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晚年回忆:若当时让30万国军撤到缅甸,那么后果真的很严重

红色的史纪 2024-04-30 09:56:33

文|文轩

编辑| 哆啦B梦

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到了后面只能在西南地区苟延残喘,在西南地区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是胡宗南和宋希濂两人指挥,大约还有30万人的兵力,蒋介石对他二人期望很高,做着“光复”的春秋大梦。

而宋希濂和胡宗南两人在商讨后一致认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带着国民党大军去滇缅边境,随时准备撤退到缅甸。但为何最终国民党军队没有撤退到缅甸地区?如果真的去了缅甸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一:解放西南,兵败被俘

1949年11月,解放军大规模向西南地区用兵,准备解放全中国,此时宋希濂已经被陷入了重重包围当中,但他并不放弃抵抗,企图依靠地形地势来守住以宜昌为中心的“光复根据地”。

解放军兵锋所至,宋希濂节节败退,步步撤退。在撤退的过程中他的妻子突发疾病,不幸离世,这给了宋希濂非常大的打击。以至于蒋介石派蒋经国带着亲笔信来慰问他的时候,他只无奈的说了一句“事已至此,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剩下的我也没有办法了。”

不久之后在和解放军的一次战斗中,宋希濂近二十万部队被打得只剩下不到两万人。此战过后宋希濂自动脱离了蒋介石的指挥,带领残兵败将开始在西南大山中流窜,准备去和胡宗南汇合。

宋希濂兵分三路,自己带着大概七千人的部队往乐山方向逃跑。解放军派出了一个团的兵力去追击宋希濂,在马边河一战中歼灭宋希濂部两千余人,宋希濂不知道解放军追击的部队到底有多少人,因此并没有做顽强的抵抗。

狼狈不堪的宋希濂最终到了大渡河,由于部队已经疲惫到了极点,他并没有下令立马渡河,而是让部队休整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马上让部队抓紧渡河,他还在暗自庆幸自己逃过了解放军的追击,并没有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不料刚刚渡过河,不远处都传来了一阵阵枪声,只见漫山遍野的解放军向宋希濂部冲杀过来。他眼见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便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准备自杀。他的亲信一看宋希濂要自杀,连忙将手枪夺过来,自杀不成的宋希濂也成为了解放军的俘虏。

被俘虏之后他得知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追击自己的时候,不由得长叹一声。不过宋希濂没有想到的时候,解放军并没有将他怎么样,而是把他送进战犯所进行改造,并且在1959年的时候被特赦释放出狱。

出狱后的宋希濂思想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晚年的时候他回忆起自己被俘的经过时,曾经说过“其实如果我带着大军往缅甸方向逃跑的时候是不会被俘的,不过幸好并没有撤退去缅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宋胡会面,企图外逃

早在1949年5月毛主席就要求把胡宗南、宋希濂两个集团军消灭在中国大陆,防止其外逃。而胡宗南和宋希濂两人在曾经在汉中秘密会见,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保存有生力量,避免和解放军进行决战,一路撤退道滇缅边境,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到缅甸去。

可以说国民党大军撤入缅甸是我军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如何才能逼迫国民党军队留在大陆呢?为此我方采用了一招“攻心计”。

当时周总理在北京招待国民党派出的和谈代表团张治中等人,在会议期间张治中看见熊向晖坐在周总理旁边,惊讶的问“老弟你也起义了吗?”周总理笑了笑说“他可不是起义,他是归队!”

张治中等人瞬间明白过来,一脸惊讶的说“我早该想到的,蒋介石在军事上政治上不是共产党人的对手,在情报方面也同样比不上共产党啊。”

当晚张治中就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明了熊向晖的情况。蒋介石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辗转反侧,一夜未睡。他已经没有时间考虑熊向晖如何如何了,他现在担心的是胡宗南有没有问题。

当时宋希濂、胡宗南多次向蒋介石要求撤退到缅甸,此刻蒋介石已经开始猜忌胡宗南了,认为胡宗南这是想要拥兵自重,所以下定决心坚守西南,禁止宋希濂、胡宗南两人带领一兵一卒到缅甸。

就在蒋介石犯糊涂的时候,我军已经切断了国民党军队逃往缅甸的道路,圆满的实现了战略构想。当蒋介石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国民党的数十万大军便土崩瓦解。

三:逃往缅甸,不堪设想

如果真的人宋希濂、胡宗南两人带着数十万大军逃到了缅甸,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首先就是大大阻碍了全国解放的进程,试想一下如果在缅甸境内盘踞着数十万的国民党军队,考虑到国际影响问题,解放军是不可能随意越过边境线去缅甸消灭国民党军队的,这样一来解放战争的时间将会大大的延长,国民党随时可以袭扰我方,我方却难以主动出击,将处于无比被动的局面。

再有就是很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国际纠纷,缅甸作为一个拥有主权国家,肯定不愿意看见一支数十万人的中国部队在缅甸境内活动,必然会提出抗议,甚至是向新中国施压,那时我们将处于两难之地。

最后一个就是数十万将士的生命问题,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叶落归根的想法,如果宋希濂带着三十万大军远遁缅甸,那么这些将士们何时何日才能回答祖国?他们又该以何种身份在缅甸生活呢?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宋希濂有何勇气去直视将士们渴望回家的眼神?那可就真的成为了罪人。

还好历史没有如果,宋希濂和胡宗南两人并没有将数十万大军带去缅甸,没有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或许晚年的宋希濂也应该庆幸蒋介石的“糊涂”。

参考文献

贾章旺,常家树,冯晓蔚.一顿饭局与歼敌大西南[J].领导文萃,2010(10):95-99.

彭荆风.宋希濂疲俘经过[J].文史天地,2004(07):44-48.

1 阅读:1834
评论列表
  • 2024-05-01 03:46

    30万大军入缅,那还有缅甸什么事,那中南省。

  • 2024-05-17 10:45

    严重啥,缅甸分裂又出一个国。

红色的史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