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导演干超:拍好湖北考古遗址不容易

长江日报 2023-12-26 20:40:41

日前开播的8集巨制纪录片《何以中国》,在第一集《秦汉》的开头,便呈现了湖北云梦睡虎地遗址的考古成果:4号墓出土的一支木牍,上面的文字是远在淮河边与楚国军队作战的两名秦国士兵所写,给在安陆(今云梦)亲人报平安,同时表达对官府军功授爵文书的关注和对妻女的思念。片中,木牍信件的故事,通过演员古装演绎还原,生动且感人。

湖北很多遗址不止去了一次

纪录片《何以中国》摄制组在荆州文保中心拍摄,前排中间者为总导演干超。干超供图

《何以中国》分《秦汉》《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8集,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摄制,历时3年完成。总导演干超带领团队走过全国230余个考古遗址、博物馆等拍摄点位,历时近500天。

“湖北的考古遗址令我印象深刻!除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因‘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当时已取出送去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未能前往,其他点位如屈家岭、纪南城、盘龙城和沙洋、随州、云梦、天门的考古遗址,还有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很多遗址我们不止去了一次。”

12月26日晚,干超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湖北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商周到秦汉,考古遗址丰富多样,时间链条非常完整。新石器时代,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构成的长江中游稻作文明,对处于古国时代的中国塑造极其重要,是中华文明肇始的重要源头。

记者了解到,纪录片《何以中国》从迈向一体化的秦汉王朝讲起,进而溯源至旧、新石器时代之交,见证中华大地的先民走向农业定居,组成家庭和社会,建立早期信仰与文化审美,形成区域古国和早期地域性文明,开启夏商周的王朝时代,直至秦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历程。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任学术总顾问,近百位业界前沿考古学家组成专家顾问团;在国家文物局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下,2021年春天启动拍摄,《何以中国》剧组足迹遍布全国绝大多数省份,跋涉超过4万公里;创作组梳理学术资料300多万字,脚本撰写字数达40万字;依据扎实、多学科的考古研究成果,在历史场景拍摄阶段,共复原叙事场景220处、服装2268套、饰品1500件、道具3600余件。

在石家河遗址复原了一次祭祀活动

纪录片《何以中国》中还原新石器聚落祭祀活动。记者万建辉截图

从12月9日开始,《何以中国》在东方卫视首播,每周五播放一集,并在B站同步在线播出。

记者已“追剧”至上周五播出的最新一集《星斗》。该剧画面令人震撼,以深入考古遗址现场和精美出土文物画面为基础,旁白文字具有学术性的精准,有极具文学性的美感,画面和旁白声音给人以极大享受。

尤为重要的是,在讲清单个考古遗址成果、价值的同时,每一集众多考古遗址之间过渡自然,具有严谨的结构,用以说明文明演进的内在逻辑。

片中一大特色,是不少演员演绎的先民、普通人物角色,让久远的聚落生活复活,让出土文物回到制作、使用者手中,“透物见人”,建立跨越千年的情感链接。他们是在秦楚战场互相扶持的兄弟士兵,是碌碌一生的敦煌驿站小吏,也是离家多年为国斡旋、盼落叶归根的和亲公主……大量的全国性考古成果和文物组合通过影视化叙事,描绘更为具体有温度的先人所处时代的社会面,传递出的早期国家文明形态的形成、历史长河涌动的方向,关乎“何以中国”的根脉所系。

干超告诉记者,他们复原了一场4000多年前发生在石家河城的一场祭祀活动,请了不少专业演员和当地群众演员,演绎石家河文化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人们通过会盟的仪式表达彼此间的协作与团结,并在长江中游建立起强大的连城网络。拍摄中,“先民”的服装、号角图案,源自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缸上的纹饰,动物形象来自石家河邓家湾遗址出土的陶塑动物。为复原商代晚期的场景,摄制组邀请出生于武汉、毕业于武汉大学艺术系的当红演员吴倩饰演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复活这位中国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统领。

曾侯乙编钟精美繁复,拍了一个下午

纪录片《何以中国》中曾侯乙编钟的画面。记者万建辉截图

在随州曾国墓地,摄制组再现了春秋中期嫁给曾侯的楚国女子芈加的形象。曾国一度在以周天子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之间徘徊,到芈加和芈渔时期,终于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

“湖北地区许多考古遗址都反映了长江中游这块土地是当年南北交流、碰撞融合之地。”

干超说,他在拍摄这个纪录片的过程中体会到,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一度北上扩展至今河南南部,河南黄山遗址就是一个代表,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猪下颌骨,表明这个文化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是非常强势的文化,同时又吸收了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因素。而同时代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了宏大的都城、复杂的水系系统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以玉器为中心构建的强大的权力信仰体系,某些方面走在了更前列。所以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各地文化体现出满天星斗和此起彼伏的状态,各地都有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力提高带来的社会复杂化实践路径。

从商周到秦汉的长时段看,中原文化一直处于压倒性的强势地位。而在西周到东周间,楚国由弱变强,楚文化兴起,它不仅融合了周天子分封在南方的曾国,还将势力范围向北一直推进到黄河以南,向南、向东分别至湖湘、江淮等广大地区。而战国末期,秦灭楚,南北文化又一次实现融合。

干超介绍,正因为湖北地区考古遗址丰富,出土文物精彩纷呈,拍摄起来不容易。比如曾侯乙墓出土的众多青铜器特别漂亮,造型精美、结构繁复,拍起来挑战极大,曾侯乙编钟就花了一个下午才拍完。楚国漆器色泽漂亮,但反光也厉害,拍摄时要格外小心。在荆州文保中心,楚文化服装非常华丽,一件荆州马山一号墓出土的锦衾,只是墓主人下葬时包裹于身体之外的十几层丝织物中的一层。盘龙城遗址出土的孔雀石、坩埚残块等,反映商王朝对远离中原的南方珍稀资源的管控,也需要精心策划拍摄才能解读好。

“即便困难不少,湖北考古文博人对摄制组非常热情友好,闻磊、彭小军、陶洋等考古遗址考古队负责人,抽出时间协助拍摄,他们提供的不少文物视频用在了片子里。湖北省考古研究院方勤院长、罗运兵副院长、武汉大学张昌平教授、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也多次接受采访,指导拍摄,诠释遗址与文物,让在湖北的拍摄顺利了不少。”干超说。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