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原名杨钊,是唐朝著名的权臣和宰相,他的一生与唐朝的盛衰紧密相关。
他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因为杨玉环得宠而飞黄腾达,最终升任宰相,封卫国公。
杨国忠深知要在政治上取得成功,必须攀附权贵。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权势显赫的宦官李辅国。通过溜须拍马、讨好巴结等方式,他成功地获得了李辅国的信任和提拔,成为了朝廷中的一名要员。
此后,他继续利用各种机会结交朝廷重臣,并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
此后,杨国忠利用其族妹杨玉环的宠信,迅速在政治上崛起。他在唐玄宗晚年时期执掌朝政,因专权误国和败坏朝纲而声名狼藉。
他在政治上专横跋扈,大肆贪污,朝廷内外馈赠的礼物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他家里所积存的缣多达三千万匹。
随着权力的增长,杨国忠的野心也逐渐膨胀。他开始肆意干预朝政,把持人事任免大权。凡是反对他的人一律被铲除,凡是巴结他的人一律得到升迁。
他还在朝廷中安插亲信,控制了整个政治局面。他的行为引起了其他官员的不满和抵制,但都被他一一镇压下去。杨国忠还利用自己的权力横行霸道、贪污受贿、胡作非为,使得当时的朝政一片乌烟瘴气。
他的政治行为不仅引起了朝内外的不满,还与边境的节度使安禄山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这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杨国忠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是最早发现安禄山有反意的人之一,不仅在唐玄宗耳边不断说安禄山会反,还逼迫安禄山造反,以证明自己的忠诚。
安禄山最终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安史之乱。杨国忠在叛乱中的行为,包括对叛军的盲目乐观态度和在潼关失守后的错误决策,都对唐朝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国忠在唐玄宗的逃亡途中被士兵杀害,这是因为士兵们对他的不满已经积累到了极点。
尽管他的死平息了兵变的危险,但他的死亡也反映了唐朝末期政治腐败和内乱的严重程度。至于他的贡献,虽然在对待吐蕃人入侵的问题上,杨国忠主张反击,甚至主动出击,但这些行为并不能抵消他在安史之乱中所起的负面作用,
杨国忠的一生是一个典型的权臣故事,他的崛起和堕落与唐朝的盛衰紧密相连,他的政治行为和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