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损伤牙齿?你不知道的是,“每天刷牙”也有可能导致牙齿受损!

尚言健康 2024-04-07 18:11:37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增高,人们也越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牙齿”作为进食的一个重要器官,当然也不例外。不过现实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宁愿花大价钱呵护自己的牙齿,在听到“洗牙”两个字时却惶恐不已……

很多人在网上表述:洗牙时就流了好多血,洗了牙之后牙齿总是酸酸的,牙缝变大了,还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所以总结出——洗牙对牙齿有害!但事实真是如此嘛?

洗牙会造成牙齿松动

洗牙清除的只是牙结石,洗牙后出现牙齿松动的情况,很有可能是洗牙之前就已经松动了,只是当时牙结石较多,固定住了已经松动的牙齿(因为牙结石有硬度,相邻的牙齿和牙面上的结石可以互相粘连在一起)。一旦把牙结石清洗干净,牙齿没有了依靠,就会出现洗完牙后导致牙齿松动的错觉。

洗牙后牙缝变大了,还酸酸的

洗牙后出现牙缝变大的现象,和牙齿松动是一样的原因,是因为洗牙前牙结石堵住了牙缝,除去结石后自然就会“牙缝变大”,如果不及时除去牙结石,牙龈反而会进一步萎缩,导致牙缝越变越大。同时,洗牙后牙齿酸是正常现象,一般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注意清淡饮食,不要吃过硬的东西。

洗牙出血是损伤牙龈了

洗牙出血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就跟我们刷牙时导致牙龈出血一样,是牙齿有炎症的表现。除此之外,洗牙时之所以会觉得“流血很多”,也有洁牙机头喷出的水和本人唾液分泌的原因,导致了“出血多”的假象,其实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洗牙”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多“危害”,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反而对牙齿有好处。

很多人都说,“看牙”是一项很奢侈的活动,这也是大家注重保护牙齿的原因,但是有人会问:“我每天都刷牙,为什么牙齿还是不太好呢?”,或许你可以从以下原因中找到答案:

1、用力刷牙:在刷牙的时候力度不合适,会让牙齿出现健康问题。不少人认为刷牙的力度越大越好,这样才能够完全清洁牙齿表面的污垢,达到抑制口腔细菌的目的。殊不知,用力刷牙反而会让牙齿表面的牙釉质或者牙龈组织受到损伤,经常有这种坏习惯,牙齿也更容易病变。

2、冷水刷牙:冷水刷牙会使得牙齿敏感的人出现牙齿酸痛,而且温度过低的水也不利于牙膏中洁齿成分(氟化物、摩擦剂等)的发挥。尤其是在寒冬时期,冷水刷牙会导致牙齿酸痛不已,正确的做法是:刷牙时应该选择温水。

3、吃完东西后马上刷牙:相信大家都听过“吃完东西刷牙能把食物残渣刷掉,可以很好的保护牙齿健康”。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吃完饭后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会受到刺激而变得松弛,此时刷牙会让松弛的牙釉质被牙刷刺激受损,导致牙齿变得脆弱。

4、刷牙时间太短:在刷牙的时间上,很多人都没有“达标”,正常情况下,刷牙时间至少要在一分钟以上,最好刷够三分钟,有些人为了节省时间,经常随便刷两下就当完成任务了。但其实这种偷懒的刷牙方式,并不能达到清洁牙齿的效果,反而可能把牙齿越刷越坏。

希望大家能放下对“洗牙”的偏见,亲自体验一番再发表意见。当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洗牙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机构,同时注意洗牙频率,太频繁洗牙可是真的会损伤牙齿哦~

0 阅读:66

尚言健康

简介:以严谨、认真的态度 传播有价值的科普内容