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什么好处,最常见的姜在中药中却有着不同的叫法

荣景康护 2024-04-07 15:00:46

生姜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炒菜是葱姜蒜,熬药时几片姜,甚至生姜可以直接含在口中,或者切成姜片敷在身体某处,都有着不同功效。

现代科学发现姜的功效来自其中的特殊植化素(姜烯酚、姜辣素、姜酮等),具有优异抗氧化、抗发炎、抗真菌、抗病毒效果,因此能用于预防及改善多种疾病。

张志顺道长与徐文兵老师在谈论姜时,也详细说了姜的各种用法和叫法(姜有九味走九经):

1.生姜(子姜)2.干姜(母姜)3.姜片:走肺经4.姜丝:走心经5.煨姜(用泥把姜包好,用火烧干):用于大热证 守而不走:用寒凉药时,可保持药性6.烤姜7.炮姜8.姜炭9.纯姜:温性;姜肉(热性);姜皮(凉性)

生姜,干姜,炮姜,姜炭,姜皮,煨姜等均是常用的中药材,虽然都是姜,但是药理作用却存在很大差别。

生姜大家比较好理解,即为成熟干燥的仔姜,关于干姜则有不同说法,一说为生姜烤干后即为干姜,另一说法为《本经疏证》中“生姜是老姜所生之子姜,干姜则老姜造成者”。就是孕育仔姜的老姜根干燥后所得,故干姜得秋气多,功兼收敛。生姜得夏气多,功主横散。

在我国的各种中医古籍中对姜的功效都有描述,按照现代的说法它有抗氧化、抗肿瘤,开胃健脾,杀菌解毒,防晕车、止恶心呕吐,促进血行、驱散寒邪,减少动脉硬化等功效。

姜在世界各国被作为食用及药用已有数千年历史,是安全性极高的草本植物,在一则案例探讨中发现,每日摄取3次的姜(剂量为0.5-1.0 g),持续3个月到2.5年,未发现任何严重副作用。当然,尽管姜有高安全性,但服用过多还是可能引发轻微胃灼热、腹泻、嗳气、头痛等症状,因此建议评估身体状况,适量摄取,或者搭配其它食物,以减少空腹食用的刺激感。

以下是网友关于姜各类药物治疗方式和走向的中医临床总结:

生姜:走入人肺和脾胃,走而不守,发汗解表,助阴行阳,除湿开导之力,有水气湿邪,血痹,解毒半夏,南星,鱼蟹者而必用之。

干姜: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走而不守,专辅佐附子回阳通心脉之力,温中散寒,祛脾胃之寒,又燥脾胃之湿,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有心脾肾阳虚兼寒湿,血虚者必用之。

煨姜:生姜煨熟则降而不升,止腹痛泄利,扶脾阳之气,散郁结之气,此和中止呕与干姜而不燥热,御能固护脾胃,脾胃不和,寒冷大药下者必用之。

炮姜:此偏于温脾阳而助运化,以制水温,此辛苦大热,入脾胃,守中逐冷,产后虚寒,下元小腹虚冷和腹痛泄利,肺脾阳虚、脾不流血者必用之。

姜炭:炒制黑炭,专入血分,故体内各脏虚寒出血都可以用之。

姜皮:散水和脾,尤善辛散脾胃及肌肤之水湿浮肿,与生姜发汗,干姜利水饮有所不同。

炮姜和煨姜守而不走,煨姜就是守住胃的,防止寒性药伤到伤到胃,等寒性药消失了,依旧还在胃里。

炮姜和煨姜守而不走,煨姜就是守住胃的,防止寒性药伤到伤到胃,等寒性药消失了,依旧还在胃里。

姜皮走皮表、生姜切片走上肺,干姜、去皮之里肉走下腹,煨姜与不去皮姜为温中,碳姜温而止血走心,类木炭止血补心走心,姜丝类纤维止血补心走心。炮制的药比不炮的性加强了。

0 阅读:18

荣景康护

简介:传播健康理念,共享健康生活,提供各类健康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