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死后顺治朝出现理政三王,他们都是谁?为何无一善终?

雍亲王府王妃 2024-03-21 11:11:04

在康熙朝之前,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极大的权力,作为一国之君也不得不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帝提出的主张若是不能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同意,也是不能执行的。换句话说,皇权并未完全集中到皇帝一人之手,为此康熙设置了南书房来加强皇权。

但议政王大臣会议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何能凌驾于皇权之上呢?

01 议政三王的由来

议政王大臣会议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太祖皇帝原本将嫡长子褚英立为皇太子,协助自己处理朝政;但是褚英得不到“五大臣”与“四大贝勒”的支持,为了后金的利益,太祖皇帝便不得不废掉褚英的太子之位,两年后将其处死。

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与皇太极(阿敏是太祖的侄儿)

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安费扬古、何和礼与扈尔汉(五大开国功臣)

褚英之后便是嫡次子代善被封为太子,代善虽然德高望重,但是因为与太祖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暧昧不清、不能善待自己与前妻所生的孩子而失去了太子之位,降为和硕贝勒。

自此以后,太祖便不再立太子,而是“四大和硕贝勒”轮流执政;

天命七年太祖宣布实行“八王共治”,除了四大贝勒外,还有四小贝勒,八位和硕贝勒共同治理朝政。皇太极继任大汗之位后,除了皇太极这位新大汗外,另外三大贝勒也一同南面而坐,无疑是在削弱汗权;皇太极在加强汗权的过程中,除掉阿敏与莽古尔泰,转而自己南面独尊。汗权得到了极大地加强,1636年皇太极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称皇帝。

四大贝勒:太祖嫡子(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太祖之侄阿敏

四小贝勒:太祖最宠爱的大妃所生三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与济尔哈朗(太祖亲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

此时的皇权已经得到加强,但是皇太极将原先的旗主贝勒全部封王,而且命除了八旗固山额真继续兼任议政大臣外,每旗还需要增加三位议政大臣。皇太极此举其实是想要削弱大贝勒们的权利,所以会挑选一些爵位比较低的宗室子弟担任议政大臣,而便于加强皇权。

但即便是如此,只要议政王大臣会议存在,便是对皇权的削弱。

尤其是在年仅6岁的顺治帝登基后,因福临年幼,便由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辅佐年幼的皇帝,直到福临能够亲政。但一直觊觎皇位的多尔衮,至死都没有放弃争夺皇位,让顺治帝做了七年的傀儡皇帝。

顺治七年12月多尔衮突然去世,顺治帝得以提前亲政。

但顺治帝此时毕竟只是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虽得以亲政,但很多的朝政大事并没有能力与精力处理;所以便打算从宗室亲王中挑选几位辅佐顺治帝。

不管是资历还是辈分,郑亲王济尔哈朗都是当之无愧第一位的选择,但此时的济尔哈朗已经年过半百,身体与精力确实跟不上;而与济尔哈朗同辈的亲王中,礼烈亲王代善也已经病逝,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先后去世,英亲王阿济格死于争权夺利,至于威望较高的多罗绕余郡王阿巴泰也在顺治三年病逝。

为此顺治帝与孝庄便不得不在下一辈中,选择德高望重些的担任理政王。

最终:

多罗郡王绕余阿巴泰第三子、端重亲王博洛

礼烈亲王代善第七子、巽亲王满达海

太祖嫡长子褚英第三子、敬谨亲王尼堪

三位年轻的亲王,全部都是顺治帝的堂兄弟,“理政三王”不仅掌握议政王大臣会议,而且管理六部之事;成为睿亲王多尔衮去世后,顺治朝仅次于皇权的存在。

但既然是“大家众望所归”的“理政三王”,但为何无一善终呢?

02 满清对明作战中战死沙场级别最高的将领——尼堪

尼堪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发妻佟佳.哈哈纳扎青所生嫡长子褚英第三子,生母是褚英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严格来说,尼堪算是罪臣之后。

因为尼堪的父亲褚英是被太祖皇帝下旨处死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太祖努尔哈赤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便想要学习明朝“立嫡立长”,让嫡子或者是长子来继承汗位。而褚英作为嫡长子,战功赫赫,自然是太祖首先考虑的对象,所以即便是褚英残暴、生性狭隘还是被立为太子,太祖想给嫡长子一个机会。

但是褚英终究还是让父汗失望了,被“四大贝勒”“五大臣”联合一起倾轧,四大贝勒不满褚英自私,让诸位弟弟发誓不再分财产;而就连太祖都很是尊重的五大臣,在太子褚英这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面对四大贝勒与五大臣的状告,太祖权衡再三,不得不废掉褚英的太子之位。

被废后,褚英不仅毫无悔意,私下里结交党羽,敌对自己的父汗,伺机报复;在父汗领兵外出时,居然对天地诅咒。太祖得知后,盛怒之下便将褚英圈禁起来;两年后褚英仍旧不思悔改被太祖处死,年仅36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褚英因罪被处死,但“父之罪罪不及子女”,不管是褚英被圈禁还是被处死,都没有牵连到自己的子孙后代。褚英的儿子们仍旧得到祖父努尔哈赤的重用,给予建功立业、封爵的机会。而尼堪作为褚英嫡福晋所生的嫡子,自然更是不乏建功立业的机会。

太祖努尔哈赤在时,尼堪便多次跟随后金军出征,并多次立下战功。

天聪九年,尼堪跟随十五叔多铎一起率兵进入锦州、宁远,来牵制明军;

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后,将尼堪封为固山贝子,这一年尼堪27岁。

大清宗室子弟爵位: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皇子最低爵位)、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

同年十二月,皇太极御驾亲征朝鲜,尼堪跟随十五叔豫亲王多铎一起负责追击朝鲜国王李倧,并且大败朝鲜援军。崇德二年正月朝鲜国王归降大清,清军班师回朝;回到盛京后四月,尼堪便被授予议政大臣之位。

此时的尼堪已经进入到大清权力中心,成为皇太极信任的侄儿。

崇德四年,皇太极御驾亲征明朝,尼堪跟随十叔英郡王阿济格一起攻打塔山与松山;

崇德七年,尼堪奉命驻守在锦州城。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病逝后,顺治帝登基。

顺治元年四月,尼堪跟随十二叔睿亲王多尔衮一起入关,大败李自成的农民军;紧接着又跟随十叔阿济格一起追击李自成的残部;这年十月,尼堪凭战功晋封多罗贝勒。

随后尼堪又跟随十五叔多铎一起从河南进军陕西,大败李自成农民军的大本营;紧接着在陕州大败农民军。顺治二年正月,尼堪同怀顺王耿仲明、贝子尚善一起大败李自成的骑兵;三月份河南全境被清军平定。

五月,尼堪跟随十五叔多铎一起南下,征讨南明弘光政权,很快便攻破南京,并且将明福王活捉。在大军班师回朝时,尼堪得了不少赏赐。

李自成的农民军被平定后,接下来便是盘踞四川等地张献忠的农民军,肃亲王豪格奉命征讨张献忠,尼堪跟随一起出征。尼堪率领大军到达西安以后,便消灭了贺珍的部队,并且紧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歼流寇。

这年十一月,尼堪跟随肃亲王豪格进入四川,很快便平定了张献忠主力,并且斩杀了张献忠。从此刻开始,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便进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之后尼堪便同贝子满达海一起,迅速进军西南,平定遵义等地,四川被平定。

顺治五年,尼堪的大军班师回朝。

刚回到京城后不久,尼堪又跟随十叔阿济格一起平定了天津一带的土寇,凭战功晋封为敬谨郡王。被封郡王后的尼堪,便可以为主帅亲自率兵出兵。

顺治六年,尼堪被任命为定西大将军,讨伐叛将姜瓖,此战尼堪多次立下战功,并且招降了姜瓖所设置的巡抚姜辉,紧接着姜瓖身边的大将蒋英坛率部归顺大清。为了能够让姜瓖也归降大清,多尔衮亲自前往大同,并且将战功赫赫的尼堪晋封为敬谨亲王。

姜瓖被自己身边的部将斩杀后,尼堪大军班师回朝。

顺治七年敬谨亲王尼堪同简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一起打理六部事务,多尔衮派尚书阿哈尼堪前去迎接朝鲜的王弟,但是阿哈尼堪却想让别人代替自己前往,此事尼堪是同意的;然而并未询问多尔衮的建议,多尔衮得知后,便将尼堪降爵为敬谨郡王。

这年年底多尔衮突然去世,顺治帝得以提前亲政。

因为顺治帝尚且只有十三四岁,没有足够的精力与能力处理朝政,所以尼堪、满达海、博洛三人便被选为理政三王,尼堪因此而恢复了亲王爵位。

但是刚恢复亲王爵位后不久,便受到英亲王阿济格的牵连,再次被降为郡王。

朝廷命尼堪管理礼部,并且在五月又恢复了尼堪的亲王爵位。

顺治九年,尼堪掌管宗人府事务。

顺治九年,尼堪被任命为定远大将军,率兵前去征讨南明大将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在尼堪出发之前,顺治帝亲自将其送到南苑。这年八月定南王孔有德在率兵攻打到桂林的时候,被南明大将李定国围困,孔有德见大势已去便自杀而死;孔有德的家人,妻妾全部自缢,儿子孔廷训被孙可望活捉,只有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得以逃走。

消息传到京城,朝廷紧急下令尼堪率兵从湖南转战广西,剿灭李定国。

尼堪率领清军日夜兼程赶到了衡州,结果在第二天还未来得及排兵布阵,南明军四万多人突然出现,尼堪大败明军,并向北追击了二十多里。此战后,南明军便设置了伏兵,在尼堪前往广西的路上设伏,其他人劝说尼堪退兵,但是尼堪不肯退:我们攻打明军不能有退兵;我是朝廷的宗室,若此时撤兵的话,当有何颜面回京城呢?

就这样尼堪率兵继续往前,进入到了明军的包围之中;在此战中尼堪不幸中箭,战死沙场。

就这样尼堪以理政王、定远大将军、敬谨亲王的身份战死沙场,成为满清对明作战中战死沙场级别最高的将领。得知尼堪战死的消息,顺治帝辍朝三日,并打算亲自参加尼堪的葬礼,但是被众大臣劝阻,顺治帝赠与其谥号“庄”。

因尼堪战死,从征的诸多将领全部论罪。

本来战死沙场的尼堪可以名垂青史,但是却在顺治十六年被朝廷追论罪责:在多尔衮死后私下里谋取多尔衮的财物、并且包庇尚书谭泰(归附了多尔衮);按照大清律尼堪应该被削爵,但是因为尼堪是战死沙场,顺治帝便为其保留了爵位。

满达海:被削爵

满达海的父亲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次子,虽然没有坐到大汗/皇位上,但是他的威望极高,让自己家族成为满清第一王族。作为代善的儿子,满达海自然不缺建功立业的机会。

天聪二年(1628年),满达海第一次跟随后金军出征锦州。

崇德五年(1640年),满达海跟随叔父皇太极一起围困锦州城,大败杏山来锦州的明朝援军,以及松山的骑兵。次年满达海便凭其战功被封为辅国公爵位,这年八月满达海跟随堂兄肃亲王豪格一起包围松山,并且大败松山的明军。

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救援松山,满达海大败其三队人马;但明军实在是太多,清军不得不撤退,满达海负责垫后,击退明军的追击。紧接着满达海同其他诸王一起击溃明总兵吴三桂的部队,吴三桂连夜逃走。

崇德七年,满达海跟随叔父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起,将松山攻克;

崇德八年,满达海再次跟随清军出征,并建立战功;这一年满达海被授予督察院承政一职。

顺治登基后,满达海跟随叔父睿亲王多尔衮一起入关,大败李自成的农民军;这年十月满达海被晋封为固山贝子,并跟随十叔英亲王阿济格一起继续追击李自成残部。

顺治三年正月,满达海跟随堂兄肃亲王豪格一起率领进入四川,征伐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此战中满达海语敬谨亲王尼堪一起立下不少战功,很快四川全境被平定;顺治四年八月,大军班师回朝。

顺治六年礼烈亲王代善病逝,其亲王爵位由满达海承袭。

这年七月,满达海被授予征西大将军率兵出征,攻克朔州、马邑、静乐县、宁化所等地;紧接着同端重亲王博洛一起攻克汾州,在姜瓖被部将所杀后,大同平定。为了稳定周围的局面,满达海率兵围攻平遥、太谷等地,并这些地方全部平定。紧接着屯留、榆社等县也被攻下。奉摄政王多尔衮之命,满达海率兵返回京城。

顺治七年,满达海同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一起管理六部事务;这年年底多尔衮去世。次年二月,满达海便被选为理政三王之一,辅佐顺治帝处理朝政事务。满达海的亲王封号也改为巽亲王,并且奉命管理吏部事务。

顺治九年,满达海病逝,年仅31岁,顺治帝赠与其谥号“简”。满达海病逝后,其子常阿岱承袭巽亲王爵位。然而顺治十六年,满达海被追论罪责:在多尔衮去世后私下里霸占其财物,并且庇护尚书谭泰。

此时满达海虽然已经病逝七年,但是被削爵,将其子常阿岱降为贝勒爵位。改由满达海的堂弟杰书承袭祖父代善的和硕亲王爵位,改为康亲王爵位。

博洛:被削爵

博洛的父亲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阿巴泰因生母是侧妃的缘故,而地位低于皇太极等人(四位大妃所生才是嫡子)。因此阿巴泰至死,最高的爵位都只是郡王,哪怕是战功赫赫也未被封为亲王。

值得一提的是阿巴泰虽未晋封亲王爵位,但是他的两个儿子被封为亲王:

一位便是博洛,被封为端重亲王;

另一位便是博洛的四弟,被封为安亲王。

博洛是阿巴泰嫡福晋纳喇氏所生的嫡子,自然不缺乏建功立业封爵的机会:

天聪九年,博洛23岁时跟随后金军伐明,并且在锦州城外牵制明军而立下战功。

崇德元年,博洛被封为固山贝子,并跟随父亲阿巴泰一起出征。

崇德二年,博洛得皇太极允许,参与议政。

崇德三年,博洛被授予理藩院参政一职;并跟随皇太极一起攻打宁远城,此战中博洛表现非常勇猛,迫使明将祖大寿败走。

崇德五年,博洛跟随叔父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起出征,击败明军追兵;紧接着又跟随诸王一起围攻锦州城。崇德六年,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救援祖大寿,博洛佟十叔阿济格一起攻击明朝援军,并将明军追到了塔山;紧随其后博洛又大败明总兵吴三桂等人。

顺治帝登基后,博洛跟随十四叔睿亲王多尔衮一起入关,大败李自成的农民军;并且凭战功晋封贝勒爵位,紧接着便跟随十五叔多铎一起出征河南。河南平定后便转战江宁,博洛率领一半的清军,招抚了常州与苏州,并直接将杭州攻下。

顺治二年,博洛跟随叔父多铎一起征伐南明弘光政权,平定湖州、宁波等地,明淮王朱常清归降大清;紧接着博洛又率兵攻克嘉兴、江阴等地,凭战功得了不少赏赐。

顺治三年,博洛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同开国功臣费英东的儿子图赖一起领兵南下福建,五月份到达杭州。六月到达浙江金华,七月攻克,并斩杀了明蜀王朱盛浓,紧接着攻克衢州、浙江悉平。十一月,博洛率兵进入福州。

顺治四年,博洛班师回朝,凭战功被封为多罗端重郡王。

顺治五年,博洛跟随十叔阿济格一起行军到大同,讨伐叛将姜瓖。

顺治六年,多尔衮亲自前往大同招降姜瓖,并且将博洛晋封为端重亲王。这年四月博洛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出兵征伐叛军,多次溃败叛军。这年八月姜瓖被部将斩杀,九月博洛率兵攻克永宁州等地。

顺治七年,战功赫赫的博洛同满达海、尼堪一起管理六部事务。后因得罪多尔衮而被降为郡王,这年年底多尔衮去世。

顺治八年顺治帝亲政后,便恢复了博洛亲王爵位;

三月受英亲王阿济格的牵连,而被降为郡王;

不久博洛奉命分管户部,并恢复了亲王爵位。

顺治九年,博洛病逝,年仅40岁。博洛病逝后,由其子齐克新承袭亲王爵位。

顺治十六年,博洛同满达海、尼堪同罪,被削爵,其子齐克新也被降为贝子爵位。

结语

清初理政三王满达海、尼堪与博洛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建功立业的经历都非常相似:

都是太祖的孙儿,父亲都是大清战功赫赫的亲王/郡王

历经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四朝,多次建功立业,凭战功被封为亲王;而且三位理政王的爵位从贝子、贝勒到亲王都是经摄政王多尔衮之手。可以说理政三王的加官进爵跟多尔衮有分不开的关系,了解清史的都知道多尔衮在顺治朝初期的权势与地位,为顺治帝与孝庄所忌惮;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帝得以提前亲政。

虽然理政三王得以辅佐刚亲政的顺治帝处理朝政事务,但是对于顺治帝而言理政三王始终是威胁皇权的存在。而且理政三王跟多尔衮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日渐长大成人、掌握换气管的顺治帝而言,理政三王的存在就是在弱化皇权。

所以理政三王从一开始便决定了不会善终,至于理政三王贝论罪的理由,如出一辙:都是因为私下里霸占多尔衮的财物、包庇尚书谭泰的罪责(谭泰背叛了顺治帝,投靠多尔衮),便克看得出,理政三王的威胁。

很明显,在多尔衮活着的时候,理政三王并没有坚定地维护顺治帝的皇位。

之所以在顺治帝亲政后任命理政三王,是因为年幼的顺治帝确实需要几位德高望重的亲王;一旦顺治帝坐稳了皇位,理政三王便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这便是王权威胁到皇权的必然结果;多尔衮去世后,理政三王的羽翼若是更加丰满,便是顺治朝的“另一个多尔衮”。虽然理政三王早早去世,但其罪责必须要追问,若非尼堪战死沙场的话,也会同满达海、博洛一样被削爵。

0 阅读:18

雍亲王府王妃

简介: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读历史书,更喜欢畅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