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人人自危,为何黛玉的潇湘馆却风平浪静?

如玉公子 2024-05-19 22:08:11

因绣春囊事件的出现,王夫人授意王熙凤带人抄检大观园。这一番操作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探春、惜春、薛宝钗、李纨等人都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心中的不满。

迎春那里查出丫头司棋私相授受,与表弟私定终身,马上被撵了出去。惜春处查出入画藏有男子的东西,虽然是哥哥的物品,到底不妥,入画也被赶走。李纨那里则打发了一个妖娆的奶娘出去。宝玉屋里最为严重,王夫人一口气撵走了晴雯、四儿与芳官。探春的住所虽然没有查出什么,但探春自己看不过这事,闹了一回,连邢夫人的陪房都打了。

至于薛宝钗的蘅芜苑,王熙凤虽然没有带人抄检,但这不抄比抄了还难堪,她为了避嫌不得不赶紧主动搬走了。

总体看下去,倒是只有林黛玉的潇湘馆最是风平浪静了,这却是为什么呢?

一、林黛玉因身份原因,没有说话的资格。

虽然贾母、王熙凤等人都表示把林黛玉看成自家人一样看待,但林黛玉却深知自己并不是正经主子。她寄人篱下,客居在外祖家,为了少惹麻烦,不敢多说一句话,处处谨言慎行。

即使是为了调理身体,也不愿轻易开口向府上要燕窝等养生的东西,就是怕招来下人们的不满。所以贾府的家务事,她是更加不会参与的,以免落人口舌,徒增麻烦。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贾探春可以大放厥词,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她打了邢夫人的陪房,说自会向太太领罪去。

这作为探春的身份可以,但是林黛玉却不可以。以黛玉的身份,她除了接受,什么都不能多说。

二、林黛玉是贾母保护着的人。

在抄检林黛玉的潇湘馆时,王善保家的也发现了宝玉的一些东西。比如从紫鹃房中抄出了两幅宝玉换下的寄命符,以及披带、扇套等不妥的东西,但是王熙凤都开口给圆过去了,说是宝玉黛玉小时候一起住,这些都是"老太太和太太常见的"。

因为王熙凤知道,不管黛玉的身份如何,不管她真正的处境怎么样,但黛玉的面子都是要给的。毕竟黛玉是老太太最疼爱的人,她容不得黛玉被人欺负,就算是王夫人多么不喜欢黛玉,但明面上也不敢拿黛玉如何。

何况,王熙凤本身本也是喜欢黛玉的。一是黛玉为人真诚,符合凤姐的性子;二是若黛玉能嫁给宝玉对凤姐而言是更为有利的,所以凤姐平时对黛玉也更关照一些。

三、抄检大观园对黛玉有益处,自证清白。

比较起来,抄检大观园,林黛玉只能被动接受,但至少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因为潇湘馆抄检过了,并没有发现禁物,其他人要造谣生事也找不出理由。

而薛宝钗看似有选择权,其实更尴尬。王熙凤和下人们说不能抄检亲戚家,因此不去抄检她的住处,宝钗连证明自己都不能够。不然她也可以像黛玉一般不发声,但现实却逼着她不得不表态,她只好第二天立马搬走。

这应该也是凤姐的本意,不抄检蘅芜苑,就是为了让宝钗无处立足。她知道是宝钗的为人,绝不肯留下把柄,所以曾经无论如何不肯搬出去的宝钗,这次却主动说要回去了。毕竟她不能不顾忌自己的清白。

正由于各个屋里都有各自的一些烦恼,但黛玉这里却没有,她可以继续淡然处之。再加上黛玉有贾母这一层特殊的身份关系,所以这一场大观园的抄检,潇湘馆可以保持安详宁静、远离事端和苦恼。

0 阅读:6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