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提质增效”的关键在于激活民间投资

谭浩俊 2023-12-27 09:12:01

在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在“提质增效”方面,明年将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六个方面下功夫,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说实在的,六个方面推进财政“提质增效”的措施,都没有错,都是财政工作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又都是财政的常规性工作,是每年都必须坚持和完善的方面。对2024年的财政工作来说,要想“提质增效”,关键是要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财政资源的科学配置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生产领域、建设领域、民生领域,让民间投资能够活跃起来,为稳增长、稳就业、稳民生服务。民间投资不恢复、不活跃,单靠国有资本、财政投资、政府重点项目,经济就很难全面恢复。即便恢复,也难以持续,难以形成有效率的投资和有潜能的消费,难以对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形成带动效应。

要知道,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的四年时间,财政能够给予的政策和投入已经相当多,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极限,继续扩大财政投资、增加财政支出、实行减税让利,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已经力不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深入思考如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财政政策引导效应、财政资源配置效果的问题了,要有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如果继续满足于对常规性工作的修修补补、拾遗补缺,其可能产生的财政效应将越来越小,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难以体现。

这也意味着,2024年的财政“提质增效”工作,必须深入思考、深入研究,要抓住民间投资偏弱、民间投资者信心不强、民营企业发展困难的问题,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与举措,力争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财政资金的扶持、财政资源的配置,把民间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激发出来,把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恢复起来,让民间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信心恢复、市场消费有效启动的最根本手段。

从民间投资的角度来看,民间资本的数量并不少,民间资本的投资力量也没有削弱,问题出在民间投资者的信心不强上,投资预期太弱。特别是生产性投资,处于不敢投、不想投状态。如果能从财政政策的扶持角度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入手,把原本用于某些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暂时放一放,而将这些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对扩大生产能力、加强技术改造、研发新产品等的企业和项目,财政直接按照投资量进行一定比例补贴,并给予项目投产后的效益,给予一定的减税优惠。那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者来说,可能就能产生比较明显的激励作用。特别是正在犹豫的民间投资,会立即释放投资效率。

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创造动力的企业,则要直接在技术创新、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基础研究方面,按照投入量给予这些民营企业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扶持、财政政策支持、财政资源配置,鼓励这些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其中,也包括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利用数字经济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和经营效益的企业。

对直接服务市场、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公益型企业、民生型企业,也要建立政策扶持机制,依据其提供的服务范围和产生的效果、投入的人财物等,给予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政策赋能、资源配置,鼓励民间投资者投资这些领域、这方面的项目,为拉长社会发展短板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做好财政的增收节支工作,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最大限度地对民间投资、民营企业发展、民间投资者信心恢复提供政策和资金、资源支持,从而有效拉动民间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增强民间投资的水平和效率。财政“提质增效”,不能再把思维思路局限于常规工作上,而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新的思考。被动支持是无法“提质增效”的,只有主动作为、主动为民间投资者考虑、主动给民间投资提供政策能量、主动为民营企业减负增利,民间投资才能有效恢复、有序恢复、有力恢复。

0 阅读:0

谭浩俊

简介:著名财经评论员,媒体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