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大道知行 2024-05-16 17:34:51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出自曾国藩的自箴名联,折射出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

“群居守口”守的是什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守住原则,讲正气,要严于律己,不讲违反原则与良心的话。

“独居守心”守的是什么?就是守住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价值底线、人格底线。

01

群居守口

懂得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能对谁说,对谁缄默,都是与人交谈的智慧。如果犹豫要不要说,不妨先冷静想一下。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嘴快,为了当时的快意,失言的同时也丢了素养。懂得适时沉默的人,才更受人尊重。

沉默并不代表思维停止。深邃的思想往往来源于貌似沉默的思索过程。暂时沉默的人,在沉默中积极思考,在听取中有效取舍,往往能抓住要害,点石成金。

沉默并不代表思想空虚。沉默是一个蓄势等待的过程,大地的沉默是在孕育着金秋的收获;雄鹰的沉默是在等待着振翅的高飞;严冬的沉默是在集结着姹紫嫣红的春天。

沉默是积蓄待发。人们常为成功者鼓掌喝彩,却不知他们甘于沉寂、甘于缄默的精神。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也。

沉默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要的是对自己的苛刻约束,要的是对自己意志的严峻考验,要的是不卑不亢的坚持和忍耐。

群处守口,言多必失,管好自己的嘴,不乱言也不多言,才是有教养的体现。

在与人相处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谨言慎行,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切忌冲动,谨记保持分寸。说出去的话,覆水难收。谨记管好自己的嘴,不要说让自己后悔的话。

02

独居守心

我们人生一半时间在社会交往,一半时间则是与自己对话。

曾国藩曾说:“慎独则心安。”这里所说的慎独,就是我们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还能坚守初心,不被利益所诱惑,这其实就是独居守心。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但却能洁身自好,不贪污、不行贿。他非常喜欢书法,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有一个县令送给他王羲之的书法,异常珍贵,价值连城。

他在夜深人静时细细欣赏过后,原封不动地退还给县令,并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八个字:“世间尤物,不敢妄取。”

人生需要修行,是在独处时才感觉到的。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在黏稠的人际关系中,琐碎的事情占满了生活,其中有些快乐、有些痛苦,但是缺少沉思和修养的内心愿望和时间。当一人独处时,对空间和时间的深切感知才来到心中。

独处对于修身养心十分重要,古人认为独处可以“神不浊”、默坐可以“心不浊”,独处之时,才体会忙碌的耗神昏聩,心神一味外驰,多一事增一事的累,识一人费一人的心;只有独处才可以省事,省事可以心清,心清可以神旺,所以独处可以收摄精神,凝聚生命的全力。

人生需要独处,独处需要守心,如此才不容易被身外之物牵绊,才会在风雨兼程之中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体面。

群居守口,独处守心,不妄言、不失言,不乱于心,是终其一生的大智慧。

◎本文转载自“人民论坛网”,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