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纪登奎向毛主席提出一请求,毛:你这个人,不像我们这些人

红色天空录 2024-03-18 14:37:36

纪登奎曾与毛主席关系深厚,毛主席年长纪登奎30岁,却将他称之为“老朋友”。后来一度还准备认他为接班人。这也能够看出毛主席对他的器重。

既然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但在1973年,纪登奎提出的一个要求,毛主席却并未答应。并意味深长地告诉了他一句话:你这个人,不像我们这些人。

那么,纪登奎到底提出了什么请求呢?毛主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毛主席培养纪登奎为接班人

毛主席对于那些讲真话的人,总是格外信任,纪登奎就是其中的一个。

纪登奎的真诚,让毛主席印象深刻。1967年9月22日,毛泽东从南方返回北京的途中,经过郑州时稍作停留,找到纪登奎等人前来谈话。

毛主席一见到他,就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道:纪登奎,老朋友啦!

旁边的人,也在向毛主席报告着纪登奎这段时间以来他的遭遇。

纪登奎并未有什么情绪,反而表示这能够锻炼自己。毛主席后来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夸奖纪登奎能正确对待群众运动。

而毛主席称呼他为“老朋友”也让纪登奎的仕途越来越顺利。毛主席也在公开场合中表现出对他的喜欢和重用。

1969年4月,纪登奎出席中共九大会议。4月12日,吴法宪通知纪登奎,毛主席要你在大会上代表革命领导干部发言,讲一下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

在当天的大会上,轮到纪登奎发言时,毛主席寻找着纪登奎的身影。

这个时候,纪登奎从代表席上站起来,路过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微笑着说道:“请你讲话。”

然后,毛主席开始向大家介绍纪登奎,直言说他是自己的老朋友,受了一点灾难。纪登奎也非常激动,在之后的发言中多次提到毛主席。

因为毛主席在会议上的举动,全国人民开始熟悉纪登奎。而后,纪登奎在毛主席的提携下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纪登奎讲真话,他的所作所为和表现,毛主席也非常喜欢,因此,毛主席就有了把他调到北京工作的想法。

所以在1969年,毛主席在接见河南领导人的时候,直接通知,说要纪登奎到北京去工作。

纪登奎推辞表示自己不行。最后在毛主席的鼓励下,纪登奎还是调到了北京。

毛主席知道他担心自己的能力,于是让他两头跑,在北京做机关工作,也能在地方做一点事情。

就这样,纪登奎开始进入中南海,职位更是一路高升。

纪登奎的一言一行,毛主席看在眼里,认为这个人适合当接班人。于是,他开始把纪登奎作为接班人培养。

在1970年9月,林彪地位已经发生动摇,他告诉林彪,要培养60岁以下,30岁以上的人,举例的时候提到了纪登奎。

但后来,毛主席听说纪登奎有点问题,态度也有了变化。据称,毛主席还说:“纪登奎这个人接班,今后还要再看一段。”

即便如此,毛主席对纪登奎仍然充满了信任,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到毛主席逝世。

纪登奎向毛主席提出一请求

在那段政治风暴过去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纪登奎仍然在中央担任领导职务。他的职务没有提也没有降。

在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大上,纪登奎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仍然主管他过去分管的工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决定纪登奎辞去他在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职务。

到了1980年,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纪登奎正式辞去了他担任的党和国家领导职务。

在这之后,邓小平找他谈话,要他接任别的工作。后来,他做了一段时间的旅游工作。

之后,他被安排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做农村政策调研工作,给他安排了部级研究员的职务。

纪登奎在政治上卸任了,但他却仍然没有停止工作。他在研究室,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搞调查研究。

短短几年间,就走遍了除了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收获颇丰。

其实,在纪登奎辞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职务后,有一段时间待在家里赋闲。但是家里的客人很少,纪登奎终日郁郁寡欢。

就在这时,家里来了一位稀客,这个人就是李雪峰。

李雪峰见到纪登奎第一句话就是:“纪登奎啊,你好大的胆子呦,竟然敢在毛主席的面前唱反调!”

原来在1973年,纪登奎和周总理、叶帅一起去向毛主席汇报。

在谈到李雪峰的问题时,纪登奎提出一个请求,希望不要开除李雪峰的党籍。

毛主席听后,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意味深长地说道:“纪登奎呀,你这个人啊,少两根白头发。不像我们这些人。”

后来,纪登奎给自己的孩子讲过这件事。

他解释说,毛主席的这个话,听起来好像是开玩笑,实际上是批评他阅历太少,政治幼稚不成熟。最终,毛主席没有同意这个请求。李雪峰被开除了党籍。

后来,李雪峰在平反之后,得知这件事后,也对纪登奎的仗义执言非常感激。

这次见面他们谈了许多,相见恨晚。从那之后,两人经常会有来往,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后来,儿子纪坡民问父亲,主席为什么一定要那样对待李雪峰?纪登奎说道:“主席对高级干部政治上特别严格,尤其是对政治局的成员。”

纪登奎下野之后,他晚年的生活也和普通人一样。开始的时候,他很不适应,他一切从头学起,进步很快,后来学会了煮稀饭,下面条,炒鸡蛋等等。

晚年时,也曾有记者去拜访55岁的纪登奎。记者问他打算干点什么?纪登奎不假思索地说道:“写书,教书。”这就是他晚年最大的两个愿望。

他想要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教训写出来,供后人阅读。但他的愿望都没有实现。

世事难料,纪登奎政打算利用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再多做点事情的时候,他的生命却迎来了倒计时。

1988年7月13日晚9时6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他在6月份的时候,因为患上肺炎,就在北京医院住院。

出院的时候,医生说他是60多岁的年龄,30多岁的身体,20多岁的精力。

纪登奎是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的,发病那天晚饭也正常,饭后坐在客厅像平常一样看电视。11点多的时候,感觉到肚子有点疼,当时大家都没在意,以为他是老毛病犯了。

纪登奎就到院子里散步,越走越疼,于是赶紧喊老伴快起来。这个时候,纪登奎还追到大门口,说太晚了,不让他老板去。

后来,他们给国务院管理局打了电话,派来司机他们送到了北京医院。

纪登奎躺在病床上一会就开始昏迷不醒了。医生和护士赶紧进行抢救,但纪登奎始终都没有睁开眼睛。

在纪登奎病危期间,中央许多领导同志都前去探望。

纪登奎逝世后,党和国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央这样评价他,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纪登奎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政治史的传奇式人物。他进入中央后有二十年,前十年他活跃在高层权力中枢,后十年,成为了局外人。短短二十年,他官场生涯经历了大起大落,也令人惋惜。

9 阅读:1209

红色天空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天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