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号公司开放智能工厂,每36秒下线一台电动两轮车|最前线

36氪 2024-04-19 11:00:29

作者|习翔宇

编辑|邱晓芬

4月中旬,常州飘着小雨。九号公司工厂门口,工厂负责人指着一旁盖到第五层楼的新工厂说,今年电动两轮车产能有望达到350-400万台——扩产将近一倍。

目前,九号公司在常州拥有三座工厂。其中,电动两轮车工厂年产能可达到250万台。新一期工厂正在修建,预计今年底投产。

工厂内部,一层楼有十多条流水线。一部车架在流水线这头上线,经过一百多米距离和上百名员工。下线时,已经变成一台组装成型的电动车。流水线上标注有几个关键岗位,涉及扭紧车把等关键操作。

工人使用定扭螺丝刀将螺丝拧紧。带领讲解的工厂负责人提醒,生产线下方,工人脚边有一枚绿灯。只有产线PLC控制系统识别到力矩达标,绿灯亮起,加工件才会传送到下一个工位。通过机械化的防呆程序,防止加工失误。

工厂内部 图源:公司提供

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还有MES整车制造全流程监控系统可对每一个关键零部件进行编码溯源,确保每个零部件都能被正确组装。此外,九号公司还投入近3000万元为电动车工厂引入自动化设备。在仓库管理及物流运输等方面,工厂分别引入WMS仓库管理系统和TMS物料管理系统,前者可对所有零部件及组装完毕的整车进行编码入库,方便快速调货,后者则通过智能派单、发货预约等功能,极大提高了物流运输效率。

轰鸣不息的流水线旁,工厂负责人说,目前工厂产量达到了去年9月最旺季的水平,同比翻倍。几名媒体记者围住他问,预计今年销量有多少?负责人笑了笑说,他只知道工厂产能已经达到峰值。

不只是产销量提升,九号公司的产品均价还在小幅增长。2023年,九号电动车的均价达2876元,在主要的几家电动两轮车品牌中最高。同时,研发也没落下。在闭幕不久的英伟达GTC大会上,九号还展示了双方合作开发的自主移动机器人Nova Carter AMR。

这些好事怎么会发生在同一家公司身上?

在品牌开放日上,九号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高禄峰详细解答了媒体问题。他提到,为了推出首款电动车产品,公司准备了两年时间,用“真智能”来改进用户体验。比如参考特斯拉,为电动车做了无钥匙解锁功能;还为4000元级别的电动车,加上了上万元高端摩托才会用到的TCS牵引力控制系统。

这些智能化功能最终转化成销量。九号公司董事会秘书徐鹏举了个例子,他观察到一些外卖员也在骑九号电动车。外卖员本来是价格敏感人群,但九号电动车有自动解锁功能,方便外卖员双手拿东西时解锁,“多跑几单会省出一单的时间。”

电动两轮车生产线 图源:公司提供

从平衡车到全地形车,产品形态相差巨大,但内里有统一的产品逻辑。高禄峰讲述了公司定位,九号是智慧移动能力公司,聚焦在中短途交通和服务机器人领域。他举例说,40%的汽车出行需求都在五公里内。长期来看,九号公司的产品是要取代这部分汽车的功能。

支撑多品类产品,依靠的是供应链优势。工厂负责人提到,电动车一部分零件的生产厂商就在几十公里内。基于供应链优势,九号公司为共享电动滑板加上了单目视觉传感器,成本上升“非常少”,同时做到识别车道线并发出提醒,从而在海外市场拿下更多订单。

还有与英伟达合作开发的自主移动机器人Nova Carter AMR。高禄峰表示,机器人创业公司一年可能生产5000台产品,而九号公司的移动底盘对应的是500万台级别的供应链,“(机器人创业公司)是没有办法竞争的。”

九号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高禄峰接受媒体采访 图源:公司提供

于是,延伸出九号公司的产品方法论:找到成熟赛道里的边缘创新机会,从边缘打入中央,用技术创新改进用户体验。

在这一方法论的指引下,九号公司从平衡车起步,相继推出了电动滑板车、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商用配送机器人、智能割草机等产品。并且,这些产品都取得了良好的销量——平衡车累计出货量达400万台、电动滑板车累计出货量达1200万台。2023年,电动两轮车销量147万台,单项营收达42.3亿元,同比增长74.9%。

以下是高禄峰与36氪等媒体的采访记录,经过摘编。

媒体:九号与英伟达的合作有哪些最新进展,未来是否会探索一些新的合作方向?

高禄峰:英伟达我们是合作很久,最早的时候使用Segway的RMP体系(机器人移动平台)。后来英伟达要发展自己的机器人战略,最近在发布会上摆了N个机器人,有软硬件、芯片,芯片和硬件结合的部分。我们的竞争优势在于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机器人平台运动能力。根本原因是这样的,比如像一些机器人创业公司,一年搞5000台产品就不错了,所以底盘可能是5000台的供应链。但是我这边一个底盘对应的是500万台级别的供应链,可能我是它的1000倍。这样一个对照关系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竞争的。出发的时候我们的竞争格局和态势就确定下来了,这是中台逻辑给我们的巨大支持。

媒体:我们又有全地形车,又有机器人,跨度很大。对于九号来说,中台化做了哪些努力?

高禄峰:整个行业里边,有一个巨大的趋势就是智能化趋势。无论是相对大的车辆,还是我们小型化的车辆,你会发现智能化的趋势在快速的崛起。

我们分析整个载人和载物这件事情,从最终局的角度来讲,其实越来越趋近。原来很多车辆的人工几乎100%参与驾驶。但今天,你会发现整个汽车工业,包括其他行业在(推进)解除人工参与。

这个趋势几乎是不可逆的。我们从小型的短途交通工具,也在做更加智能化的驾驶,让驾驶变得更加容易。举个例子,特斯拉没出来之前,我们开的那些燃油车,上车之前先用钥匙解锁,上车之后按启动键、挂挡再走,下车的时候要把电源切掉,又是锁车。但是特斯拉崇尚的是远程,只要一接近就解锁,上车之后挂上挡就走,下车之后什么都不用管。那种无感的,用了之后就退不回来的应用体验变成了主流趋势。

这是为什么在两轮电动行业里,我们首先做了RideyGo!即停即走系统、Ninebot Airlock 感应解锁技术,其实跟特斯拉体验是类似的,无钥匙就能解锁。坐上去座椅下边的压力传感器告诉车辆有人坐,好处是有小朋友乱拧油门也不会窜车。下车的时候也是,转身就可以走,自动帮你锁车。

类似这样一些智能化的体验,在所有类型的交通工具上都会发生。我们很多品类的产品,其实都在共用。割草机器人、滑板车,很多中台云端数据都在用一套体系和一个团队在做,它们有很多共同的技术都在融合。无论是全地形车(这种)大的车辆,还是小的车辆,很多组件模块也都是类似的。这是我们做一个产业最大的竞争优势。

媒体:“九号暂时不会做长腿的人形机器人,而是聚焦在轮式移动的机器人”,可以再解释一下这句话吗?

高禄峰:我们经常讲机器人,但是最近几年机器人行业发展中,真正成功的机器人其实长得都不像人,比如扫地机器人、配送类的机器人。我们都知道开的所有车辆,骑的所有东西都是轮子,因为它的快捷程度是更高的、所有东西都非常成熟。

从这个维度上来讲,如果未来某天像终结者那样的机器人,它有两只手、一个脑袋。我们所设想的它的移动能力一定是轮子,因为快,而且效率高、能耗低。轮子换成腿,腿所有的电机能耗其实最高。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我认为两轮式、带自平衡的,有可能是中间的发展阶段。

媒体:商用配送机器人这个产品和业务在公司内部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您怎么看待这个赛道?

高禄峰:商用机器人业务,策略非常清楚。九号公司从创立开始,与机器人有非常深的渊源,大家都是有机器人的梦想。同时,(九号)也是一个非常注重商业化的公司,我们是严格以市场为导向和场景成熟为引导的理性决策。比如说割草机器人,2021年9月份发布之后,一路需求旺盛,基本上都是卖断货,我们就调动资源按照市场需求去铺。酒店的配送,这个商业模型很好,但他的周期相对长。我们叫做“坚持长期投入、战略投入”,不会拔苗助长。

我最近几年最大的感受是机器人市场有个特点,场景成熟为引导,这个市场才会高速发展。比如扫地机器人行业,第一波叫无序的非线路规划,它的效率是规划式1/5。当规划式的机器人出现之后,整个行业的市场容量扩展了10倍。所以场景成熟,整个市场(才会)高速成长。在不成熟之前,再使劲(也)事倍功半,它是要顺势而为的。

同样的,我们认为在配送机器人,我们一直持续投入,等待市场高速发展的那一天。

媒体:九号公司是中国的高端制造企业出海的新样板,想请您谈一下中国制造近几年的变化?

高禄峰:我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讲法,(九号)这家公司赶上几波很有意思的热点,最开始的热点叫智能硬件,后来又变成新制造,包括跨境和出海企业等等各种热点。

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当AI和智能的硬件时代来了之后,其实(中国)竞争优势是其他任何国家没有办法比拟的。它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背靠供应链体系和相关人才的匹配。如果你的供应链不依托于大的基地,特别是像中国和其他的几个周边的国家,很难形成优势。

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全地形车的业务,重大行业趋势已经非常清楚的摆在那里: 第一个,新能源化; 第二个,智能化。这两个新的趋势,它的供应链全在中国。 今天我们看到的造车新势力,体现出来都是综合能力,智能化和新能源整个体系竞争的优势。 基于中国因素的智能化、新能源,帮助中国制造能够更好应对国际化竞争。这件事在九号公司身上将会有更大的体现。

最近出现的跨境电商、出海这件事情,根本是因为一堆中国企业从原来的代工和较低附加值制造,转化成具有品牌价值和附加值的制造能力,所以出现了一些新品牌。九号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你也是先进制造从业者,欢迎与作者交流、分享见闻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