心看着一个腿脚不便,88岁高龄的老人一个人在外面风餐露宿。

在旅途中,任承水经常会受到好心人的帮助。

有些人搀扶任承水上下车,有些人给任承水接了一杯火车上的热水,还有的人只是愿意听听任承水此行的目的,听他讲一讲自己儿子的故事。

“儿子在等着我。”

这是任承水支撑下来的动力。

到达云南之后,他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购买了一些水果,饼干和纸钱。

拎着这些沉甸甸的东西,任承水踏上了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土地。

“儿啊,爹来看你了。”

他等了34年,才终于能够再亲眼看一看儿子埋骨之处,而他的儿子,等待父亲前来,也足足等了34年。

任泉伟的墓前,任承水一件一件把贡品摆列整齐,点燃带来的纸钱。

“爹知道你想报效国家,爹不怪你。”

“你娘非常想你。”

他说着说着,泪水盈眶,再也说不下去。

纸钱燃尽,成了一堆纸灰,但是任承水坐在儿子墓前,久久不愿离去。

他还在不断向儿子诉说着家中的情况,没有人想要上前打扰他。

“你妈去世了,只留下你弟弟。”

任承水不停地说着,似乎有一肚子的话要交代。

他知道,自己已经88岁的高龄,这一走,想要再来看望儿子,恐怕此生也难以实现了。

是第一次来祭奠儿子,却也是最后一次。

“如果想家了,就回来看看。”

说出这句嘱托之后,任承水终于站起,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烈士陵园。

自古忠孝难两全,不知九泉之下的任泉伟是否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如果不参军,不打仗,自己就可以陪伴父母颐养天年,会让他们少些遗憾。

然而,任泉伟绝不后悔当初的抉择。

那封被血迹浸泡过的入党申请书就是最好的证明。

任泉伟是一名真正的战士,永远有力量,永远有理想,他把生命永远留在了与敌人对抗的前线阵地,用血肉之躯守护了祖国的安宁。

任泉伟烈士是家庭的骄傲,也是祖国的骄傲。

1984年来,任泉伟的父亲任承水坚持不享受国家优待政策,就是不想沾国家的光。

“拿了国家的钱,就对不起我儿!”

任承水,任泉伟父子都是好样的。

全社会的人,都应该致敬军人,并且向他们的家属传达一声真挚的感谢。

感谢他们的牺牲与付出。

1 阅读:66

球球啊

简介:每天推荐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