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武松要出家,只因他害了武大郎,你看他当年把什么给了潘金莲

耳东品文史 2024-04-19 00:01:58

有人说读《水浒传》的体验就如同是在坐过山车一般,故事初期各路好汉集结的过程自然是如同爽文一般,各种反转打脸让人大呼过瘾,到了原著第七十一回,梁山集齐了一百零八位头领之后,剧情可谓达到了最高潮。

然而谁能想到在后来的征方腊一役中,梁山好汉死伤惨重,甚至后来得胜归朝的好汉们也未必能得善终,着实是惨。

而其中最让人不解的莫过于作者赋予武松的结局,他为何要出家?结合书中的细节来看,一切早有伏笔。

一、遁入空门的武松

原著倒数第二回中,武松是彻底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行者”,他选择遁入空门出了家。

所以武松出家的理由是什么?

从明面上来看,有两点,其一是他那身头陀装束。

(武松剧照)

之所以前文说武松最后是成了真正的“行者”,是因为他在故事初期是当了很长时间的假行者,他化身行者,不过是因为他从孙二娘夫妇那儿得了一身头陀装束罢了,那时候的武松其实并未出家,是徒有虚名的行者,所以此时他才选择出家真的做一回和尚?

除此之外,还有武松被斩断一臂,令他心灰意冷。

征方腊的途中,那方腊手下“灵应天师”包道乙是斩断了武松一臂,自那之后,武松便一蹶不振,而宋江则是扮演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毕竟武松手臂被废之后,他们之间是有这么一段对话:“当下宋江看视武松,虽然不死,已成废人。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己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

连兄弟都觉得他已成废人,所以他才遁入空门?

或许并非如此,而是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之后,他回首去看自己的过往,才发现自己所遭遇的种种悲剧,其实都是自己种下的祸根。

二、前路艰难的行者

武松是个怎样的人?他固然有英勇的一面,有一身不俗的武艺,但也正因为他仗着自己有本领,我行我素惯了,以至于做出了不少出格的事。

比如他当年流落柴进府上,就是因为一时冲动打了人,对方生死未卜,他只得逃命。

而在柴进府上,他还差点打了大名鼎鼎的宋江,得亏宋江不与他计较,还认了他这兄弟。

(武松被抓剧照)

其实故事只发展到这里的话,武松这冲动莽撞的性格还不至于铸成大错,但他后来经历的种种悲剧,却都是因为一件事而起。

他醉打蒋门神,是因为落入大牢,得了施恩的好处,与张都监结仇,也是因蒋门神事件而起,甚至最后他不得不在二龙山落草,过那绿林草寇的日子,也都是因为前面发生的一切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可这些事都是因何而起?

答案很简单,正是因为他杀了自己的嫂嫂潘金莲。

武松杀嫂没有任何问题,那女子确实该死,正如书中呈现的那般,潘金莲初登场时,书中就有提到这么一句:“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会风流,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

她确实是风流成性,但有武松坐镇,潘金莲原本也不至于真的做出什么,她多少会忌惮武松。

(西门庆、潘金莲剧照)

可谁能想到,武松离开大哥家没多久,武大郎就被潘金莲和西门庆给害死了,这才有了武松杀嫂,自己沦为囚犯的结果,同时他的兄长也丢了小命。

而这件事在武松看来,或许该怪他自己。

三、自己种下的祸根

正如前文所言,如果武松没有与潘金莲撕破脸,或许潘金莲和武大郎还能保持表面的和平。

就如同高衙内调戏林娘子,林冲却还要在门外敲门,没有直接选择破门而入,就是因为不愿意捅破那层纸。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杨雄身上,若不是石秀将潘巧云和裴如海的关系点破,杨雄大可继续糊涂度日,不至于杀人落草。

(杨雄、潘巧云剧照)

有些事情,都是有蛛丝马迹的,林冲和杨雄不是不知情,而是选择装傻,人嘛,难得糊涂,都是装的。

再回到武松和潘金莲身上来,潘金莲见了武松之后便有了撩拨他的想法。

书中只道:“那妇人欲心似火,不看武松焦躁,便放了火箸,却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跤。武松睁起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

此时武松就算是与潘金莲撕破脸了,自己的小叔子知道了自己的为人,潘金莲还如何能与武大郎装得下去?正是在此事之后,潘金莲才有了杀武大郎的想法,可以说是武松逼得潘金莲这么做的。

可潘金莲明明知道武松是狠人,又怎会贸然撩拨武松?

答案很简单,她误会武松了,是因为武松的一个无心之举,就因为武松也送她东西了。

(武松、潘金莲剧照)

书中只道:“过了数日,武松取出一匹彩色段子与嫂嫂做衣裳。那妇人笑嘻嘻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叔叔把与奴家,不敢推辞,只得接了。”

武松只是客套一番,但潘金莲却难免多想。

后来的武松回想起此事,如何能不后悔,别说武松不会这么想,越是心思细腻,越是照顾他人感受的人就越容易把错误往自己身上揽,当他经历了那么多,又断了一条手臂,回首往事时,自然会越想越不该。

若当初武松没让潘金莲误会,从一开始就与嫂嫂划清界限,或许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了,可一切都晚了,此时的他唯有出家,方可逃避这俗世的困扰。

0 阅读: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