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用人能力与刘备差距有多大?从魏延之死就可以看出一二

文诩历史 2024-01-25 11:48:35

公元234年,一代明臣诸葛亮离开人世,蜀汉的未来瞬间黯淡了下来。然而,厄运并没有结束,不久后,因为诸葛亮留下的遗计,魏延含冤被杀。当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更是哈哈大笑,蜀汉一下子少了一文一武两大支柱,从此彻底放心。

作为诸葛亮一生的对手,司马懿可谓是最了解诸葛亮的人。对于诸葛亮的才华,司马懿十分认可,更是当中称其为“天下奇才”,然而对诸葛亮的其中一个方面,司马懿一直都是嗤之以鼻的,那就是在识人用人方面。

诸葛亮的一生提拔了很多人,尤其是在《出师表》中提到的董允、向宠等人,临终前更是向朝廷举荐了蒋琬、费祎两位继任者。但是纵观他的用人,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地域差距,而这也是诸葛亮与刘备用人的最大差别。

刘备在世时,他不看地域,不看派系,只看你有没有足够的能力。而正是如此,才会在拿下汉中后,将汉中的防御交由魏延,而不是更加信任的张飞。而魏延也不负刘备所托,在他生前,魏军根本进不了汉中一步。

此外,刘备还提拔了霍峻、张南、傅肜等将领,只可以这些人有的英年早逝,有的战死在夷陵之战中。如果他们不死,绝对能支撑起后来的蜀国。

再看诸葛亮提拔的人,主要有蒋琬、费祎、杨仪、马谡等人,里面没有一个益州本地人,也就费祎从小在益州长大,算是半个益州人。此外,这些人中除了费祎得到刘备的看重,其余人都没得到刘备的重用。

难道这是刘备没有识人之能吗?

当然不是,蒋琬确实有才华,但是年轻时为人倨傲,做事不着边际,让刘备不喜,还因为喝酒误事差点被斩首,因此让其进行沉淀;杨仪根本进不了刘备的眼中;马谡就不必多说,刘备临终前还专门叮嘱诸葛亮“不可大用”。

但是诸葛亮不听,将这些人一一提拔。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自从担任丞相以来,诸葛亮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相比于益州人,他当然更加信任荆州人,再加上益州士族喜欢在背后搞小动作。因此,在诸葛亮生前,一直压制着益州本地人,不愿让他们在官场有所作为。

在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等人没有诸葛亮这样的威望,自然无法阻挡益州人进入朝堂。

我们再看魏延之死。要知道魏延可是刘备生前最喜爱的大将之一,更是让其独当一面。然而诸葛亮对魏延的性格很不喜欢,如果不是因为魏延作战勇猛,早就让他卸甲归田了。后来,魏延与杨仪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诸葛亮不仅不调解,反而拉偏架,帮助自己的亲信杨仪,这就造成两人的矛盾日益加深。

在诸葛亮死后,按照当时军中的官职来说,军队应当由魏延统辖。但是在诸葛亮临终安排退兵之时,就刻意避开魏延,将军权交由杨仪。

当魏延听闻军队由杨仪接管,更是气愤不已,在他看来,诸葛亮虽然离世,但是不能轻易放弃北伐大业,再加上当时的局势确实不错,完全可以由自己统军,继续与魏军交战。至于诸葛亮的遗体,可以先一步送回去。

杨仪得知魏延果然如诸葛亮预料的那样不听号令,不顾魏延率军离开。魏延得知大怒,被迫回师。双方在回国前,各自指责对方造反。

后主刘禅拿不定主意,于是询问蒋琬,要知道蒋琬与杨仪同为诸葛亮亲信,帮谁不必多说。就这样,魏延被定性为谋反,最终被冤杀。蜀汉硕果仅存的猛将就这样死于小人之手,确实可惜。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识人用人的能力确实比不了刘备。

0 阅读:1

文诩历史

简介:爱好历史,关注历史,尤其喜好三国时期与唐朝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