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高岗五虎上将之首,37岁任辽宁省委书记,43岁被撤销职务

雅可谈过去 2024-05-05 06:08:16

1954年8月17日,高岗在写完《我的反省》后,服用过量安眠药自尽身亡,年仅49岁。

高岗事件,牵连了东北局一大批领导干部,比如说时任东北局第二书记的张秀山、时任东北局副书记的张明远、时任东北局秘书长的赵德尊、时任东北局副秘书长的马洪,还有时任东北局组织部长的郭峰,这五人被称为高岗的“五虎上将”。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五虎”之首的张秀山。

1911年7月18日,张秀山出生于陕西省神木县桃柳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合作开展了大革命,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成果之际,蒋介石向共产党举起了屠刀,背叛了革命。

面对这种情况,身在陕北的有志青年张秀山愤愤不平,积极参加反对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并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主义大家庭的一员。

进入到三十年代,受组织派遣,张秀山在宁夏、甘肃军阀部队做兵运工作,当时陕北地区革命活动非常活跃,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等革命先辈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并创建了陕甘游击队,张秀山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成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和陕北红军的创建者之一。

1934年4月,张秀山担任红42师政委。

1934年5月,为加强中共陕甘边特委,决定任命张秀山为特委书记,接替张秀山担任42师政委的就是高岗。

当时,蒋介石调集7个师对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在刘志丹等陕北革命先辈的领导下,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得陕甘边、陕北苏区连成一片,在这其中,张秀山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正当西北红军取得重大胜利之际,陕西省委中的“左”倾主义者却发起了肃反运动,张秀山与刘志丹、高岗、马文瑞等西北根据地的领导干部被逮捕,幸好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及时到达陕北,才将张秀山等人救下。

1936年3月,中央调张秀山到中央直属的神木(这里也是张秀山的老家)担任组织部长、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特委书记,毛主席反复叮嘱张秀山:

“神府虽然不大,但这个地区很重要,是个抗日前哨!”

当时,国民党仍然没有放弃对陕北部分地区的“围剿”。

1937年初,蒋介石调集7个团、2个骑兵营,约1万兵力,对神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张秀山利用国民党报纸将消息传达给中央,周恩来立刻向国民党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提出严正抗议,最终迫使国民党军队停止了对神木的进攻。

毛主席感叹道:

“神府很艰苦,坚持下来很不容易!”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将目光聚焦东北地区,张秀山奉命前往东北工作,出任松江省工委书记兼松江军区政委,此后,张秀山又先后担任中共松江省委书记、辽宁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1948年)等职务,为东北地区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东北解放后,张秀山担任东北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东北局秘书长、东北局党校校长等职务,于1952年出任东北局第二书记兼纪委书记,为东北地区的稳定与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1954年4月,张秀山因涉及高岗问题受到撤职处分,下放为农场副场长,就这样,张秀山在农村基层一待就是24年。

“文革”结束时,张秀山得以复出,出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分管全国林业、农垦等方面的工作,此后,在党的十二大与十三大上,张秀山还两次当选为中顾委委员。

1996年8月2日,张秀山病逝于北京,享年85岁。

0 阅读:32

雅可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