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军副师长被一老头狙杀,我军查证后震怒,这越南老头身份不一般

越山过去 2024-02-18 04:38:31

1979年3月5日,中国政府通过新华社向世界宣布,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目的已经达到,中国军队即日起从越南撤军。

从广西攻入越南境内的东线战场情况比较复杂,撤军命令下达时,有些部队还在山林中搜索残敌,没有第一时间接到撤军命令。

而且东线撤军的时候,不仅有越军尾随,想要找机会一雪前耻,归途中还有越军残敌企图堵截解放军。

所以东线撤军仍然有较强的战斗烈度,撤军途中,解放军经常杀回马枪,痛击尾随的越军,向前也要不断提防越军残敌的骚扰。

3月8日晚上,解放军42军376团在副师长赵连玉率领下,一路打到硕龙一带,这里离国境仅有五公里路程。

战争期间步步杀机,五公里也需要小心应对。

赵连玉当晚带着团营级军官,在班瑙查看地形,为最后五公里选择行军路线。

赵连玉边用夜视望远镜瞭望,边对身边的军官说:“这里山高林密,还有一个营的残敌躲在暗处伺机阻截。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这一小时的路程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把现有全团官兵一个不少带回国内。”

“副师长放心,我们制定的作战方案,一定能打通回国通道。”

团长信心十足地对赵连玉说。

3月9日早上七点,376团按两翼包抄的作战方案,对挡住归途的越军发起了进攻。

一营、二营沿着小路对越军实施包抄时,遭到越军迫击炮的压制。

情况汇报到师部,师首长当即命令师炮兵团对越军实施火力覆盖。

到下午五点,隐蔽在山中的越军炮位基本都被师炮兵团摧毁,376团的包抄部队趁机出击,占领了归途中的几个军事要地。

傍晚,赵连玉再次带着团、营军官到班瑙制高点查看情况。

“明天师炮兵团撤回国内,对我们团的火力支援就可以大幅提高。今晚我们坚守住夺下的阵地就算完成任务。”

赵连玉对大家说着鼓励的话。

“是啊,今天夺下的要地对我们团有很大的支撑作用,守住这几个要地,我们明天回国就顺利多了。”

一位军官感慨说。

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快要回国的喜悦中时,异变陡生。

当赵连玉要进一步发出指令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枪响,他头一歪就倒了下去。

“卧倒!”

团长见状大喊一声。

在场的人纷纷趴下,赵连玉的警卫员爬到他身边检查他的伤情,只见他颈部中弹血汩汩往外冒。

骤然响起的枪声引来周围的战士四处瞄准搜索,但并没有发现越军目标。

在战士的严密警戒下,随行的卫生员冲上来为赵连玉紧急治疗,军官们也围过来急切地观察赵连玉的情况。

“赵副师长一定能救回来!”大家心里都抱着这样的信念。

然而,这一枪直接将赵连玉的脖颈打穿,伤及了大动脉。

当时又身处前线,物资匮乏,卫生员根本无法展开有效施救,只能眼睁睁看着副师长壮烈牺牲!

赵连玉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军部大惊,谁都没想到,这名从东北抗联走出来,打过解放战争,上过朝鲜战场的百战老将,会倒在离边境线只有5公里的地方!

从开战到现在,解放军还没有过师级干部战损的先例,军区当即下令,就是要掘地三尺,也一定要将凶手找出来!

当天晚上,周围士兵全部都向赵连玉副师长牺牲的片区靠拢,将这一山区团团围住,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

不久后,一名身份可疑的越南老头, 被搜寻的士兵发现。

尽管这名越南老人声称自己只是一名老百姓,但他身上的种种异常还是引起了士兵的注意。

将老人带回部队后,军区对其进行了审问,这一审才发现,这名老人的身份竟然很不一般,当年越战时,美军曾悬赏10万美元要他的命!

1945年9月抗战刚结束,十六岁的放猪娃赵连玉,就在老家辽宁庄河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

其后他归入七纵编制,成了名将邓华手下的一名战士。

辽沈战役中,赵连玉参加锦州攻坚战,经历了塔山阻击的尸山血海。

朝鲜战争美国人的火海战继续锤炼赵连玉。

从连天的炮火中一路走来,他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1962年赵连玉进入南京高级步校学习,由行伍出身的军官,升级为具有理论知识的指挥员。1964年从军校毕业后,赵连玉就当上了131师副师长。

1971年,赵连玉又被上级选送到北京军事科学院深造,他的军事指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赵连玉被上级加强到42军126师担任副师长。

自卫反击战一打响,他就下沉到376团指挥作战。

从渊源来看,42军也是东北老部队,纵队时期番号是五纵,比七纵资历浅属于东北野战军的二流部队。

不过42军在抗美援朝中打出了威风,作战两年歼敌达两万八千余人,战力在志愿军各个军中不容小觑。

回国后42军长期驻守广东,获得了“岭南雄狮”的称号。

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后,42军与加强43军129师,41军共同担任从进攻高平的任务。

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前,解放军已经有很多年经历战争,而且特殊时期部队训练废弛,很多参战部队都是由乙种生产师临时调整为甲种主战师,连队战士大多是刚入伍的新兵。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赵连玉这种久经沙场的指挥员,才从本属青岛海军基地的131师,平调到126师任副师长,为的就是增强126师的指挥能力。

为增强部队的实战能力,东线指挥部还制定了高级指挥员下沉指挥的措施。

尽管这种措施有时会造成双重指挥的不便,但从赵连玉下沉指挥的效果来看,他直接参与团级指挥,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他的指挥下,376团成了高平战役中唯一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的部队。

高平战役的目的是攻下省会城市高平,并全歼高平守军346师。

攻下高平不难,难的是兵贵神速不给346师撤退的机会。

为了达成战役目的,东线派出41军122师攻取高平北方门户溯江,和42军南北对进夹击高平。

而41军121师、123师,向高平西面的班庄、扣屯实施大迂回,阻断346师退路,并防范越军向高平驰援。

具体操作时,121师攻打溯江一时陷入胶着,没能按原计划从北配合42军的进攻。

121师和123师的情况更出乎意料,由于军用地图陈旧、山林环境复杂,两个师的大迂回遭遇到极大困难,不仅严重延误到达指定位置的时间,还在途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而且两个师在困境中过早暴露战役意图,又致使越军第346师提前应对。

除向西撤走部分兵力外,越军其余兵力在解放军攻到高平前,全部化整为零躲进山林,准备和解放军打游击消耗战。

后来东线解放军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对分散的越军第346师进行清剿。

而赵连玉所在的42军,负责从东溪方向展开机械化部队,迅速突进到高平,打346师一个措手不及。

东线指挥部让42军主攻东溪方向,也是为了出其不意。

越军在高平南面的防御重在复和地区,这个方向更适合机械化部队突进。

于是42军就以125师佯攻附和,124师和126师则向东溪穿插进攻。

126师的任务是开战后凭借43军坦克部队的配合,以三小时推进32公里的速度攻下东溪,为124师攻占高平扫清道路。

一小时前进十多公里,坐着汽车跑国道根本不是个事。

可东溪方向进攻的突然性,正是因为东溪不适合车辆行进。

从国内过境前往东溪的主路,是只有三米宽的山间小路,两边都是峭壁和深渊。

主路以南的两条道路更窄,只能靠步行推进。

行道难不说,一路越军还布置了四道防线,其中有越军一个营的正规部队,加上公安部队和民兵武装,总兵力有一千余人。

解放军一个正规师一万多人,打越军一个营加杂牌军一千余人好像轻而易举。

其实不然,越军利用地形优势,修筑工事严阵以待,解放军每推进一公里,都会面临艰巨的挑战。

根据具体情况,赵连玉等师首长决定,要按时完成任务就不能步步为营,必须先集中优势火力突破越军第一道防线,然后兵分多路对越军分割包抄,形成南北夹击快速拿下东溪。

战斗一打响,126师仅用45分钟就攻破了越军第一道防线。

随后赵连玉下沉376团,指挥部队从北边向东溪挺进。

376团开路坦克部队攻到悦山口时,遭到越军的猛烈阻击。

很多搭载坦克前行的步兵,为不掉下坦克把自己绑在坦克上,这时在越军的攻击下出现重大伤亡。

但这些困难没有阻挡376年团前进的步伐。

赵连玉果断指挥部队展开反击,并不等爆破,让坦克反复撞开山崖拓宽道路,赢得了快速通过山口的时间。

当步兵和坦克难以配合行动时,赵连玉又临机决断,同意坦克部队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自行突击,使得越军猝不及防,连续被坦克突破阵地。

最终376团的坦克部队率先进入东溪县城,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十五分钟。这是高平战役中唯一一次按时完成任务的战例。

东线战高平,攻谅山,打得河内震动举世皆惊。

如今回国只有一步之遥,赵连玉副师长却倒在了越南人的枪下,给胜利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解放军一位副师长死在越南人手上,不抓到凶手会极大助长越南人的嚣张气焰。

军部当即要求376团进行了大规模搜山,挖地三尺也要找到越军的狙击手。

可是搜来搜去,376团在射击距离内并发现越军的狙击手,只发现了一个独居山中的老人。

搜山战士本来根据对越南百姓的政策,准备收队离开,可有个战士觉得这个老人的眼神中,有种属于浴血军人的韵味,就要求老人到部队接受调查。

这个老人听不懂中国话,但明白战士要他一起去部队意思后,就表现出极大的愤慨,用越南话朝战士们骂骂咧咧。

战士们可不吃这一套,反正他骂什么听不懂就伤不到人,只管把他架回了营地就是。

等回到营地找来越南话翻译一问,这个老人坚持说他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可是他身体的姿态和手上、肩上的特征,都显示他曾经是一个军人。

仔细审问下来,这个老人的真实身份让376团的官兵大吃一惊。

这个老人叫阮成雄,越南战争时期是北越的王牌狙击手,他对美军造成的伤害,恨得美军曾悬赏十万美元要他的命。

年龄大了阮成雄已经退伍为民,对越自卫反击战一打响,他又耐不住寂寞,重新拿起狙击步枪,藏在山里等待狙杀解放军的机会。

阮成雄曾到中国学习军事,对解放军干部的形象很熟悉。

所以他隐蔽在狙击位观察到赵连玉时,一眼就认出是一个高价值目标,于是毫不犹豫扣动了扳机。

退伍为民的阮成雄不受国际战俘条约保护,376团把他押回国受审,让他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经过这次教训,广州军区定下规矩,禁止越南老百姓靠近解放军驻地。

越南人经过抗法战争和美越战争,已经形成全民皆兵的格局。

中越对峙期间,确实应该对越南老百姓多留一个心眼。

1 阅读:187

越山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