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灭亡后,凭什么是李傕,再带西凉势力重新掌控朝廷?

熠彤说历史 2023-02-17 18:41:14

李傕上面还有几个中郎将,还有那么多和他同级的校尉,为什么历史偏偏选择了他?

内因是他的能力,外因是他得到的机遇。

李傕的能力

李傕把大汉王朝搞得乱七八糟,特别是关中地区更是民不聊生,把原本繁华的长安一带,几乎摧毁成了无人区。

论治国能力,他连和董卓比都差远了,所以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个粗野的武夫。

(李傕)

然而之所以他能在一众西凉将领中脱颖而出,与他能征善战、有勇有谋、机智善辩,并因此积累起了一定的名声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除了黄白城破被杀,与郭汜在长安打成平手,李傕所指挥的战斗几无败绩。

而且先后打败了孙坚、朱儁、徐荣、吕布、马腾、韩遂这些当世名将。

梁东大败孙坚

191年二月,孙坚进军梁东,被徐荣、李傕打得大败,把头巾给祖茂戴上吸引走追兵,才得以逃脱。(《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祖茂戴孙坚的头巾吸引追兵)

牛辅遣李傕、郭汜、张济、贾诩出兵击关东,先向孙坚。坚移屯梁东,大为(李)傕等所破。--《后汉纪·卷二十七·孝献皇帝纪》

此战很多人以为只是徐荣打败的孙坚,事实是徐荣、李蒙走南路准备攻打豫州方向的袁术、孙坚,结果在梁东遭遇了孙坚的军队。(《后汉书·董卓列传》)

正东出洛阳方向的李傕大军得到消息,于是南下与徐荣一起大败了孙坚。

中牟破朱儁

同在191年,董卓西撤长安,留朱儁留守洛阳。因朱儁和关东联军有联络,担心被董卓攻打逃到了荆州。

不久听说董卓让弘农杨氏的杨懿接任留守洛阳,朱儁带兵返攻洛阳赶走了杨懿。因洛阳残败不能守,往东屯驻在中牟县。

(汉末名将朱儁)

这时候关东联军已开始自相攻杀,原先没参加联军的陶谦想再次拉起一个联盟,资助了朱儁三千兵马,上表他为车骑将军,其它州郡也稍微给了朱儁一点兵马物资。(《后汉书·皇甫嵩朱俊列传》)

这就是李傕大军,被董卓派往东出的首要目标和任务。

192年正月,李傕带着郭汜、张济、贾诩等打败迎击的朱儁军,朱儁退守到虎牢关下,从此不敢再西进一步。(《后汉书·皇甫嵩朱俊列传》)

李傕并没因此停下脚步,继续往东再向南,劫掠了兖州陈留郡、豫州颍川郡,最后才返回弘农陕县。(《三国志·董卓传》)

新丰杀徐荣,长安驱吕布

192年,当李傕东出返回陕县时,董卓和上司牛辅都已死,李傕在贾诩的建议下,沿途纠集了樊稠等十万大军攻向长安。

王允派胡轸、徐荣在长安东边的新丰县阻击李傕军。

(徐荣战死)

结果徐荣战死,原西凉军中郎将胡轸率众投降。(《后汉书·董卓列传》)

胡轸的投降是件大事,也就是说原来被王允赦免了的西凉势力,全部“投降”到了李傕的麾下,完成了西凉势力内部的权力更替。

吕布也守不住长安城,逃去了关东。

(吕布也无法守住长安)

长平观败马腾、韩遂

194年,马腾、韩遂与长安城内的种拂之子种邵、刘焉的大儿子刘范等官员合谋里应外合,与李傕军爆发了长平观大战。

结果又打败马、韩的军队,一路追赶到陈仓,还是因为韩遂向樊稠说情,才得以逃脱。(裴注《三国志·董卓传》引《九州春秋》)

(韩遂求情才逃脱)

不久,李傕赦免了马、韩二人,降级任命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降将军,让他们讨伐凉州一带的羌人和反叛势力。《资治通鉴》

李傕把这两个刺头治得服服帖帖的,终198年李傕死,二人没再觊觎关中。

(马腾二人降服)

李傕能打并非有勇无谋

李傕的这一串战绩并不是只靠勇猛就打出来的。

191年,孙坚入洛阳,董卓西去长安的路上,他对身边的相国府长史刘艾表达了对孙坚的顾虑。

董卓以前和孙坚同在车骑将军张温手下,美阳之战取胜后追击边章、韩遂到凉州,董卓劝张温不听。追击韩遂的荡寇将军真慎也不听孙坚之言,惨败而归。

董卓对刘艾说这事,表达出孙坚的见识与自己相当,难对付。

(孙)坚虽时见(现)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山阳公载记》

刘艾回答他说:孙坚虽然有时候显露出智慧,但还是不如李傕、郭汜。

(李傕郭汜久经战火锤炼)

刘艾写过《献帝纪》,是重要的一手史料,后来还担任过郡国的国相,在曹魏任职,是有历史眼光的人物。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刘艾的看人的眼光。

他的话反映出了李傕、郭汜不但有勇,还有谋,是个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

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李傕、郭汜虽然没有那些中郎将地位高,但声望和大家公认的作战能力却是在西凉军中是最优秀的。

使者需要机智善辩

191年,梁东之战失败后,孙坚再次领兵阻挡胡轸、吕布大军的进攻,并在接下来的阳人之战中大胜。

(董)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今(孙)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这下董卓慌了,就派使者去求和,又是和亲,又是给予孙坚的兄弟子侄刺史、太守这样的雄职。

(请容我狡辩)

但人家孙坚现在洛阳在望,哪有那么容易答应?

所以这个使者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派去的人一定要成功率最高才行,而且还要足够大的胆量。

这个人起码要孙坚看得起,有相应的声望、地位和能力,让孙坚不觉得是在侮辱他。而且要能随机应变,有辩才,必须要相当的聪明才能胜任。

董卓选择了以李傕为首的使者团队,李傕必然要符合这些标准,孙坚同意的可能性才会相对较大。

虽然这次求和没能成功,但一个机智善辩的李傕形象凸显了出来。

得到的机遇

虽然李傕瞧不起郭汜盗马贼出身,但从他的行为举止看出身也不会太高,所以屈居中郎将之下。

董卓手下的中郎将有牛辅、胡轸、杨定、段煨、董越、吕布、徐荣七人。

除吕布、徐荣两个不是西凉系,是后来带兵入股的,其余五人牛辅是董卓女婿,胡轸、杨定是凉州大人,段煨出身于武威段氏,董越很可能是董卓或者董太后的亲戚。

董卓的西凉军太看出身了,所以即便李傕、郭汜本事远大于上面五个西凉系中郎将,也只能是个校尉。

当李傕回到陕县时,吕布、徐荣已坚定地站在了王允并州系一边;董越被牛辅杀死;牛辅被手下胡赤儿把脑袋拿去领赏了;段煨只求保华阴,别人打来打去不管,要从他的地盘过路也都放过,总之跟着朝廷走;胡轸、杨定被王允赦免,人和军队在长安。

长安外一个管事的中郎将都没了,西凉军群龙无首,都准备各自散去,连李傕本人都惊恐不安。

这时候,在李傕军中的贾诩,为了自保,献上了那条改变了李傕的命运,改变了西凉军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大汉朝国运的“天下第一毒计”。(《三国志·董卓传》)

李傕依计进攻长安,沿途樊稠等十万无助的西凉军加入,长安的胡轸、杨定投降,华阴的段煨继续跟着朝廷走。

李傕重新整合了董卓原来的西凉势力,并带领西凉势力重新掌控了朝廷。

总结

没有李傕,董卓死后,西凉势力恐怕再无机会掌控朝廷。

李傕能最终成为董卓西凉势力的继承人,内因在他是董卓之后西凉势力最优秀的人物,在西凉势力经历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后,碰到外因的机遇,从而成为历史必然的选择。

0 阅读:30

熠彤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