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或许过于片面了

瑶琴姑娘说历史 2024-04-07 23:24:26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 260 年,在那个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纷争不停,局势变化多端。

那个时候,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家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强大,对外扩张的野心也不断膨胀;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成为了秦国的强大对手。

当时天下的局势非常复杂,秦国采用了范睢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不断削弱临近的各个国家,同时和远方的齐国保持友好关系,以此来逐步实现统一天下的野心。

公元前 262 年,秦国攻占了韩国的上党地区,这个举动引发了秦国和赵国之间激烈的冲突。赵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毅然决定接收上党,于是廉颇奉命率领军队驻守长平。

长平地区的地势非常险要,山脉起伏,是一处天然的军事要塞。廉颇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巧妙地构建起防线,让秦军的进攻多次受挫,一直无法攻下。

然而,在赵国国内,对于廉颇的防守策略,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赵孝成王对廉颇的持久战策略渐渐失去了耐心,最终决定换下廉颇,任用赵括担任主将。

与此同时,秦国秘密地派遣了白起接替秦军的主将。白起,这位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以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而闻名。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制定了巧妙的作战计划。他先是引诱赵括贸然出击,然后利用秦军的优势兵力,将赵军分割包围。

赵括陷入了秦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赵军的补给线路被切断,数十万大军陷入了绝境。在断粮四十多天之后,赵括最终被杀害,赵军的四十余万投降士兵也被秦军坑杀。

而在这场战役中,赵括的表现一直备受争议,他被贴上了“纸上谈兵”的标签。然而,当我们深入研究历史资料时,就会发现这种评价或许过于片面了。

据史料记载,赵括的父亲赵奢大概活了六十多岁,而赵括是在父亲死后才成为将军的。。因此推断出到长平之战时赵括应该也只有三十多岁。

我们细想一下,这么年轻便能让四十万大军听命于他,可想而知,他必定有着非凡的才能和过人的胆识。

而且,在断粮长达四十余天,赵括被杀害之后,赵军那四十余万士兵才选择向秦军投降,如此看来,赵括于将士眼中应该是极具威望的。

毕竟没有谁会愿意跟着纸上谈兵的将领战斗到最后。只不过,四十万赵军投降后被白起坑杀,估计是赵括始料未及的。

其次,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对手是强大的秦国。秦国军队实力雄厚,统帅白起更是赫赫有名的战将。面对如此强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将领也难以轻易取胜。赵括在如此艰难的局面下,还能够组织军队进行抵抗,已经显示出了他的一定能力。

再者,长平之战的失败不能仅仅归咎于赵括一人。战争的胜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力、后勤补给、情报等。赵国在这些方面可能存在着不足,这也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影响。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赵括在战争中并非毫无作为。他可能采取了一些战略和战术,试图扭转战局。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将领。

最后,据史料记载,长平之战中秦国的损失约为25万人。这也导致秦国没有进一步攻打赵国。

所以,我们应该以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视角来评价赵括。他的军事才能或许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无能之辈。

在历史的漫长画卷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复杂的一面。对于赵括,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纸上谈兵”来概括他的一生。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

0 阅读:1

瑶琴姑娘说历史

简介:阅读历史是最具极高性价比的获取阅历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