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最花的衣,蹦最野的迪,如何度过硬核老年?

心链读书 2024-03-31 20:47:18

前两天我们发了篇文章《父母老后,为什么越来越难相处》,后台很多私信都在说自己其实也跟父母一样,害怕变老,更害怕自己老后就成了父母那样的人。

为什么你的父母,就是你年老的样子?

1

如何解释“老去后我就成了你”?

在心理学的家庭系统排列理论中,有一个“爱的忠诚”的理论。

出于对父母的爱,对家族传承的忠诚,孩子会做出跟父母相同的事,会重复一些相似的命运,甚至是厄运。

这是潜意识里面,我们希望跟父母链接,得到归属感的心理动力。

只是,这份对父母的跟随,往往是盲目地爱。

而且,我们的父母展现出的种种控制,强迫、依赖、打压、自以为是、焦虑和恐惧,也会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在心理暗示和家族系统忠诚性的双重影响下,左右着我们老去的岁月。

中科院和国家卫健委曾经联合发布过一份《中国老年心理健康白皮书》,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率只有30.3%,而农村地区仅为26.8%。

也就是说,在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只有不到三成的人心理健康水平良好。

面对20几年后,30几年即将步入老年的我们,你能确保,自己能心态良好地享受晚年生活吗?

2

硬核老人,突破你的限制性信念!

因为发射星舰,马斯克再度站在了热搜的焦点,同时,比马斯克更硬核的老妈梅耶·马斯克,也再次引发大家的热议。

梅耶·马斯克|图源网络

这是一位超级硬核的老太太,50岁时,以银发酷帅成为网红,60岁时,登上时尚杂志封面,成为高龄模特的代表。

70岁时,不仅出版了个人自传,还登上《时代》周刊。

如果你说,这是世界首富的妈妈,那么在中国,也有这样硬核的老人。

78岁,学习骑摩托;

79岁,赤裸半身,在T台上展示不输年轻人的良好体态;

80岁,在夜店学打碟;

王德顺|图源网络

85岁,又要学习开飞机!

他就是号称中国最硬核老头的王德顺。

如果你说,他们都是公众人物,那么在抖音上,还有一个百岁的资深吃货喻泽琴。

喻泽琴|图源网络

她吃甜食,撸串串,喝可乐、奶茶,无辣不欢,古灵精怪的表情和时不时从嘴里冒出的金句,爆笑圈粉707万。

在她103岁过世时,无数网友涌进她的账号悼念,希望自己也能活成她的样子。

@蔡昀思

在这些硬核爷爷、奶奶的身上,我们看到,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它从来不是人生的边界。

当90后甚至00后开始朋克养生的时候,很多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却韧劲十足,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当我们还在因为想做而不敢做,犹犹豫豫的时候,那些内心火热的老人,早已放下世俗偏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我相信除了出圈能被我们看到的,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存在这样,即便老去,也依然保持热情,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人们,而且只要你想,你也能有这样的养老状态。

3

如何拥有硬核的老年

01

用更深地看到,走出父母的影响

有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人生成功,就是活得跟父母不一样,这意味着,我们能走出父母的命运剧本,超越对家族忠诚的盲目的爱,活出自己的理想和节奏。

要穿越来自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书中,给我们指出了三种方式。

一,是重拾人生掌控权,过好自己的人生

对于一些父母过分的无理的要求,我们要有力量划清界限,超过界限的,要明确告诉父母做不到,这样自己才有空间喘息,有空间经营自己的人生。

电视剧《父母爱情》

二是对父母有同理心,理解父母

面对难以相处,让人窒息的父母,争论,愤怒,最佳的处理方式,是只和父母谈感情,不和父母讲道理。

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找出父母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理解父母,认同父母的感受,以宽容和同情的态度给予父母安慰。

第三是了解父母内心的伤痛,真正看见父母

在心理学层面上,父母的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往往与他们早年的创伤有关,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影响,很多时候并非她们本意,而是一种防卫机制。

02

重新定义人生,开创幸福老年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曾说过:“老年人即使身体老朽,但也不应该颓废丧气。”

比起以寂寞、凄凉来定义年华老去,不如以此作为转机,把它当作值得庆幸的全新生活。

先重新定义老年。

国务院前副总理吴仪,就是这样一位把退休当做新生的人。

因为忙于工作,即使出生在武汉,她也很少有时间有闲情坐下来,吃一顿家乡的美味。

当吴仪开启晚年离休生活时,她决定研究家乡的美食,真正享受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吴仪不仅能有模有样地做出地道的武汉家乡菜,还对美食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又开始自己种菜。

有人问吴仪,为什么到现在才开始热衷于烧火种菜呢?

她笑着说:“你们这就不懂了,过去我的生活都是满世界地跑,寻常百姓的生活多好啊,既有生气,还接地气。我啊,得把以前错过的日子倒过去,再过一遍!”

老去,其实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会有大把的时间,做以前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开拓更多的新的爱好。

其次,培养“钝感力”。

作家冯唐曾说:“每一个很牛的人都有一个笃定的核,这样在宇宙间才不容易被风吹散。”

这个“核”就是拥有一颗钝感的心。

与其被负面情绪控制自己,不如学会放手,把有限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当你过得钝感一点,就能笑看人生。

比如,前文提到的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即使年过70,依然身穿各种艳丽时尚的时装,展现出自信优雅的面貌。

正是内心的钝感力,让梅耶·马斯克从不在意自己会成为别人眼里的异类,只要你坚定笃定,你所热爱的,就会自然而然地贴合你,助力你自信绽放。

最后,年华老去,更要去热烈的爱。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讲到爱是每一个人的基本需求,没有任何年龄限制。

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要回避异性之爱,家人之爱,生活之爱。

就像生物界的用进废退,当我们自我设限,认为老年人不该谈论爱情,那么长此以往,我们就会连心动的感觉都会失去,从而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电影《我爱你!》

而且,老年人的爱情,更是时间累积下来的“深情”。

当一个人活得越通透的时候,越是能明白:爱的真谛,就是简简单单,又真实地陪伴。

哪怕日暮西山,哪怕世界荒凉,周围吵闹声一片,但庆幸,身旁有你。

从与老去的父母相处,延展到思考我们自己老去后的岁月,让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以平和的心态陪父母一起面对老年的课题。

也许我们不能完全改变父母,但至少可以从愤怒、懊悔、内疚、自责的恶性循环中逃脱出来,学会接受这一切,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尽可能照顾好父母的晚年生活,并不再步他们的后尘……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都应该勇敢去追求。

祝我们都能冲破生活给你设定的条条框框,有一个幸福的硬核晚年。

- End -

0 阅读:0

心链读书

简介:用心理学链接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