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要杀的是武贵妃,和我武则天有什么关系?

文官探史 2023-11-16 18:16:58

李世民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武则天跪在一旁悲恸不已。太子李治也在床前伤心欲绝,他深知父皇的辞世将意味着储君之位的沉重责任将落到自己的肩上。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几名侍卫冲了进来,大声喝斥:“奸细,还不快快招供!”武则天震惊地发现,竟是自己的心腹被五花大绑地拖了进来。这些忠心耿耿的心腹们嘴里塞着布团,难以申辩。

“放肆!你们这是何居心!”武则天怒不可遏。

侍卫头目怒目而视:“武贵妃勾结奸细谋害太子,罪证确凿!你们还想蒙混过关吗?”

原来,这是朝中一些大臣设下的局,旨在陷害武则天和太子,制造君命叛乱的假象。此时此刻,他们只要杀了武则天和李治,就可以操控新君了。

武则天心知肚明,她必须想出一个妙计来脱离这个险境。

“你们说的贵妃究竟是何人?我看这里只有一介女子,又哪里来的谋害太子?”武则天把话题岔开,自称贵妃以迷惑众人。

侍卫头目一怔,旋即又呵斥道:“武贵妃不要狡辩!快快招来,可以罪减一等!”

“一个妃子无权授命,我不过侍奉后宫,又能指使谁做事?公公,你认错人了。”武则天泪眼汪汪,一派楚楚动人。

侍卫头目愣住了,他记得后宫确实有个叫武贵妃的女子,但分不清她和武则天的区别。这时李治也开口帮腔:“我看此事断然是冤枉!免除她们罪责,且请父皇鉴定真伪!”

侍卫头目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弄错了人,忙叩头请罪,将武则天手下的心腹全部释放。

李世民尚有一息,他了解真相,看着武则天微微点头。太子李治注视着她离开的背影,眼波中蕴藏了千言万语。

武则天生于隋末唐初之际,她的父亲武士彟是隋末名将。天资聪颖的武则天从小便展露出非凡的才华。在14岁时,她便赢得了李世民的赏识,成为宫廷中的一员。

李世民是一位英明而睿智的君主,但他已年过半百。老去的心难以理解花季女子的感受,武则天在宫中并未得到宠幸。然而,她凭借自己的聪慧和才情逐渐获得了李世民的信任,成为他的亲信。

太子李治从小就在李世民的亲自教导下成长,英俊多才,深得百姓的喜爱。他和武则天年龄相当,两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然而,随着李世民晚年,他逐渐疏远了武则天。在临终之际,武则天冒险回到他身边,这一举动让他看清她独特的魅力和胆识。

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被迫出家为尼。李治即位为帝,将她接回宫中,并封为才人。武则天以她的政治手腕和智慧帮助李治整顿朝政。她先后清除了王皇后和萧淑妃,最终得以独宠后宫,权倾一时。

在位期间,武则天选拔了许多贤能之士,使国力日盛。她智勇双全,称帝后屡建奇功。然而,她的统治也不乏过失,为达目的,她采用了一些残忍的手段。她怀疑皇亲骨肉,导致李弘、李贤等人不幸丧命。

晚年的武则天回望一生,她不会有太多的悔恨。她在世俗眼中犯下了一些错误,但也创造了一番伟业。她的一生传奇而波澜,成为无数女性仰望和憧憬的对象。尽管她在一些方面失败,但她披荆斩棘,走出了属于她自己的传奇。

武则天开创了女性参政的先河,展现了“美人志,能倾国倾城”的风采。我们不应该苛求一个时代的女性,而是应该欣赏她超越常规的勇气和抱负。她的一生充满传奇和波澜,但这些血泪最终都将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应当从她的人生经历中汲取智慧,以宽容的心态面对这个多舛的世界。

0 阅读:36

文官探史

简介:读史,品史,历史故事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