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后才知道:财政如此吃紧,钱都花去哪了?原来是这样花掉的!

小彭的灿烂 2024-04-26 03:07:39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前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勒紧裤腰带的生活,也在我们周围流传着各种钱难挣的呼声,面对物价上涨工资不上涨,底层人民的权益如何保障。

现在随随便便买个东西就要几十几百,就连一杯最普通的奶茶也要15元起步,但是看看口袋里的工资呢,对于三四线城市的人来说,一个月累死累活也就挣2,3千。

这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现象屡屡皆是,中国作为大国,各个领域发展迅猛,为什么就偏偏老百姓兜里没钱呢?

此次提出的财政吃紧,到底是紧在哪?中国挣的钱都用到了哪里?直到一些隐藏在背后故事被披露,人们才恍然大悟。

【天价公园,揭露真相】

去年央视的一则新闻将财政吃紧推上了风口浪尖,甘肃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一直是比较落后的地区,连绵不绝的山峰,也让甘肃有种与世隔绝之感。

但是在央视的报道中,在甘肃的榆中县却出现了一个价值9.52亿的公园,9.52亿是什么概念,根据政府部门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甘肃财政收入1003.5亿。

这个数据是甘肃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通过一年努力才得到的数字,但是一个榆中县竟用了将近10亿建公园。

这不禁让人直呼,是政府真的财大气粗还是在打肿脸充胖子,而且榆中县实在算不上是甘肃的知名城市,甚至建造公园的地点还有些偏僻。

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建一个天价公园的意义何在?虽然当地给出的理由是由于当地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才建了这个公园。

但是对于一个偏远的地区,建造一个如此豪华的公园大可不必,如果想给当地居民提供基础设施,大可不必这样,显然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面对这座天价公园,已经建成了许多年了,但是却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在记者的多方走访下才知道了背后的原因。

而这背后的原因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如此富丽堂皇的公园,之所以没有投入使用竟是因为有几个窗户因为封闭问题,没有通过消防验收。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考虑,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可以理解,但是因为几个窗户,几年都没能解决,这就不能让人理解了。

显然整件事情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政府花大价钱建设公共设施,打着为当地百姓谋福利的幌子,却从来不对外开放。

而且经过了解,天价公园周围根本就毫无游赏价值,也就是说,就算公园开放,这里也不会有太多市民前来游览。

基于这些问题不提,榆中县可是年年哭穷,央视走访的市民中,有不少市民都表示现在政府就连保障性住房都没有办法按约履行。

而承诺给市民的安置费更是2年都没发放了,而政府哭着群众,却花如此大额的资金去建造一个不给市民开放的公园。

这背后的猫腻就算不说,想必许多人也都猜到了,而这也不是榆中县第一次做这种事情,随着央视的曝光,隐藏在背后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财政吃紧,钱去哪了】

政府的这些钱究竟都去了哪里,是真的建设在公共设施上了吗?还是打着这个幌子将钱揣到了自己的腰包,想必这些只有那些政府官员能够解答了。

其实对于贪污腐败的问题,政府一直在严厉打击,但是贪官去了一波又一波,依旧没有将这些腐败分子从根上铲除。

总也修不完的马路、树枝上悬挂不完的小彩灯,这些我们日常中看似已经习以为常的细节,都是这些腐败者可以钻空子的地方。

而我们的财政也只有越来越吃紧的份,到头来承担一切的还是老百姓,因为这些钱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

当然除了内部的腐败现象外,我们还是有大部分的资金都流入正轨的,在一座城市中,技术设施的建设繁琐而又耗资巨大。

所以不管是何地的政府部门,每年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一定是最多的,像是公路、街道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设施。

而一个体系完善的城市也是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的,这是基本的民生保障,尤其是对于一些地理环境不太好的地方。

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将会更大,这也从侧面加剧了当地的财政负担,从而造成了财政紧张的局面。

而财政紧张在这几年尤为突出,这主要与疫情脱不了干系,三年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改变。

在这三年当中,我们只看到了国家对公共安全的维护,以及井然有序的秩序,但是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背后都是巨大的财政投入。

像是我们在疫情初期,住院治疗、分发口罩等等这些支出都是政府来负担的,还有我们采集核酸甚至是之后的免费疫苗。

面对中国10几亿的人口,这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同时疫情期间全球锁闭,这也给国内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无数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让财政税收更是难上加难,国家没有钱赚,而大部分的预留资金都流向了疫情资源的支出,财政自然会变得紧缩。

另外一个使财政紧张的问题就是资金滥用,这一点很好理解,就拿企业打比方,经营一家公司要担负一定的日常开销。

但是这比日常开销的可操作性是非常强的,就拿写字的公文笔来说,明明公司能够承受的价格区间是在5元以内,但是采购者却直接讲价格提到了去10元。

这就产生了一个5元的资金差,那这部分钱由谁来承担呢?自然是公司,所以这个例子用在财政当中也是适用的。

有多大的能力,就办多大的事,但是现在却有很多政府单位为了所谓的面子,而滥用资金,形成了资金窟窿,最后只能是依靠借款解决。

但是当政府背负债务的时候,在偿还的利息与群众福利之间必将又会产生矛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那些滥用资金的项目,非但不会赢得百姓的赞颂,反而还会引起百姓的极度不满,就像是甘肃的天价公园,钱没少花,但没几个百姓买账。

最后一点就是百姓的薪水问题,近几年物价不断上涨,但是再看老百姓,还是开着那些微薄的薪水,连填饱肚子都难更别提养活一大家子人。

尤其是在公务员和老百姓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公务员每天朝九晚五,每天就是办公室里喝喝茶聊聊天,工资不少拿。

但是看老百姓呢,每天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了能多省下一点钱,只能每天耗费几个小时的时间乘地铁、乘公交,但最后却挣不到多少钱。

就在今年2月份,财政部发布的一项数据中显示,全国人均可支配的收入现在已经达到了将近4万,但是在我们的周边,随便拎出来一个家庭,又有哪个家庭有这笔存款,想必少之又少。

对于这些切实关乎民生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引起重视,老百姓们的腰包,谁又能来呵护呢?

【百姓腰包,谁来呵护】

政府再有钱,做出再多好的设施建设,对于老百姓来说,钱没落到自己的腰包里也是无用的,对于现在的各种经济压力,只有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的让老百姓感受到幸福感、归属感。

对于财政资金,如果想要高效利用,首先必须要做出合理的规划,把钱用在刀刃上,对于那些可有可无的支出不支出也罢。

另外对于涉及到财政投入的问题,必须事前做好调研工作,知道钱到哪了,给谁花了,更重要的就是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对于政府的所有财政资金,换个角度来说都是百姓的钱,百姓有权利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到了什么地方,花的值不值。

百姓的腰包满了,政府才能获得存在感,百姓的腰包满了,才能真正的让老百姓们安居乐业,也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向小康生活迈进。

当然,想要解决现下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毕竟现在的局势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但是坚信,只要够执着,这个问题终究有一天会被解决,老百姓们也能真正的富起来。

财政吃紧虽然有当下的经济环境脱不了干系,也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个问题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直关民生。

全面小康也不是一句口号,既然发现问题,我们就要及时去解决,只有这让才能真正的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人民富起来。

对于那些面子工程,甚至是贪污腐败的行为,要做到出现一个打一个,绝不能手软,说白了,国家的钱都是底层百姓辛勤劳作的结果。

不管是任何人都不可以随意践踏百姓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乌鸦尚知反哺,对于这些支撑中国发展的百姓,更值得政府去认真善待。

往期精彩链接

参考资料:

华夏时报在2024年1月5日《2024年财政支出这么花:“小钱小气、大钱大方”,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报道

新华社在2020年4月16日《疫情冲击下的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多位市县主要负责人连声叹息》的报道

光明网在2023年6月5日《财政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正按规定抓紧下达,整体来看我国财政状况健康、安全》的报道

0 阅读:1

小彭的灿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