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失了民心、垮台是顺应天意吗?

一笑了之之 2024-04-05 02:05:05

1、当时的周幽王虽为君王,但其执掌的江山已大不如前。多年的征战与剥削让百姓生活困苦,朝野上下都对他的统治心生怨气。在此情况下,诸侯国对周幽王的困境无动于衷,甚至认为周幽王的垮台是顺应天意。

况且,幽王不顾国家安危,频繁征伐,让各个诸侯国的日子都过得苦不堪言。既然周幽王已经失去了民心,那么诸侯国也就没有了帮他的必要。

而且,周幽王生活奢靡,对王公大臣的赏赐也毫不吝啬,这种种行为都让诸侯国觉得他只是一个败家子,对国家的未来没有什么期待。

因此,面对周幽王的困境,诸侯国选择袖手旁观,也许他们心中早已预见到了他的失败,只是不愿在这个过程中消耗过多的资源和精力。而周幽王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成为了历史的笑柄。

2、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平王东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是历史学上重要的分界点,也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

在平王东迁之后,周朝被称为东周,而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被称为西周。东迁之后,周天子的王权衰落,无法担任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壮大,导致周朝的封建制瓦解。

平王之所以会选择东迁,主要是因为周幽王时期发生了“犬戎之乱”(犬戎之乱源于一个叫赤尤的蛮荒部落。他们生活在草原之上,原本与西周无任何瓜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并开始侵扰周朝边境。),犬戎攻破了周都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在这种情况下,周平王被申侯拥立为新的周天子,并将都城从镐京迁往洛邑。东迁之后,周平王不得不依赖诸侯国的支持才能维护周朝的统治。

3、平王迁都后,周天子王权衰落,无法担任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壮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这一行为使他背上了弑父罪名,使得他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同时,答案正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周王朝内部问题不断,天灾人祸频频发生。这导致周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重创,国力衰弱,面对外族入侵时无力抵抗。

其次,周朝的政治制度已经失去了生机,官僚体系僵化,行政效率低下。缺乏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无法有效地调动国家资源,使得周朝无法独自应对大规模的入侵战争。

再次,周朝与诸侯国的关系紧张,彼此之间充满猜忌。诸侯国各自为政,联盟关系松散,就如同一盘散沙。每个诸侯国都只关心自身利益,不愿意出力保卫其他国家。当外敌入侵时,各个诸侯国只会相互观望,而不是团结一致抵抗外敌。这使得外敌能够轻易地攻击并征服一个个弱小的诸侯国,从而使联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诸侯国各自为政,联盟关系松散,大大削弱了整个联盟的防御力量。很难形成有效的整体防御。最后,周朝的文化发展也受到限制,无法再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朝廷,使得周朝在政治、军事方面处于劣势。需依赖诸侯国保护,导致周天子的地位不断下降,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0 阅读:3

一笑了之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