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曾两度被宋仁宗过继为皇子,因过度患得患失一度疯狂

史海撷英 2023-11-06 16:32:33

世人都道,宋仁宗的皇后曹氏是大宋贤后中的“金字招牌”,与宋仁宗恩爱有加,辅佐其共建仁政佳话,而且还主动为了子嗣问题作出让步,用封建思维方式来说,曹氏算得上是识大局且值得称颂的女子。

然而在大宋王朝之中,有一位身份地位显赫,几乎要与曹太后平起平坐的人,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办法说服自己去尊敬或喜爱曹氏。他非曹氏亲生,虽有母子之名,却无母子情深,他在宋仁宗和曹氏的膝下,蔓生出患得患失的惶恐,而这种妄自菲薄的情绪,并未随着他的年岁增长而消失,反倒愈演愈烈,直到在阴差阳错之下继承了皇位,巨大的精神压力终于挫折了他,使他深陷病痛,疯魔到忘记皇室规矩,在前来关照的大臣面前,道了句“太后待我无恩!”苏辙《龙川别志》就记载了此事:“英宗皇帝,濮王十三子也,故本宫谓之十三使,母曰仙游县君任氏,或言幼时父兄不以为子弟数。仁宗晚年无子,遣内夫人至濮宫选择诸子,欲养之禁中。英宗初不预选,选者无一可。既晚,内夫人将登车矣,英宗匍匐屏间,见之惊曰:‘独此儿可耳。’众皆笑。内夫人独异之,抱之登车,遂养于慈圣殿中。时宣仁皇后以慈圣外甥,亦为慈圣所养。稍长,将以进御。仁宗曰:‘此后之近亲,待之宜异,十三长成,可以为妇。’慈圣从之,后卒成婚。英宗在藩邸,恭俭好学,礼下师友,甚得名誉。嘉祐末,仁宗不豫,大臣议选立宗室子。仁宗勉从众议,立为皇子。然左右近习多不乐者。帝忧惧,辞避者久之。及仁宗晏驾,帝即位,以忧得心疾。大臣议请慈圣垂帘。帝疾甚,时有不逊语,后不乐。大臣有不预立皇子者,阴进废立之计,惟宰相韩琦确然不变,参知政事欧阳修深助其议。尝奏事帘前,慈圣呜咽流涕,具道不逊状。琦曰:‘此病故耳。病已,必不尔。子病,母可不容之乎?’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少间,修乃进曰:‘太后事仁宗数十年,仁圣之德,着于天下。妇人之性,鲜不妬忌者,温成之宠,太后处之裕如,何所不容,今母子之间而反不能忍耶?’太后曰:‘得诸君知此,善矣。’修曰:‘此事何独臣等知之,中外莫不知也。’太后意稍和,修复进曰:‘仁宗在位岁久,德泽在人,人所信服,故一日晏驾,天下禀承遗令,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今太后一妇人,臣等五六措大耳,举足造事,非仁宗遗意,天下孰肯听从?’太后默然久之而罢。后数日,独见英宗,帝曰:‘太后待我无恩。’公曰:‘自古圣帝明王不为少矣,然独称舜为大孝,岂其余尽不孝也?父母慈爱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唯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可称耳。今但陛下事之未至耳,父母岂有不慈者?’帝大悟,自是不复言太后短矣。熙宁中,欧公退居潁上,辙往见之,闲言及此,公曰:‘古所谓社稷臣,韩公近之。昔上在潁邸,方人情疑贰,公招记室王陶,使之密劝王倾身奉事慈圣。王用其言,执家人礼,至亲奉几筵,进饮食。慈圣由是归心,而大计始定。’”

对曹氏心生畏惧的皇帝便是宋仁宗的下一任继位者宋英宗赵曙。他原本是濮王庶出的第十三子,应当是注定要籍籍无名一辈子的命运。

可当时在位的宋仁宗是人人共识中的“生儿困难户”,于是群臣向其劝谏,可以从宗室子弟中挑选一个养子先养在膝下,宋仁宗拗不过群臣,于是便悻悻然应许了下来。于是宫人便从濮王府中带走了赵曙,就此年仅三岁的赵曙认叔父为父,而认姨妈为母,成为宫中皇子。

幼年心性还未定型,赵曙隐隐约约感觉到身份的转变,同时开始期许名正言顺成为皇帝的未来,于是刻苦学习,努力以皇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四岁,仁宗养于内。宝元二年,豫王生,乃归濮邸。帝天性笃孝,好读书,不为燕嬉亵慢,服御俭素如儒者。每以朝服见教授,曰:‘师也,敢弗为礼?’时吴王宫教授吴充进《宗室六箴》,仁宗付宗正,帝书之屏风以自戒。景祐三年,赐名宗实,授左监门卫率府副率,累迁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

赵受益

然而古代帝王大多都希望让自己的亲生血脉继承皇位,不愿意将江山拱手相让,宋仁宗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忽视了赵曙的存在,沉迷于为子孙满堂打下基础。站在宋仁宗身旁的曹氏自然举双手双脚赞成丈夫的想法,所以也刻意忽视了赵曙的存在。宫中的生活也因而变得比在濮王府的生活还要无聊且艰苦,宫人知道他的身份特殊,因此白眼视之,有时还会疏忽掉赵曙的伙食。

赵曙八岁时,宫中终于传来男娃娃的呱呱坠地之声,宋仁宗抱着大胖儿子的欣喜之余,命人将备胎皇子赵曙打发出宫。“宝元二年,豫王生,乃归濮邸。”直到这时,他终于对自己在宫中的尴尬定位有了清晰的认识。尽管宫外生活天差地别,但赵曙知道现在他的性命是有保障的,于是便努力适应闲散宗室的生活。

然而事与愿违,宋仁宗三个儿子悉数早夭,尽管再怎么努力,也再没有第四个儿子的消息。对此,宋仁宗急得焦头烂额,而大臣们比他更着急,不断谏言复位赵曙的身份。“皇祐二年,为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嘉祐中,宰相韩琦等请建储,仁宗曰:‘宗子已有贤知可付者,卿等其勿忧。’时帝方服濮王丧。”赵曙虽然是君臣博弈中的主角之一,但是他却不曾发表任何意见看法,生怕自己过于高调,引人注目,特别是引来宋仁宗的怀疑。

君臣之间的竞争最后因为宋仁宗病崩而不了了之,可是这个皇帝到驾崩也不肯留下立赵曙为皇太子的遗诏。曹氏陪伴宋仁宗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对丈夫的心思心知肚明,以至于在其驾崩后还紧闭宫门以此隐瞒驾崩的消息。“嘉祐八年三月晦日,帝起居尚安,夜一更,遽索药,且召后。后至,帝指心,不能言。宣医投药,已无及矣。帝崩,左右欲开宫门召两府,后曰:‘此际宫门不可开,但以密敕召两府,令黎明入。’又三更令进粥,四更再召医入,使人守之。翌日,两府入,后哭告以上崩,令召皇子嗣位。”

曹氏也曾在宋仁宗晏驾后,焦急询问诸位大臣,官家无子,那天下该如何是好?至此也足以见得,曹氏压根就没有将养子赵曙视若己出。而大臣表示曹氏膝下的赵曙就是皇子。天下不可无主,曹氏最终做了妥协,将赵曙传唤到了宋仁宗的病榻前,在此宣告新帝继位。赵曙前来,看着已然没有呼吸的养父,他的喉咙好似也被什么攫住了,呼吸不畅,一时之间根本不知道该做何表情才好。

赵宗实

赵曙稀里糊涂坐上皇位,曹氏因此成为了垂帘之内的太后。皇宫秘闻虽会走漏风声,但却不会传得完整,世人看到的是,曹氏惜爱养子便收作嫡子,现在还将其扶持上位,实属佳话一段。

赵曙成为宋英宗,仍然活在曹氏的监视之下,常年来的患得患失和担惊受怕,几近摧折了他的精神,于是终于不堪重负,在宋仁宗大殓之日生发了疯病。借着发病之便,将对曹氏的种种不满藏在疯言疯语里吐露出来,以此抒发此间郁闷和痛苦。

宋英宗赵曙仅仅在位四年便潦草地结束了人生,期间还有整整一年沉沦在疯病之中,推脱了所有的朝政。世人都以为赵曙走运能成为曹氏的孩子,然而曹氏从一开始就将全身心投入到让丈夫能够拥有亲生儿子的事业当中,压根就从未将赵曙放在眼中。赵曙从来没有体会过来自曹氏的母爱,反倒在精神上受尽折磨,因此谈何来母慈子孝?

1 阅读:97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