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新”而行向“高”而攀——菏泽市党政代表团赴长三角学习考察之常州篇

中国山东网菏泽 2024-02-28 09:29:54

2月26日,菏泽市党政代表团到达长三角考察学习,本次考察的第三站来到了江苏省常州市。通过学习经验、促进两市合作、巩固了两市友谊,进一步提升了形象,开拓了视野。

尽管这两座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差异,但它们都拥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常州

常州

常州古称毗陵,别称龙城,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吴之地,名士之邦。有着3200多年历史,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

菏泽

“清清菏水,浩浩雷泽,伏羲开辟,万代生辉。西对中原,东牵古运,北拱京津,南望江淮。地处鲁西南,手牵苏豫皖。古连济水,今依黄河。”

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鲁、豫、苏、皖四省交界地带,多元文化的交相融汇,孕育了菏泽璀璨的人文和厚重历史。

从苏轼到芍药:文化连接的桥梁

以花为媒,以历史人物为渊源,两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牡丹是菏泽最靓丽的城市名片,菏泽种植牡丹历史悠久,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

继牡丹之后,芍药鲜切花成为促进菏泽“美丽经济”发展的“引爆点”。2023年在网络爆火芍药鲜切花销量突破1亿枝,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苏东坡曾写《浣溪沙》词赞美芍药:“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秾点柳枝唇”。

常州,苏东坡人生最后一个驿站。

最好的文、最好的诗、

最好的词、最好的赋、

最好的字、最好的美食,

苏东坡都毫不吝啬赠予常州。

千年时光深处,

常州人读苏东坡诗文,

听苏东坡谈笑风生,

该是何等的幸福!

常州人爱苏轼、敬苏轼,东坡公园就是常州人为了纪念他所建,是苏轼在常州定居和病逝的地方,位于市区东部。

常州和菏泽的交通纽带

常州被称为交通枢纽之城。路网四通八达,沪宁城铁、沪宁沿江高铁、京沪高铁和沪宁、宁杭、扬溧、沿江、锡宜、西绕城高速等覆盖全境,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建成投运,高架道路闭合成环,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日益健全。

菏泽陆海空立体交通网形成。城市内的快速通道、平坦宽阔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一条条建成的铁路线,新开辟的航道······菏泽相继迈入“航空时代”“高铁时代”,构建起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效联通各片区各城市,编织着百姓的幸福生活。

在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历史上,常州和菏泽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常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江南段,是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之一。大运河的开通进一步促进了常州的繁荣,使其成为了南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下令开凿了从苏州望亭到常州奔牛,继而连通孟河以出长江的运河,全长约170公里,被称为延陵运河。它是京杭大运河开凿最早的一段,为当时吴国的经济、交通和商贸带来了很多便利。

菏泽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山东段,也是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之一。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在菏泽一带开凿了菏水,使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四大水系相连。

总的来说,常州和菏泽在大运河的通航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共谋发展产业

菏泽和常州的产业体系有所不同,这为两地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菏泽的 231 产业体系注重生物医药、高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机电设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而常州的 523 发展战略则强调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和文旅中轴的建设,以及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的打造。

通过互相学习,菏泽可以借鉴常州在产业创新和科技发展方面的经验,推动自身产业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常州也可以从菏泽的优势产业中获取启示,拓宽产业领域,实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这样的相互学习将促进两地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双方共同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共同繁荣。

菏泽的 “231” 产业体系注重生物医药、高端化工、商贸物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而常州的“523” 发展战略则强调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和文旅中轴的建设,以及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的打造。

通过学习,菏泽可以借鉴常州在产业创新和科技发展方面的经验,推动自身产业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菏泽与常州,它们各自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如同两条奔流不息的江河,汇聚成共同发展的洪流。

让我们共同期待,菏泽与常州的友谊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共同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为两地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0 阅读:11

中国山东网菏泽

简介:在这里,感知菏泽,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