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小国——䢵(郧)国

六六六谈过去 2024-04-14 06:07:45

䢵国,是一个出现在现湖北云梦安陆一带的诸侯国。䢵字又通郧,所以䢵国也可理解为郧国,之前在“若敖氏”一文中说斗氏的封邑为斗邑,今湖北郧西(十堰郧阳)一带,此原因大概有二种解释;

其一,楚国对斗氏进行重新分封。因楚的政策是“灭国为县”,且“县”并不世袭下去,一旦吞并的“县”变成内地,大概率会对原的“封君”进行重新分封。

其二,与楚国政治斗争有关。

䢵国族源

䢵国,其姓为“妘”,为祝融八姓之一——“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在族源上与楚同。

夏商时期,䢵国或者说䢵部是生活在中原地区,准确来说是河南郑州一带,所以进入周朝,妘姓国家就比较多,比如被郑国所灭的郐国。

《国语》载;“陆终第四子求言,为妘姓,封于郐,今新郑也。”

还有邬国(邑),《左传》载;“(周)王取邬、刘、 蒍、邘之田于郑。”这里的邬就在今河南偃师附近。

在众多妘姓部落中,有一支在商朝时选择了南下,原因是被商朝攻击。甲骨文中有;“癸酉,来正人方,才云奠河邑”。

妘部落被迫由东向西退,䢵国也由河南进入湖北。

䢵部落迁移到今湖北安陆一带,《括地志》载;“安州安陆县城,本春秋郧国城。”

春秋时期的郧国

《左传》鲁恒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春;

“桓公十一年 ,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 ,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日:‘郧人军其郊,必不诚,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

楚国与贰、轸二国会盟,而郧国正处于贰、轸二国间,郧国大惊。郧国认为楚与贰、轸结盟将不利郧国,于是郧策动随、绞、州、蓼诸国联兵截击楚。随国没有响应,绞、州、蓼 三国虽表示响应而按兵不动。郧师急不可耐,布防于郧郊的蒲骚。

楚军副帅斗廉带领的一支精兵兼程东行,夜袭蒲骚,一举击溃了郧师。

斗廉击溃郧军,楚军很可能就此”灭“了郧国,从此郧邑就成斗氏的封邑。

关于郧国在湖北安陆留下的印迹,《水经注》是这样说的,“安陆有郧乡、郧水、郧城、郧公庙,周为郧州。”至于郧阳,关于它的解释,“涢水入汉处,叫涢口,涢水之北,地名涢阳,今属随县。”

还有靠近湖北安陆的云梦县,其名也来自䢵国。而且有一些云梦泽就在这里,所以这一带地方,古称云中。

公元前506年,吴国攻破楚都,楚昭王跑到郧国去避难,此时的郧国国君已经不是妘姓,而是若敖氏斗氏的斗辛。

春秋时楚国人。斗成然子。楚平王杀成然,使辛居郧,是为郧公。柏举之战,吴师入郢,昭王奔郧,辛弟怀欲杀王,辛以为不可。与弟巢从王奔随。后楚昭王复入郢,赏辛与怀。

斗辛其父被楚平王杀死,却仍使斗辛为祖邑的“县公”,所以楚昭王跑到郧地时,斗辛之弟想报复,杀楚昭王,说;“平王杀吾父,今我杀其子,不亦可乎?”这种声音在斗氏一族中估计相当大,郧公斗辛也压不住,只得与弟弟斗巢共保楚昭王奔随国。

关于斗怀的叛乱,史书没说,不过可以推测。

郧这个称号除湖北安陆,还有江苏如皋市,与湖北十堰,《春秋》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公会卫侯,宋皇缓于郧。”此地的郧就是来自楚国。

斗怀叛乱,可能与吴国结盟了。但不久,秦国出兵帮助楚国复国,这部分郧人就被吴国迁到江苏如皋一带,此地也称为“郧”。

楚昭王复位后,行怀柔政策,”赏辛与怀“,待政局缓和后,又分化斗氏,将郧人迁移到今天湖南蔡陵县,此地云阳山就是郧人的后裔。

另一个是湖北十堰郧阳区,这可能又是楚王的手笔,迁了一部分斗氏族人到此。

0 阅读:8

六六六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