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进口小麦完全替代的“中裕模式”|探“先”山东

新黄河 2024-05-09 22:00:28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农产。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纬37°谷物种植黄金地带的滨州,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水土丰饶,形成了“黄金优麦区”,也成就了独具特色的“滨州味道”。

5月9日,“行走先行区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山东省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州中裕”),实地了解企业是如何从对小麦等原料深度开发,将一粒粒小麦“变成”600多种产品,“种”出一条完整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一粒小麦“种出”600种产品

看中裕“升级”之路

提起小麦制品,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面粉、馒头、面条、面包等食品,但在滨州中裕,已实现了对小麦的全价值利用。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位于山东省滨州工业园区。成立二十多年来,中裕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线下线上销售网络,产品走进全国2.2万家大型超市和30万家中小型超市。并在全国首创了“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中裕模式”,包含“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餐饮商超服务”等十大板块,率先打造了我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付蕊介绍,在小麦初加工时,仅提取小麦30%最精华部分,生产各类高档功能专用粉,以及品种繁多的面食制品。剩余70%小麦则进入深加工环节,形成了“初加工→深加工→精深加工→健康食品”的生产链条。“这种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间、产业链条各板块间互为源头、互为终端。”

为完善全产业链,中裕通过创新再造工艺流程,将种植、加工、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真正的上下游严密承接的闭合式循环。

“小麦深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酒糟’,通过饲料车间转化为液体蛋白饲料用于生猪养殖;产生的液体废弃物通过厌氧处理,产生沼气,并进一步转化为‘生物天然气’;沼渣、沼液通过有机肥车间加工成液体肥料,全部用于小麦基地培肥……”付蕊介绍,这样既大幅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彻底解决了加工、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面粉挂面、谷朊粉酒精、高纤维系列、糖醇蛋白肽系列、纯粮猪肉系列、烘焙系列、面食速冻系列……凭借这条绿色全产业链,中裕生产出了10大类600多种产品,每吨产值9140元,比传统加工提高2.5倍。

自育良种替代进口麦

助力35万农户增收5亿多元

好的产品,离不开优质原料支撑。

为培育好的小麦种,多年来,中裕将产业链向前端延伸,介入育种环节,相继组建了程顺和院士工作站、山东农业大学田纪春育种团队、中裕农业科学研究院育种团队,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自主育种能力的小麦加工企业。

强筋小麦、抗旱小麦、富硒黑麦……经过十余年的时间先后培育、改良出包括“裕田麦119”在内的数十个优质小麦品种。其中,“裕田麦119”“裕田麦126”已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中裕订单生产的小麦,也完全替代了进口小麦。

“为了确保‘优种产好粮’,中裕还介入订单种植环节,对于订单种植农户的小麦实行‘三免一加’的收购政策。”付蕊解释,对订单农户在供种、施肥、指导(种植)、收割、收购等方面进行“五统一”服务,从源头夯实产品品质。通过订单推广,公司建设优质小麦基地超18万公顷,带动35万农户年增收5.1亿元。

目前,中裕食品已吸纳本地农民工2700余人,季节性用工5400余人。在中裕食品的引领带动下,广大农民转型为现代产业工人,投身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记者:李庆斌 记者:张成地 编辑:曹梦佳 校对:刘恬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