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从死囚变战神的大唐第一名将,一生无败仗,为何得不到信任

元柏评历史 2023-09-15 01:18:00

公元644年,李世民远征高句丽。已经74岁的李靖卧病在床不想再踏上疆场,李世民听说后亲自登门探望,他拉着李靖的手说道:当年司马懿七十岁病重时还能篡夺魏国,你也要勤勉啊!李靖听完一身冷汗,急忙下床随李世民出征。

李世民

说起大唐王朝最会打仗的人,人们首先会想起唐太宗李世民,被封为“天策神将”的他更是打下了大唐的半壁江山。但李靖论带兵,论谋略都不亚于李世民,所以李靖是李世民初定天下的重要功臣,也是李世民唯一一个忌惮的人。

我们对正史中的李靖并没有像演义中托塔天那么熟知,在演义里面,李靖是何等风光,既是陈塘总兵哪吒生父,又是统领天兵的托塔天王。但是这些其实都是传说,和正史中的李靖没有什么关系。

正史中的李靖一生政治处境都非常的凶险,始终在死亡边缘徘徊。史书当中记载他一度阖门自守,杜绝宾客,所虽亲戚不得妄进。李靖这样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不是抑郁症,至少也是郁闷了。一个战绩爆表的初唐名将是什么将他逼出抑郁症呢?那是因为老板对他不放心。

李靖

这一切要从李靖的政治污点开始说起。

早在李渊密谋反隋的时候,李靖就干过一件事,这就是“自锁上变”。当时的李靖看李渊要造反,就打算到扬州向隋炀帝告发李渊的阴谋。李静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隋王朝的统治下,让自己的官职地位更稳固些。

但是这件事诡异之处是李靖自己带了个枷锁去见了隋炀帝,李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参与了李渊谋反的事,但是由于革命一直不坚定,想要反水去告发李渊带罪立功。可让李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渊这一路势如破竹高歌猛进。李靖还没到扬州,长安就沦陷了,就这样李靖就被抓了。

李渊是准备把李靖当做叛徒的典型直接杀了以儆效尤,可就是在临刑之前李靖突然大喊:

公兴义兵,欲平暴乱,乃以私怨杀壮士乎。

这是李靖一生当中在老板面前话最多的两次之一。李靖在老板面前话少是出了名的,据史书记载,他在朝廷上汇报工作时,经常支支吾吾的半天也蹦不出一个字来。其实李靖不是不会说话,而是不想说话,或者是想把话留到最关键的时刻去说。

李渊

这一次李靖眼看自己的脑袋要落地了,他说出来的话水平就非常高。复盘当时李靖说的话,我们不难看出他并不是哭天撼地的求饶,而是理直气壮的质问李渊:你拉起队伍闹革命,不就是为了推翻隋王朝的腐朽统治吗?现在你就因为这点事儿要杀掉我这个人才,天下人怎么看你。

李靖之所以敢在临死关头说出这样的话来,说明他了解李渊。在他心里面是认定李渊这个人要做曹操的,所以他才这么说。

东汉末年,当时的谋士怂恿张绣第二次投降曹操,张绣之前已经投降过一次了,所以张绣认为自己再去投降不就是送死去吗?结果这个谋士让张绣放心放心去投降,曹操是个干大事的人,而不是嗜杀成性的造反者。曹操要的是人才,他需要向天下英雄做出一个姿态来,至少表面上会非常的宽待归降之人。

曹操没有杀掉张秀,同样李渊也没有杀掉李靖。但是李靖自锁上变这个污点,在李渊心里可是再也洗不掉了。

如果不是李靖才能过人,武力值爆表,那他早就已经死了好几回了。

因为李渊对李靖极为不信任,但是正是用人之际,所以李渊长期把他安排在边疆地区任行军总管。这一方面是想利用他的指挥作战的才能守护边疆;另一方面也是万一李靖有什么越权之举,直接就在边境砍了。

李靖出兵

在大唐的建国初年,萧铣以梁朝皇族后裔的身份,趁着乱世控制了长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定都江陵(今荆州)。萧铣仗着长江天险和李渊对抗,李渊于是就派李靖去攻打萧铣,但是给他的兵又非常的少,李靖肯定是要打一场以少对多的战斗了。

公元620年,李靖和萧铣的对决在硖州展开,硖州的地形非常复杂,山区、丘陵层叠,不久从硖州前线传来李靖的部队受到萧铣的阻击,推进缓慢的消息。李渊一直等的机会可算是来了,在暗地里给硖州郡都许绍下了一个手诏,让他杀掉李靖,不用罪名,秘密处决。

但是上天再一次眷顾李靖。许绍还算是个明白人,他认为李靖是个将才,所以不仅没有杀害他,而且还为他请命,李靖这才勉强逃过一劫。

根据史书的记载,李靖到死都不知道这个杀他的命令。李靖只是以最快的速度率八百精兵擒获五千俘虏的战绩回击质疑他的人。李渊又变得很高兴,对朝中的大臣们说:

使功不如使过。

李渊为了体现自己的大度,给李靖发了一道手谕:

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妄之矣。

李渊口口声声强调李靖过往的过错一笔勾销,其实他根本没有忘,反而记得是死死的。李靖依然不发表意见,本本分分的在第二年就把萧铣给消灭了。

萧铣

李渊的心头大患被解决了,开心的不得了,凡是参与平萧铣的功臣全部论功封赏,然后开开心心的把李靖弄到了岭南,实则是被贬得更远了。

李世民上位后,李靖备受重用,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左仆射(从二品,相当于首相)等要职,成为朝廷重臣。

李靖这个人能力实在是太强了,大唐的边境有什么乱子?李世民第一个要找的肯定是他,而每次得胜而归之后的高官厚禄只是李世民的抚慰和笼络李靖的手段。李世民表面一副你办事我放心的样子,其实内心里和他爹一样,对李靖是极度不放心的。

公元629年,李世民下诏派几路大军讨伐东突厥,由李靖担任总指挥。虽说总指挥是李靖,但尴尬的是,受他节制的几路大军首领的爵位都比李靖的高。

对于李世民来说,李靖是一个他不得不用的人,也是一个不得不防的人。李靖还是一如既往没说话,用战场一个个的捷报证明着自己。第二年就直接俘虏了颉利可汗,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按照太上皇李渊的话说,这场胜利是自刘邦遭白登之围以来,对抗外族的最伟大的胜利。

在庆功晚会上,李渊亲自弹琵琶,李世民更是亲自起舞,场面甚是和谐欢乐。但作为前线总指挥的李靖,却享受不到这样的气氛。史书记载,在李靖打胜仗的前后,接连两任御史大夫都对他进行了弹劾,罪名是攻破颉利可汗牙帐后纵容部下烧杀劫掠。

果不其然,李世民抓住了这次集体弹劾的机会,昭见李靖进行思想谈话,指着李靖的鼻子把他狠狠的给臭骂了一顿。李靖本来就话不多,也不进行过多解释,只是时不时的点头谢罪。

李世民看到李靖默不作声,就和他说了一个故事:隋朝有个名将叫史万岁,他曾经也大破突厥,但是隋文帝却有功不赏,最后被人挑唆还将其斩杀在朝堂之上。

史万岁

随后李世民给李靖说了12个字:

朕则不然,录公之功,赦公之罪。

这意思就是说:我李世民不是隋文帝那样的人,对于李靖你是有功就赏,有罪不罚。李世民不但用史万岁的遭遇对李靖进行敲打,而且未加核实就认定李靖是有罪的,只是我做为皇帝宽宏大量不追究罢了。

李世民把帝王驾驭之术在李靖身上玩得明明白白的。没过多久李世民又找到李靖,告诉他:此前御史大夫对你的弹劾都是无中生有。我已经查明白了,你不要往心里去。同时还给李靖加官进爵,金银珠宝赏了一大堆。

李靖也是人,又不是托塔天王,性命只有一条,他能不往心里去吗?但是不管老板之前说有罪或者无罪,甚至御史大夫的弹劾,都极有可能是老板授意的。

李靖还是懂得为官之道的,无论老板说啥,自己都不辩解。如果一定要跟老板争个面红耳赤的话,估计他即使没罪也会被整的很惨,这种事情在封建时期太常见了。

转眼间李靖已经六十四岁了,以腿脚不方便为由向李世民请示退休。李世民是非常爽快的就同意了,还不忘以老板的身份给李靖上了一课:古往今来身居富贵而又知足止步的人太少了。大多数的人要么是才不堪用,要么是身体有病,即使这样呢这些人还是不愿意放弃职权。

李世民这已经不是明褒暗讽了,简直就是赤裸裸的阴阳怪气。

公元635年,李靖的退休生活还没有开始,吐谷浑就入侵凉州了。李世民找到了李靖,给了他一根拐棍,就让他上战场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李靖太能打了,李世民也知道非他不可。

李靖出马大破吐谷浑,再一次用展示了他的能力,但他永远也跳不每次得胜而归必有凶险随身的魔咒。但这一次确实有点过分了。

当时的利州刺史等人就直接说李靖要谋反,李世民的处置方式也挺有意思的。李世民先是命令司法机构仔细核查李靖谋反的证据,可见他心里面仍然相信六十五岁的李靖会谋反,但最后也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李靖谋反的证据。略显尴尬又气急败坏的李世民将这些诬陷李靖的人给流放了。

在这个事情里面从头到尾李靖最能沉得住气,还是如前几次一样什么辩解的话都没说,只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任何人都不见,其实李靖就是把自己给软禁了。因为他心里清楚想不想谋反不是他能够决定的,而是要看李世民想不想杀他。

俗话说“能力大责任就越大”,李靖就属于这类人。本来退了休就可以远离是非之地了,但还是被李世民让拉出去教侯君集带兵打仗的方法。没想到,李靖又让侯君集参了一本。

这个侯君集当时在学习兵法的时候就总觉得说李靖是心不在焉,没有尽心的教自己,于是也就向李世民告发李靖要谋反。

侯君集

李靖这一生是战功赫赫,对大唐也很忠诚,那为什么屡次遭到同事的污蔑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细思极恐。除了同僚嫉妒他的功劳外,与李家两代老板刻意纵容属下对他的污蔑也有很大的关系。

李靖是大唐第一名将,这个是唐王朝官方颁布的,何况大唐南、北、西三面军事危机都是李靖搞定的,可以说没有李靖,大唐不可能这么顺利。贞观盛世一大半的武功,都要归到李靖的名下。

这么有能力的一个人,聪明的老板不可能放着不用,但用了又怕功高震主野心膨胀,更何况李靖还是个有污点的人,老板进退两难还能怎么办?只能用政治谣言时刻敲打警示李靖,让他时刻都处于在高压和危机当中,老板就是要让李靖战功赫赫的同时内心焦灼,不敢又非分之想。

李渊、李世民父子的政治手段,比历史上大多数的帝王要高明多了。他们不杀降臣,不杀功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所以才能够把李靖的军事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李靖遇到的这两任老板都不是这样的人,而是“用人照疑疑人照用”,李靖一次一次涉嫌过关最终平安落地,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自己功成名就,他的老板也是赚的盆满钵满的,以至于后世几乎没有人李世民总是防范李靖的这个险恶用心,通通都称赞他是知人善任的贤君,李靖也是李世民自我塑造一代贤主形象的一个模板之一。

李世民

再仔细想想,李靖最终能够平安落地的原因,离不开他与两任老板的关系处置的高明之处。

首先李靖确实没有谋逆的心,这一点保住了他的安全。在那个伴君如伴虎的环境里稍有不慎,小事都会被无限的放大,哪怕他长十个脑袋,也不一定够砍的。何况他是一个有前科的人,至少在他两任老板的心里面始终都是这样认为的。

其次就是李靖他本人应对谣言诬告的态度。这可以说是堪称经典,当老板怀疑你的时候,不要申辩也不用抗议,如果那样的话,只会让你的损失更为惨重。即便口头上把老板怼的哑口无言,证明了自己是有多清白无辜,但老板依然可以用手中的权利,轻则免职重则去死。不得不说李靖对权利的动机是优深入理解的。哪怕就到了晚年,他也时刻表现出“我行我上”的积极态度。

公元644年,李世民要亲征高句丽,在临走之前还不忘故意试探李靖说:你这一生戎马征战,为我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只有东边的高句丽还没有打,你怎么看?李靖赶紧回话:

臣往者凭籍天威,薄展微效,今残年朽骨,唯拟此行。陛下不弃,老臣病期寥矣。

李靖画像

这是他一生当中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老板面前说了这么多的话。李靖把之前的战功全部推到了老板的身上,然后表态说打高句丽自己能够随行,希望老板别嫌弃自己年纪大了。李世民也没有立刻同意,毕竟李世民的只是想试探一下李靖的态度,心满意足的就走了。

这下年迈的李靖终于上岸了,一辈子如履薄冰,这次李世民对他却彻底的放心了。

0 阅读:28

元柏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