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一小学生听革命烈士事迹演讲,不料烈士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4-27 09:26:47
前言:

50年代的一天,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展开了一次学习革命烈士精神的活动。刚刚上三年级的任小新发现担任妇联主任的母亲被邀请到学校做报告,讲的是林之新烈士的革命事迹。

讲着讲着,他发现母亲眼眶在满是泪水,他忽然想到自己的名字叫“任小新”,而那位革命烈士的名字是“林之新”,其中难道有什么联系?

这个想法让他无法集中精神,放学一回家,他就迫不及待地询问母亲:“妈,您今天在台上讲的烈士,是不是我的父亲?”没想到,经母亲证实,林之新烈士确实是他的父亲。

牺牲58天后,唯一儿子出生

得知林之新就是自己的父亲后,任小新才从母亲、叔叔林康和父亲的战友那里,对父亲的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

林之新原名任瑞林,1922年出生于上海。林之新的父亲是一位有心人,虽然家境困难,但还是省吃俭用将4个儿子都送到了学堂。

1937年,15岁的林之新初中毕业,但因家里实在贫寒,其他兄弟也正在读书,他只好放弃学业到饭店做杂工。

他是一位有志向的青年,不甘永远做一名杂工,业余时间他便以“艾汀”“林梓辛”等笔名向《申报》《新闻报》投稿。

靠着打工和稿费的收入,林之新再一次步入高中学堂。在高中,林之新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阅读到更多进步书刊。热血澎湃的他经常组织学生上街发传单,宣传抗日,捐募救国款。

后来,林之新考上了大学,在新闻系念书,也就是这一年,林之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经常从事革命活动,林之新被特务盯上,还差点丢了性命。

一次,林之新去秘密地点参加会议,但临时有事绊住了脚,因此去的时候已经迟到了。可当他赶到地点时,发现那里已经被日伪特务包围,他立即离开才幸免于难。不久,他就收到了党组织让他尽快转移的指示。

由于情况紧急,林之新连亲人也没来得及告别,只是从门缝里向母亲取了一支钢笔,就匆匆离开了上海。

1940年,林之新到了澄锡虞抗日根据地,在江南抗日义勇军做报社记者和编辑,开始用“笔杆子”抗日。林之新工作细致踏实,生活艰苦朴素,经常把节约下来的钱拿出来献给党组织和报社,受到了军民的爱戴。

1943年,林之新先后担任了如西县委宣传部部长、马湖区区委书记,因与群众打成一片,大家都习惯称他为“林政委”。

林之新所到之处都受到了一片赞扬,可惜这样一位好领导、好同志牺牲得太早。

1946年,新四军苏中一分区政治部成员合影,右二为林之新

那是1946年,林之新调任为泰县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单身多年的他终于与女战士徐明结为了夫妇。婚后,林之新的工作依旧忙碌,与新婚妻子结婚1年却相处不到三个月。

11月,林之新奉命带领四连驻扎在丁许庄,打击附近敌人。就在一天凌晨,林之新和指导员带着两个排的兵力行进时,遭到了国民党两个营的突袭。

林之新边指挥战斗,边让部队带着老乡撤离。在部队撤离完毕后,林之新才带着警卫班边打边撤,可由于敌我力量太过悬殊,短短20分钟,他便身中数弹,最终英勇牺牲。

当晚,部队撤到雅周区东夏乡,林之新也遗体也被抬到了东夏乡。独立团的同志和当地群众对林之新的牺牲非常悲痛,连夜买了一口棺材,将其安葬在王家空村中。

就在林之新牺牲的58天后,1947年1月13日,妻子徐明生下了一个男婴。林之新最终也没能见到孩子一面。

13年后第一次来到从未谋面的父亲墓前

生产后,徐明就带着孩子去了上海,她经常能够得到组织的接济,来人每次都告诉她,林之新在前方一切都好。

由于林之新在牺牲之前,就派人把她送到了苏南,所以徐明一直不知道丈夫已经牺牲的消息。

直到解放后,看到别人都夫妻团聚,而自己的丈夫却迟迟不见归来,这时组织才告诉她,她的丈夫已经牺牲了。

得知噩耗的徐明悲痛欲绝,但看着年幼的孩子她又很快振作起来,她要保护好丈夫在世上唯一的后代。之后,徐明将孩子取名为任小新,以纪念牺牲的丈夫。

1946年林之新和夫人徐明

童年的任小新从来没有见过父亲,看着同学们都有父母,他也常常困惑询问母亲,但母亲每次都告诉他:“你父亲在很远的地方工作。”

几次下来,任小新又有了新的疑惑:“父亲为什么不回来看我们?”这时母亲又会告诉他:“你父亲每次都是半夜回来,第二天你还没醒,他就又走了。”

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在外地工作的大人们也陆陆续续赶回与家人团聚,但任小新还是没能等到父亲。他又去询问母亲,母亲哀伤地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任小新不知道的是,他每一次刨根问底的询问,都会让母亲多一道思念丈夫的伤口。

当时,徐明在无锡市妇联工作,每逢过年,林之新之前的战友包厚昌就会来看望他们母子。让任小新纳闷的是,包叔叔每次来他们家都不提他的父亲。

有一次,任小新终于忍不住问包叔叔:“你认不认识我的父亲。”包厚昌说:“不光认识,你父母结婚还是我包办的呢!”但当任小新再次追问他的父亲究竟在哪里时,包叔叔的回答就和母亲一样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任小新的疑惑也越来越大。直到小学三年级,他才解开了这个谜团。

那是50年代,任小新在无锡师范附小上学,有一次学校举办学习革命烈士精神活动,她的母亲被邀请到学校演讲。

母亲讲的是一位叫林之新烈士的故事,任小新细心地发现,母亲的眼眶红红的,眼泪不停地在里面打转。任小新心里存疑,晚上回去就问了母亲。

当他问母亲“林之新是否就是他的父亲”时,徐明再也忍不住泪水,号啕大哭起来,并将所有真相告诉了任小新。

得知自己的父亲已经牺牲,任小新很悲痛,之后的几年,他从母亲、叔叔、父亲的战友口中寻找父亲的影子。

1960年,13岁的任小新上了初中,他随母亲到南京生活。他向母亲提出,到泰州看望长眠在烈士革命陵园的父亲。

在看望父亲的前一天晚上,任小新激动得睡不着觉,当他站到父亲面前时,眼泪夺眶而出。父亲的样子和他想象中的一样,一样地亲切和蔼,眼睛明亮、囧囧有神。他想,父亲如果还活着,一定是一个慈父。

19岁的时候,任小新第二次来看望父亲,之后几乎每一年,他都会来为父亲扫墓。每一次站在父亲墓前,任小新都会有新的感悟,每一次和父亲墓碑上的照片对视,他就会把父亲当成自己人生的坐标点,好像父亲给了他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0 阅读:25

奇葩历史观点

简介: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