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精神”助推新时代中印尼合作

华舆 2024-05-17 13:50:39

参考消息网5月16日报道 600多年前,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规模宏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足迹遍及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中国同当地友好交往和经济交流的佳话。

在七次传奇的下西洋探险中,郑和船队多次驶向风光旖旎的爪哇岛。在这片多彩的土地上,他们不仅与当地进行互利的经济贸易,还建立了坚固的友谊。这些交流不仅促进双方的繁荣发展,也奠定了中印尼两国长久友好往来的基石。

发扬睦邻友好的“郑和精神”,中国与印尼继续在互利共赢原则下深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两国友好合作注入新动力。

纪念航海传奇

三宝垄是印尼中爪哇省的首府,坐落在爪哇岛北岸。相传当年郑和船队抵达这里时,副使王景弘患重病,船队被迫停泊于此。郑和率众登岸,发现一个可供栖身的山洞,于是郑和留下十名随从、一些药物、食品和一条船,将王景弘安置于洞内养病,随后继续航行。

郑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在七次下西洋中,郑和多次率船队停靠在三宝垄地区。为纪念郑和及其船队,当地人民建立了三保洞。随着时间流逝,这座城市也被命名为三宝垄,以纪念这位伟大航海家。

自15世纪初建立至今,三保洞几经修缮,现今已发展成中华园林式的寺庙建筑群,并成为三宝垄标志性景点。三保洞共占地3.2万平方米,由三保洞、土地洞、船舡爷庙、铁锚庙和福兴庙等五座独具风格的中式建筑群组成。这些飞檐歇山顶建筑以红金色调为主,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精髓。屋檐下一排排大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浓郁的中式美学韵味。三保洞大殿匾额上“三保大人”四个烫金大字格外醒目,与大殿前方广场上身穿明朝四爪蟒袍、手持航海图的郑和雕像相互呼应,共同讲述一段跨越大洋的历史传奇。

在三保洞,参观游客络绎不绝,献花进香者排起长队。人们怀着虔诚心情,表达对这位伟大航海家的敬意。这是对“郑和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和平与友谊的祈愿。

来自中国的游客周伟峰说:“虽然三宝垄不像巴厘岛和万隆那么有名,但对中国人来说,这里有特殊意义,因为郑和曾经在这里留下足迹,他的故事和精神在这里传承,他敢于探索的开拓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当地时间4月24日,“2024中国—印尼校企合作峰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图为峰会开幕现场。(图片来自中新社)

架起心灵桥梁

寒来暑往,物转星移。尽管六百多年岁月流逝,但郑和在三宝垄留下的中华文化印记时至今日仍在影响着当地人民生活。

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开启了中国与印尼的贸易新纪元。船队满载着中国珍宝,如精致的青花瓷器、香气四溢的龙井茶叶、光滑柔软的绸缎,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在印尼引起巨大轰动。郑和不仅带来物质财富,还为当地引进中国领先的农业技术,如水稻耕种法和丝绸生产技术,极大提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和手工业水平。同时,他还将中国烹饪技艺带到印尼,如将黄豆做成营养丰富的豆饼和口感细腻的豆腐等。这些新食品不仅丰富了印尼的饮食文化,也促进了当地农业多样化发展。

三保洞工作人员特尔诺说:“随着郑和的到来,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传入印尼,印尼的热带香料、宝石和其他产品也随着郑和船队进入中国。郑和的航海活动不仅在经济上拉近中国和印尼的距离,更架起一座心灵桥梁,使两国的交流和合作持续至今。”

据特尔诺介绍,相传中国农历六月三十日为郑和在三宝垄登陆的日期,每年这一天,当地华侨华人都会组织盛大纪念活动。市民抬着三宝公圣像上街游行祭拜,象征郑和故地重游,并伴以舞龙、舞狮、演戏等活动,参与者往往多达万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郑和的航海精神和他带来的文化遗产,已深深融入三宝垄地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续写合作篇章

郑和下西洋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但郑和带来的不是枪炮和掠夺,而是贸易和友谊,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推向历史顶峰。如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等众多国家在此倡议下开启新时代的合作篇章。

作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金字招牌,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历史名城万隆,将两城通勤时间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6分钟,安全、绿色、高效、舒适的出行方式为印尼民众创造了美好出行体验。

印尼海洋与投资统筹部副部长塞普蒂安·哈里奥·塞托说:“雅万高铁彻底改变了雅加达和万隆之间的交通方式。我们渴望与中国扩大合作。”他还表示,与中国合作建设高铁不仅让印尼引进了先进技术,还通过知识转移增强了人力资本,希望这种合作能够长期持续,进一步推动实现印尼的互联互通目标。

从雅万高铁飞驰的列车,到芝拉塔漂浮光伏项目在阳光下闪耀的太阳能电池板,从巨盾镍业项目炼厂中高耸入云的烟囱,到“两国双园”内交织的文化与商机,这些“一带一路”项目如同在印尼土地上播下的希望之种,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它们不仅极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还为印尼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展现了中印尼合作的巨大潜力与成果。

三宝垄当地华人陈庆声说:“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可以通过和平贸易和文化交流来成为好朋友,实现互利共赢。这种和平友好的相处方式,对于现在的中国和印尼加强交流合作也有重要借鉴意义。希望中印尼能一直保持郑和精神,推动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更大发展和合作。”(完)

作者/陶方伟

来源:参考消息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