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曹操,肯定人人皆知,可是就是有一件事儿一直热议不断——曹操为什么不直接把汉献帝给灭了,自己当皇帝,反而去挟持着他来号令众人呢?
虽然那时候的曹操权势如日中天,做个皇帝,小菜一碟,但他却从未自立为王过。直到曹丕称帝,才给了曹操 “魏武帝”的头衔。
那么,当初曹操到底是咋想的啊?
我们看看曹操那个时候的情形,他的地盘已经是天翻地覆的样子了,完全有条件去当皇帝,可他就是没当。
他就像个一身正气的英雄,不愿意做这种背叛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当时的情况是,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到了极点,搞得军队也乱七八糟。
先是有董卓专断权力,后面又来了李榷和郭汜这两个家伙搅浑水,东汉简直就要垮掉了。 曹操眼光独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这样做,也是迫于形势所逼。
他当时还是一枚小军阀,力量不够强大,而且跟他对着干的军阀也多,北方有公孙瓒、袁绍;南方有刘表;东方有陶谦、袁术;西北有韩遂、马腾;西南有刘璋等等,这些都是大大小小的军阀,起码有几十个。
曹操觉得自己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
大家都暗暗看着别人,准备撕破脸皮,把所有地盘都抢过来。可是呢,谁也没本事独自称霸全世界。面临这种情况,曹操只能找个借口,挟持了汉献帝到许昌,然后用他的话来命令各路军阀。
因为当时的人都觉得,出兵打仗得要有个理由啊,不能随便乱来。
虽然现在的东汉是乱成一团,但谁也不敢暗地里称帝,因为大家还有个共同拥护的老大——汉献帝。
要是有人这时候称帝,别的军阀都会群起而攻之。比如说袁术就是个例子,他就是因为想称帝,结果被全天下的人骂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哪儿敢称帝啊,不然周围那些军阀都得来打他,到时候他可能就得玩儿完。
跟汉献帝想到一块儿去了当时,东汉末年有好几个军阀,但是为什么只有曹操能拿到话语权呢?那是因为曹操和汉献帝的心思是一样的,他们都想尽快结束这场军阀之间的混战,让世界恢复和平。
而其他人呢,有的只是想把汉献帝赶下来,自己坐上去。不过既然曹操和汉献帝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曹操当然就没有必要去当那个篡位的奸臣,免得到时候背上历史上的恶名。
虽然大家都说曹操是个叛徒,但他至少没有真正把汉献帝给踢走,所以曹操也可以当成这件事没有发生过。
汉献帝心里明白,他手里已经没什么实权了,现在唯一能帮他实现统一国家愿望的人,就只有曹操而已。所以他只能紧紧抓住曹操这根救命稻草了。
内心的挣扎《述志令》中,曹操说,一开始他只想做一名郡守,建立自己的名誉,后来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就想建功立业,当个征西将军,这就是自己的人生理想。
从曹操这么说的这些话中,你能感受到,他其实还是挺想做个忠诚的臣民的。
虽然他心里可能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吧,不过至少表面上他装得还挺像回事儿,渐渐地,曹操在人们心中的忠诚形象也就树立起来啦。
然后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随之水涨船高。
可就算这样,他以前说过啥话也不能再收回了呀,如果这时候他敢称帝,那岂不是自毁形象吗?这也是为什么,他虽然很想当皇帝,但是始终没敢下定决心跨出那一步。
因为各种原因,曹操对于是否应该称帝这件事儿一直举棋不定,最后只能无奈地选择了放弃。
等到公元219年的时候,孙权给曹操写信,劝他赶紧称帝。连大臣们也都看过了那份信,其中不少人都表示赞同。然而曹操呢,却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
两年后,就在公元220年,曹操离开人世后在洛阳长眠不起,当时的年纪是65岁。
为了给曹丕称帝打好基础曹操有了汉献帝这块稳固的基石之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整个朝廷都在他手里掌握着。虽然他没有皇帝的正式名字,但实际上他已经有了皇帝的实际地位。所以对于眼前的这种状况,曹操已经相当满足了。
曹操自己心里并不打算把汉朝给推翻或者取代它,但他倒是希望自己的后代可以替他完成这个使命。比如说他被封为魏王以后,就迅速立好了太子,还确定了曹丕作为接班人。
在赤壁之战以后,三股势力形成了平衡状态。刘备、孙权两家人也都有想自立为王的念头,曹操肯定也不会落后他人。他在心里默默祝愿:希望我的子孙有一天能够完成我这个伟大的梦想,统一这个世界!
这下子曹操都已经老了,身体也不好,他心里明镜似的,要是他还活着,手下的那些兄弟们肯定还有点良心会跟着他干,万一哪天他没了,这帮人肯定也该解散各奔东西了,到时候整个天下岂不是更得闹翻天啊!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他就决定让曹丕接班,也就是催着他赶紧当皇帝。只要曹丕一出马,那大家就有主心骨啦,说不定还能从曹丕那里捞到更多甜头呢,这样的话,他们也就更愿意死心塌地地给曹家人卖命啦。
可如果曹丕不当这个皇帝,那大家都只能等着没前途,自然也就会慢慢散去了。
曹操心里清楚得很,这帮属下其实谁都希望能看到他登上王位,哪怕他自个儿觉得不行,可还是希望这帮人能多劝劝曹丕称帝,这样也算是平稳过度嘛,总比最后闹得天下大乱强,对他的后代也是好事一桩呀。
关键就在于,曹丕并没什么战功,他就是纯粹靠着继承曹操的位置才坐在那儿的,如果不给人家升个职,以魏国的那帮将军们的个性,怎么可能会真心实意地服从他呢?
所以说,曹操不自己当皇帝,其实也是在默默给曹丕称帝打下基础啊。
这么看来,从曹操不当皇帝这件事儿来看,他真是个既实际,心思又缜密的人呐。他不仅给自己的傻儿子曹丕打下了个江山,还给你把坐江山的事儿都给搞定了。
他的一生啊,就这么遗憾地结束了,虽然曾经被封为魏王,却终究未能成为皇帝。而相比之下呢,他的儿子曹丕,接替了他的工作,并且在公元220年正式宣布登基,成立了魏国。为了表彰曹操的功绩,他被追封为了魏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